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09月 2000年07月 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 博士
1992年09月 1996年07月 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 学士
在南京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学士(1996年)和博士(2000年)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机固体研究所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Alan J. Heeger(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现任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主任。2011年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
樊春海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在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以及生物光子学领域做出了系统而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有:提出了"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折叠-电子/能量传递"的耦联传感模式,构建了基于DNA分子设计与界面调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研究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信号采集性能和核酸适体的分子结合性能,构建了基于功能材料识别与信号特性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单一和多重组装,构建了基于纳米生物复合探针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多种生物传感的原理设计和传感元件制作,并已研制出多套样机系统。
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rotocols, PNAS等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其中50余篇影响因子>7),论文引用4800余次(其中11篇>100次)。5篇论文在JACS,Angew. Chem.,Adv. Mater.杂志以封面或内封面形式发表。已申请8项美国、国际专利(2项授权)和20余项中国专利(10项授权)。
长期从事纳米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廉价、快速、便携的集成化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通过生物分子与无机纳米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发展新一代生物检测策略。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上海纳米专项等项目。
学术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和生物光子学。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Protocols, 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论文引用5700余次(16篇>100次)。已申请八项美国、国际专利和 三十余项中国专利。多篇论文在JACS,Angew. Chem.,Adv. Mater.等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并为Nature杂志highlight,Nature China,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MRS Bulletin等科学媒体报道。应邀在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Chemical Society Reviews,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权威杂志撰写研究综述。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美国化学会)副主编,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出版社,化学生物学部分)等杂志编委。
获奖荣誉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荣誉称号(2004)及择优支持(2005)并获终期评估优秀、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5)、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06)、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7)、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 2008,2009)、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中科院和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中科院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等荣誉。
2012年获"第十一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