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了解荥阳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
荥阳地处中原腹地,距省会郑州42公里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陇海铁路干线横穿东西,京广线和焦枝线纵贯南北,北靠黄河是古运河的中心。秦建敖仓至隋、唐为南北转运中顿之地,向为水利枢纽交通要冲,水陆沟通相辅并进。荥阳历史悠久,上古时代荥阳为高辛氏祝融和有熊氏,黄帝管辖之地。唐、虞、夏、属豫章州,商为嚣地,仲丁元年迁商都于此。西周初、武王封虢叔在此建立国东虢国。自西周至五代十国的2000年间,十多个王朝在长安(今西安市)、洛阳一带建都,虎牢关、荥阳是东方门户,京都的钥匙。置州设郡,重臣把守。在荥阳建都的有:商和东虢,置州设郡的有:秦、曹魏、晋、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等15个朝代。1948年12月至1954年6月,中共豫西四区地委、专署,中共河南省郑州地委、专署也都设在荥阳。
荥阳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武王灭商之后,为保厘东土,令季孙公将潘邑迁移于此,战国七雄无一不为争夺荥阳斗智斗勇,秦始皇则以荥阳为跳板,连横六国,汉刘邦楚项羽争鼎荥阳,刘备、张飞虎牢关大战吕布,李世民牛口峪生擒窦建德,岳飞竹芦渡大破金兵,高迎祥、李自成在荥阳会盟,北伐战争中蒋、冯、闫会战兵临荥阳城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虎踞方山,坚持抗日。总之,自古至今历代帝王将相,诸侯藩镇,民国军阀都在荥阳留下了征战的足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军也都在荥阳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二)、荥阳郡—县—市的演变。
周朝是诸侯割据时代,战国时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分天下为36郡,当时荥阳,成皋隶属于三川郡,初治洛阳,后徙荥阳(仍称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改三川郡为河南郡。直到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个)设荥阳郡之后,东晋、南北朝、隋、唐至开元22年(公元734年)一直为郡。到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赵煦帝将荥阳改郡为县,直至解放以后公元一九八七年在改革开放中才由县改为市。
(三)、为什么中国潘氏的祖谱记载发祥地时几乎都是荥阳郡、荥阳县?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荥阳郡和荥阳县的年代时间最长,而且它存在的时间与潘氏族谱编撰出版的时间大多数一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族谱中,绝大多数是在荥阳郡,荥阳县这段时间编写完成的。而以后重修的族谱又是沿袭以前老谱而编写的。
( 四)荥泽县
隋仁寿元年 (601),改广武县置,古时该地有一片沼泽族区,《尚书·禹贡》:“荥波既猪(潴)。”《汉书·地理志》曰:“入于河,轶为荥。”师古曰:“轶与溢同,言济水入河,并流而南,截河,又并流溢出,乃为荥泽,”故名荥泽,治所在今郑州市区西北古荥镇北。属管州。唐、五代属郑州。宋熙宁五年(1072)并入管城县,宋元佑元年(1086)复置,属郑州。元代属开封府,明成化八年 (1472)因河患南徙至今古荥镇。清代仍属郑州,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1年与河阴县合并为广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