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佟姓网 > 佟氏郡望 佟氏郡望

关于统一全国仝氏(佟氏)辈字的初步设想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佟姓展区
尊敬的领导和族人:

你们好!我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仝氏族谱研讨联谊会。首先我在这里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与会的各位族人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才河南宜阳仝爱民族人《关于统一全国仝(佟)姓辈字的倡议》的发言,说出了我们多年来想说而没说的话,我们坚决支持,积极响应。在实施的方法上,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发言的标题是“关于统一全国仝(佟)姓辈字的初步设想”。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全国首届仝(佟)氏族谱研讨联谊会于2007年5月3—4日在江苏省睢宁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9省市40多个县(市)256位族人代表欢聚一堂,共叙骨肉情,共商仝家事,尤其对仝氏族源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探讨,广大的族人各抒己见,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及部分家谱的详实记载,最后达到共识:仝(佟)姓源自古代女真族夹谷氏。这一结论得到与会族人的一致认可,解开了族人几百年来对族源模糊的谜团。大会尊重广大族人代表的意愿,成立了以仝德侠为会长的华夏仝氏联谊会,建立仝氏家族自己的组织。紧接着又于当年6月份组建了仝氏家族自己的网站“华夏仝氏网”。为全国广大仝氏族人交流信息,增强感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每当族人相聚,操着不同的乡音,无拘无束地谈论着家事、族事的时侯,出现了相互之间不好称呼的尴尬事。年龄可看出大小,但辈分不好区分。有时即使知道对方名字,甚至和对方辈字相同,但辈分并不一定相等,也就不能以平辈称兄道弟。在使用“辈”字上,同一个辈字,在仝氏大家族的各大支系中,辈分并不一样。如“锡”字作为辈字,江苏睢宁世系次第是19世,山东郓城是23世,河北正定朱河村是20世;“道”字辈睢宁世系次第是20世,而安徽省和县是12世,河南省通许县则是27世;又如“世”字辈,河南台前世系次第是20世,山东宁津是26世,河南宜阳岳社村是18世;“泽”字辈,睢宁世系次第是23世,山东宁津是24世,宜阳岳社村是19世等等。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如果以原有辈字确定辈分就会造成误会,闹出笑话来。所以,目前摆在广大族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统一辈字,确定辈分。

2007年8月份,会长仝德侠率领一行8人赴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调研考察时,河南宜阳族人当面向会长提出了全国仝姓统一辈字的建议。2008年8月25日宜阳族人又率先发出统一辈字的倡议。刚才仝爱民族人又在大会上郑重地提出倡议。落实好这件事,是我们仝(佟)氏家族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倡议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鉴于原来各地一世祖辈分起点不一的特殊情况,将各地原来的仝(佟)氏的辈分保持不变,现以当地目前最低辈为起点,全国各地仝(佟)氏族人统一为同一辈分,使用统一辈字。

2、目前最低的同一辈分统一之后,由华夏仝氏联谊会依据某一详尽资料确定该辈世系排序。

3、从此辈起下行辈分的辈字由华夏仝氏联谊会统一议定。

  根据宜阳倡议的三点意见精神,我对实施方法提出点不成熟的建议,供联谊会的领导和广大族人参考。

(一)   做好统一辈字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广泛宣传,然

后分步实施。首先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专业班子,制定出周密的计划,脚踏实地地做好这一工作。

(二)   鉴于仝(佟)氏家族支系多,分布广的特点,想一下子把辈分统

一起来,是很困难的。敝人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按元末明初几大支系,把全国仝(佟)氏族人分成若干个大族群。各大族群先进行内部普查,确立辈分,理顺辈分上下关系,找出最低辈,作为全国统一的起点辈。然后华夏仝氏联谊会综合各地情况,确定各地最低辈,作为全国统一辈字的起点辈分。华夏仝氏联谊会再协商议定一组定谱辈字,向全国仝(佟)姓族人征求意见,在基本没有疑义的情况下,华夏仝氏联谊会批准统一使用。

     我初步粗略地把全国仝氏族人大体分为六大族群:

⑴以元末山西安邑县令夹谷成庆后裔为代表的山西仝氏族人群体;

⑵元末兵部尚书佟文瑞(福国)及其兄长佟福新后裔,包括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等地区内该支系的仝氏族人群体;

⑶明初洪武及永乐年间洪洞大迁徙的以夹谷清臣后裔为主体的仝氏族人群体;

⑷以抚顺佟达礼后裔为中心的满族仝氏族人群体,包括原居住在东北女真族夹谷氏后裔及金、元灭亡后返回东北的夹谷后裔。还包括明、清时期从东北返迁内地的东北女真族夹谷氏后裔。。

⑸河北及京津地区仝氏族人群体;

⑹陕西省境内包括宝鸡、凤翔、户县、渭南等地仝氏族人群体。

另外江南及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仝(童、同)姓情况不甚了解,所以暂时没纳入统一之列,留待以后解决。

