当前位置:家谱馆 > 袁姓网 > 袁氏郡望 袁氏郡望

袁氏郡宜春县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袁姓展区
宜春县

     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为宜阳,隋恢复原名)。元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国废府。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侯国。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废宜春侯国,复立宜春县,仍属豫章郡。王莽代汉,改宜春县为修晓县,属九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修晓为宜春,隶属豫章郡。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属安成郡。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仍属安成郡。隋开皇十一年(519年),为袁州治。

建制沿革编辑



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

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侯国。

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废宜春侯国,复立宜春县,仍属豫章郡。

王莽代汉,改宜春县为修晓县,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修晓为宜春,隶属豫章郡。

三国

吴宝鼎二年(267年),属安成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仍属安成郡。

隋唐

隋开皇十一年(519年),为袁州治。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

大业三年(607年),为宜春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为袁州治。

天宝五年(746年),改袁州为宜春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宜春郡为袁州,宜春均为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袁州总管府治。

至元十九年,升袁州总管府为袁州路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袁州路为袁州府,宜春县仍为治地。

民国

三年(1914年),裁袁州府,宜春县属庐陵道。

十五年(1926年),宜春县直属于省。

二十年(1931年)夏,宜春县属第二行政督查区,

二十一年(1932年)又改属第八行政区,

二十四年(1935年)又改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为袁州分区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宜春县直属于省。民国20年夏,宜春县属第二行政督查区,民国21年又改属第八行政区,民国24年又改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为袁州分区驻地。

1970年改宜春地区。

1985年3月29日,撤销宜春县,划入宜春市。

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设里宜春市(地级),原县级宜春市,改设为袁州区。

1952年9月,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宜春县隶属南昌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南昌专员公署迁宜春县城,1959年元旦,更名为宜春专员公署。

1970年改宜春地区。

1979年10月8日,划出宜春县部分地域设立宜春市,与宜春县同属宜春地区。

1985年3月29日,撤销宜春县,划入宜春市。

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设里宜春市(地级),原县级宜春市,改设为袁州区。

2行政区划编辑

宜春地区行政区划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汉属豫章郡,晋分属豫章、 安成郡,隋于宜春置袁州,唐于高安置靖州,宋于清江置临江军,元分属袁州、瑞州、临江、龙兴四路,明清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民国时分属第一行政区(治所在丰城)、 第二行政区(治所在宜春),第九行政区(治所在武宁)。

新中国成立后,以旧的第一行政区为基础设袁州分区,1952年并袁州区入南昌,1958年迁南昌专员公署于宜春,更名为宜春专员公 署。以后,南昌、新建、进贤、萍乡、新余、分宜、安义等县 市相继划出,1978年,改设为“宜春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6月撤销宜春地区,设立地级宜春市。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接南昌、抚州,西连萍乡、湖南,南邻新余、吉安,北与九江交界。现有樟树、丰城、高安、上高、万载、宜丰、铜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