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傅姓网 > 傅氏名人 傅氏名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傅钟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傅姓展区


傅钟(1900年6月23日—1989年7月28日),四川泸州叙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开国上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早期经历

傅钟青年时期即热爱祖国,勤奋读书,仰慕倡导革新的仁人志士,崇尚民主、科学和新文化思想。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学生运动。

1920年冬,为了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傅钟与周恩来等一起,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一面在钢铁厂做工,一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由赵世炎组织的对华工的宣传教育工作。1921年冬,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傅钟在法国布里佛中学领导成立“书报流动阅览社”,宣传革命思想。1923年转到一家橡胶厂当工人,继续参加了“共产主义研究通信”活动以及同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派进行的斗争。1925年,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曾在巴黎领导旅法华人集会,声援国内“五卅”运动 。

1926年初,傅钟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担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1927年转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1929年底毕业。留苏期间,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扩大会的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0年春,傅钟回国到上海,在中央军委机关从事干部工作和兵运工作,为苏区和红军输送了许多干部,并为争取外籍海员和瓦解国民党驻沪军警作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军委赋予的任务。在此期间,还翻译了从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秘密带回来的《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同刘伯承、聂荣臻一起,完成了由周恩来主持的《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游击队怎样动作》等译文的定稿工作。这些著作在中央苏区出版发行后,对加强主力红军建设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1931年夏,傅钟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在反“围剿”作战的艰苦环境中,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文件和教材,并亲自授课,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

1932年冬,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参加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任红四方面军(后兼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同时主办《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他主持起草的《军、师政治部暂行工作细则》、《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和《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等重要文件,对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加强机关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负责群众工作和战勤工作。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为增强两军的团结友爱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8月在沙窝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张国焘反党分裂红军,指令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南下途中,自立“中央”,并封傅钟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但傅钟拒绝在张国焘自立的“中央”机关担任职务 。1935年11月,任中共川康边区省委书记,领导开辟天全、芦山、宝兴等县新苏区。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傅钟任组织部部长,在干部中积极进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徐向前等为挫败张国焘的分裂阴谋起了应有的作用。到达陕北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致力于一、二、四方面军干部的亲密团结。1937年3月底,列席政治局扩大会议,积极参加揭露和批判张国焘严重错误的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1938年,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8] 。为发动群众,扩大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傅钟提出了《政治整军方案》,参与制定并发布与朱德、彭德怀、左权共同署名的《政治整军训令》。1939年5月15日,傅钟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 。1940年春,以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名义,先后向部队发出关于生产运动的训令和指示。

1941年,傅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所起草和撰写的《政治整军方案》、《政治整军训令》、《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论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等文件和文章,对部队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等与会同志的称赞。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初,傅钟随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赴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为贯彻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的方针,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专论 。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傅钟回到延安,继续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1947年3月,奉命带领总政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察冀军区负责军委总政治部常务工作,并出席全国土地会议 。在解放战争期间,傅钟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委员会条例(草案)》、《支部工作条例》、《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新式整军初步总结》等重要文件。1949年7月,遵照周恩来指示,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为大会作了《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重要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傅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 。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主管军队理论教育和文艺工作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反对断章取义的实用主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此期间,他写了《政治工作基本问题》、《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等文章。

“文化大革命”中,傅钟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后获平反 。1982年,傅钟卸任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同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此后,又著有《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一文 。

傅钟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三、第四届副主席。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在5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中,傅钟的战功并不显赫,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资历最老的。

傅钟在1921年冬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入党时间最早的开国上将,其他较早的上将乌兰夫、阎红彦则是1925年入的党。

他曾连任两届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其他担任此职务的是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李富春等老资格的共产党人,由此可见傅钟当时的党内地位。

他还曾任红军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傅钟去世后,魏传统将军以动人的诗句,记述了傅钟光荣征战的一生和雄健情怀:“年少出川,旅欧去国远。由苏返沪,译苏军条今,献与红军三尺剑。不畏险阻,奉命进入鄂豫皖,管政教,西进到川陕。长征后,抗敌战太行,初把民运办。‘七大’会上,为团结,奋把山头主义反,博众赞。”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傅钟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