(三)为了尽量避免同姓同名过多之弊端,起名的方式要进行改革。除了按正常的方法起名外(父姓—辈—字),还要提倡父母二姓为姓氏(父母姓—辈—字),不但避免了重名现象,同时也表明仝氏家族男女平等,父母同尊的好家风。

(四)实施方法:

⑴各大族群分别牵头把本群体的支系理清,世系次第理顺,确定最低辈,然后上报华夏仝氏联谊会。

⑵现有两大族群的支系基本上理顺好,辈分已确定。两大族群分别是:一是以元末佟福新、佟文瑞二公为始祖的后裔,大约有族人25万。现已传至27世,(27世就是最晚辈)该世的儿童一般出生在2000年前后。这一大族群包括山东的郓城、梁山、阳谷、曹县、金乡、鄄城、莒县、费县等,江苏的睢宁、宿迁、沭阳、丰县等,河南的台前、博爱、民权、杞县等及安徽的砀山、泗县、灵壁等地的族人。除了费县、莒县两地族人有待理顺世系次第外,其他都已按新议定60个辈字定谱。60个辈字是:(27—86世)

蕴仰敦培聪   立经万代宏   祯宝端正贵   望杰英达崇

圣伟贤慧昌   继智书远中   钦浩连良宙   晓含克鹏松

冠优茂劲展   雅协韶康恒   秉怀乐刚业   恩荡欣建兴

“蕴”字开头,“兴”字结尾。

二是东北满族佟氏族人。以抚顺始祖佟达礼后裔为主体的满族佟氏族人,于1999年12月10日就制定了“新千年满族佟氏统一定谱辈字”60字,要求从2000年使用,因2000年农历是庚辰年,也可以说是“龙’年,就以”龙“字开头。2000年出生的婴儿就是“龙”字辈。60个定谱辈字是:

龙海启伟业   白山众才雄   桓风兴宁抚   得勋铭乾坤

安邦巧定国   世代多贤英   雪剑进京燕   书文冠川云

荣禄树勤奋   振杰承祖功   鸿运祥万代   忠孝富华庭

“龙”字开头,“庭”字结尾。

两地恰巧都是六十个字,而且开头一辈都是2000年(或2000年左右)出生的,两地的辈字很自然地挂起钩来。佟福新、佟文瑞后裔的汉族仝氏族群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从27世—86世的60个辈字和东北满族佟氏族群制定的“新千年满族佟氏统一定谱辈字”60个字正好相吻。郓、睢两地的27世“蕴”字相当于“新千年”的“龙”字辈,按此法推算,相互关系为:

(27世)蕴=新千年⑴龙    (28世)仰=新千年⑵海              (29世)敦=新千年⑶启     (30世)培=新千年⑷伟            

(31世)聪=新千年⑸业。   (32世)……

以下以此类推。

另外,京津冀地区及安徽和县等地都有从东北迁入的佟氏族人。不论他们现在是满族、汉族 或回族,都可以和东北佟氏家族合在一起,理清世系,确定辈字次第,顺利地过渡到“满族新千年60辈字”。

⑶山西运城市仝氏始祖夹谷成庆于元朝末年任安邑县令而定居下来,留下三支后裔。大门、三门的后裔分别留在当地的三家庄和房子村,二门迁居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这三门中也还有分别迁居晋、豫、陕、冀等省各地的。山西省境内的大同、朔州、平陆、永济、怀仁等地及内蒙的仝氏族人与运城仝氏族人血源较近,应先统一起来。运城的始祖夹谷成庆和江苏省睢宁仝氏始祖佟福国、山东郓城仝氏始祖佟福新同朝为官,同时都是元至正年间,说明是同时期人,所以山西运城和山东郓城、江苏睢宁两大族群繁衍世(代)数相差不会太大,这三地世系次第可对等,应相互认可。

⑷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的仝姓群体居住比较分散。据河南省新安县五头镇仝沟村清嘉庆二年丁巳岁《仝氏家谱》序载“仝之始始于夹谷,夹谷之原原于金世纪,世传始祖为金宗室人,尝为金宰相,受姓夹谷。其后寄居洪洞,至元末时改为仝姓,及今仝氏家庙书‘夹谷世胄’从此始焉。自大明迁民时,由洪洞分派,迁于河南数支,一支迁于孟津,一支迁于郏县,一支迁于新安东北十五里,因号村名曰仝家沟,先人相传三支原系一门”。查《金史》夹谷氏任职右丞相或左丞相的只有夹谷清臣一人,丞相即是宰相,上述三地的仝氏始祖是夹谷清臣无疑。从宜阳县岳社村《仝氏家谱》可以看出,当地仝氏族人是从新安县仝沟迁出的,宜阳县岳社村仝氏是新安县仝沟村仝氏的分支。河南省南召县《仝氏族谱》载“在清朝乾隆年间,我祖心正由郏县迁移至现在南召太山庙仝庄、红土沟一带,在此繁衍生息已二百余年,至今已十二代,现有人口一千二百余人。”南召仝氏祖坟的碑文上刻有:“先祖心正自郏县赵庄迁来”。由上述可知,河南南召县仝氏族人是郏县分支。河南登封、偃师,河北大城县等地的仝氏族人也是从洪洞迁出的。是否是夹谷清臣后裔还有待考证。这就需要以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按“倡议书”提出的最低辈分统一来解决这个问题。    

