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蒙姓网 > 蒙氏郡望 蒙氏郡望

蒙姓家史上的耀眼建制——蒙泽县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蒙姓展区
蒙姓家史上的耀眼建制——蒙泽县

初唐曾设蒙泽县,原址在今广西横县蒙村。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引得蒙姓后代子孙的异常关注与无比自豪!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124页载:“蒙泽县,唐置,寻省,故在今广西横县”。明代编修的《横州志 古迹》61页载:“蒙泽县,在横洲城北(即蒙村),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贞观八年(634年)省入横州”。还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姓氏大辞典》以及许多史书,对蒙泽县亦有记载。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公元42年,即东汉时代,光武帝任命伏波将军马援南征,进入中国大西南。当是,蒙氏高远祖十八世祖天龙、天虎及祖姑刘王妃天凤,奉命跟随伏波将军马援南下。高远祖三位孙子泽青、泽秀、泽吉年轻气盛也随军征战。在广西(今横县)郁江伏波滩一战中,高远祖不幸阵亡。由于战事吃紧,仅留下泽吉负责收殓祖父尸骸并选在鸡儿滩上岸。上岸后,先在割茅岭(今蒙垌村)落户,以农耕为主。后因此处山林茂密,野兽出没厉害,无法收成,只好沿着山边迁徙至四排岭一带寻找栖身之地。最终选定在蒙村江头村老庙间定居落业。根据流传下来的史料称:泽吉落户当地后,遂于当地妇女完婚,南北结合,繁育后代,并按中原人文习俗,子女随父起名。从那个时候开始,横县就有了蒙氏家族,广西就有了蒙氏人家。

几百年以后,随着年代的更迭,人丁的兴旺,蒙姓人口激增,并发展为多个村落部族。更重要的是蒙姓首领在屯兵方面战功显赫,捷报频传,为巩固朝廷政权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由于蒙姓家大业大,在当时的南方是一个威望极高、影响广泛的族姓,加之蒙姓首领屯兵有方,在当时堪称精兵强将。

峥嵘岁月,战绩辉煌。蒙氏首领不满足于现状,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正式上书朝廷,要求在蒙氏村落部族一带单列建县。并从怀念其先人蒙泽吉随伏波将军南征后在此地落籍为记,取名“蒙泽县”向皇帝李渊申报。唐皇李渊考虑到蒙氏家族对朝廷的巨大贡献以及屯兵一方的功绩,便御批圈阅:析宁浦县蒙村置蒙泽县。从此,蒙泽县正式建立。建立蒙泽县后,以蒙姓为首的政府,大力开垦土地、扩种扩收,提出用五年时间把蒙泽县区域内的方圆20平方公里的荒草地,打造成中国种植水稻的第六大垌(据说现在的“六大垌”就是蒙泽县时期起名的)。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把蒙泽县建设成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丰衣足食的玉米之乡。

唐王李世民继承大统以后,力主机构改革,实行精兵简政,大量裁减冗官,撤并部分州县。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将简州更名为横州,随之成立横州府(横州的名称也是从这年开始得名的)。这时,李世民发现蒙泽县地域不是很大,为了便于管理,便下令撤销蒙泽县建置,划归大横州府管辖。至此,蒙泽县从唐武德四年(621年)建立,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撤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仅有13年的建县历程。虽然在时间上是短暂的,但是,业绩是伟大的,其历史功绩是得到朝廷充分肯定的。可以自豪地说,蒙泽县不但书写了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而且也给蒙姓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