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郡:始建于楚、汉之际,西汉朝时期定为郡,后或为郡,或为县,其时辖地包括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丹阳市、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广德、浙江省长兴等一带地区。宋朝时期辖地曾一度扩展至整个太湖及无锡地区。由于地处山区,历年战祸动乱,该地区均为人们避难之地。今仅为常州市下属县级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有著名的天目湖风景区。
历史沿革 编辑
公元前221年,溧阳始建县制,区域包括今溧阳市大部以及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东南部。
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境内先后设置过屯田都尉和永平县、永世县、平陵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废永世县,并划溧水东部之地复置溧阳县,自此溧阳作为行政区域名连续延用至今。
元、明时期,溧阳曾升为溧州、溧阳府、溧阳路、溧阳州。民国时期,溧阳县先后隶属于江苏省行政公署、金陵道、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溧阳县)、江苏省江南行署管辖。
1949年溧阳解放,建立溧阳县人民政府,先后属苏南行署武进行政分区、常州专署、镇江专署管辖。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溧阳县属常州市管辖。
199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溧阳县,设立县级溧阳市。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溧阳地处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宜兴,北与金坛、句容毗邻,西与溧水、高淳接壤,南于安徽郎溪、广德交界。位于北纬31°1—31°41,东经119°08—119°36。南北长59.06公里,东西宽45.14公里。
地形
溧阳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圩区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南、西、北三面较高,腹部与东部较平。南部为低山区,山势较为陡峭;西北部为丘陵区,岗峦起伏连绵;腹部自西向东地势平坦,为平原圩区。
气候
溧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5℃,月平均气温一月份2.7℃,七月份28.1℃。全年无霜期250天,降水量1152.1毫米,日照时间1992.5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溧阳市域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万亩 ,林地32.8万亩,人口密度为507人/平方公里。在长三角特别是环太湖经济发达区内,属相对地多人少地区。农民居住的集中程度较高,土地开发条件较好,工业开发成本较低。
水资源
溧阳属太湖水系,位于太湖湖西水网区,境内河网纵横,库塘星罗棋布。溧阳有水域面积42.6万亩。干河主要由南河、中河、北河、丹金溧漕河、溧戴河、竹箦河、赵村河。库容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有2座,分别是沙河水库、大溪水库,且水质一直保持国家II级饮用水标准。
矿产资源
溧阳境内有石灰岩、方解石、磁石、膨润土、粘土、硅灰石、石英岩、石英砂岩、大理岩、建筑砂、煤炭等,其中已探明的贮量,石灰石10亿吨,方解石、大理石均在1亿吨以上,陶土等工业粘土7000万吨,瓷石3000万吨,且品位优良,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行政区划 编辑
溧阳下辖10个镇(区):江苏省经济开发区(溧城镇)、 江苏省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目湖镇)、埭头镇、上黄镇、溧阳市南山景区[3] (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南渡镇、社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