  ⑸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仝氏族人。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区有20多个县数十个村镇有仝姓居住。早年因地处元朝统治中心大都(现名北京)的周围,元朝灭亡后,大部分夹谷氏后裔改姓“仝”后就散居在河北及京、津各地。后来北京又是明、清两个朝代的京城,经济相对发达,商贸比较繁荣,从外地迁入的也不在少数。所以支系比较复杂。如正定县朱河村仝姓于明洪武初年迁入。据大清雍正七年《仝氏族谱》序载“我始祖祖籍濠梁即今凤阳府自明兴迁居正定”。该支族人后来有迁正定早现乡北孙村及无极县北焦村的。目前朱河与北孙、北焦两地辈分尚未统一,应尽早理顺。最近发现,江苏省睢宁县旧志有这样记载:明初睢宁属邳州隶凤阳府。凤阳即是濠梁(也可以说濠梁即是凤阳)。再者,正定仝氏族人有“元末兵部尚书后裔”的传说。照这么说,正定始祖仝纯仁很可能就是睢宁仝氏始祖元末兵部尚书佟文瑞的六个儿子中的一人。这一新的发现,正定、睢宁两地族人应探讨一下,以得出正确结论,辈分也就好确定了。据说该省有些县镇仝姓没有家谱(有的家谱毁于兵燹或文革),如元氏县仝氏家族就是类似情况,上下世系不清,从哪里迁入或什么时候迁入都搞不清楚,始祖或始迁祖是谁也说不清楚。在没弄清楚前,只好采取“倡议书”办法,以最低辈同全国靠齐。

⑹关闭-关闭-陕西的户县、渭南、凤翔、岐山、泾阳、蒲城、宝鸡等县市有仝姓居住。因陕西族人没有参加首届全国仝氏族谱研讨联谊会,对这部分族人情况不甚了解。联谊会也应和他们联系,也应该把他们纳入统一辈字范围。江苏省睢宁县元末兵部尚书佟文瑞后裔的《仝氏族谱》上有记载,二世兄弟六人中排行老三讳戟的,为了躲避明朝的追杀,奉父命去陕西,至于最终是否到了陕西某个地方目前还尚不清楚。如果有这一支族人的话,可与江苏省睢宁县仝氏族人联系。

(五)全国以最低辈分统一确定辈字,最低辈基本是儿童,甚至是婴幼儿。这一辈分的人是统一辈字后的第一代,或者说是第一世,他们的后面就是二世、三世……那时候族人见面,知名便知尊幼。但目前最低辈以上的族人也应理顺辈分,见面才好称呼。针对这个问题,我提点建议,供族人参考。具体做法有三点:

⑴始祖定位在元末的,如佟福新、佟福国(文瑞)、夹谷成庆等,他们都是在元朝末年做官,是同一时期的人,所以他们的后裔传下来多少世(代),相差不会太大,这两大族群之间,世数(或代数)可相互认可。其他地方如有始祖定位在元末明初的,也可以效仿这种方法,世数大约可按25年一世计算,调整后也可相互认可。

⑵以目前各地最低辈作为起点的统一辈分,起点的辈分就是统一后的一世(代),下接着二世,三世,……使用新拟定的统一辈字,到那时就自然过渡,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对现在没统一辈字的族人要有个推算方法,要从起点辈向上推(或者说向前推)来定辈分,可定为统前一世、统前二世……。不妨举个例子:江苏睢宁文瑞公后裔27世是全国统一辈字的一世,那么原26世“荣”字辈就是统前一世,原25世“光”字辈就是统前二世,原24世“毓”字辈为统前三世,……以此方法向前推算。甲地和乙地的族人统一前的世数相同就是平辈,不同世数按照相差的世数确定长辈或晚辈关系。  

     ⑶山东菏泽、郓城、金乡、曹县、费县、莒县、阳谷、梁山,江苏睢宁、宿迁、丰县,河南的台前、博爱、民权,安徽的泗县、灵璧、砀山等地汉族仝氏族群和东北满族佟氏族群这两大群体的总人数及居住的范围几乎占全国仝(佟)氏大家族的“半壁江山”。联谊会可以借鉴这两大族群的实施方法,走捷径,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又没有进行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且掌握的家族文字资料有限,提出上述不成熟的甚至是偏颇的想法,不一定合适。以上发言只是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仝(佟)氏家族是文人荟萃的大家族,望广大族人、专家、学者及有识贤达之士,能设计出更科学、更便捷的方法,尽快地实现仝(佟)氏家族辈字全国一统,了却广大族人多年的心愿。使我们的家族世世代代辈分不乱,源远流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