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方姓网 > 方氏名人 方氏名人

方佑:桐城桂林方氏第一个考取进士的人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方姓展区

在桐城市城区东大街,曾有一座表彰功德的纪念性坊表建筑物,名叫“绣衣坊”。牌坊为什么冠名“绣衣”?坊表的又是哪一位桐城先贤呢?

“绣衣”一词,乃是有来由的。西汉武帝时期,始设有“绣衣直指”之职,司职为讨奸猾、理大狱。为了显示其特别的身份,皇帝“衣以绣者,尊宠之也”,特地颁发绣衣作为他们的官服,以表示对他们的尊宠,故以“绣衣直指”称之。


《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服虔语云:“绣衣指事而行,无阿私也。……衣锦绣、持虎符的‘绣衣御史’”。其后,“绣衣”遂演变为监察御史的别称。而桐城的“绣衣坊”,则是为坊表桐城先贤、四川道监察御史方佑德行与业绩而建造的。方佑,何许人也?


01



方佑(1418—1483),初名瑾,字廷辅,号省庵,为方懋(字自勉)第三子。方懋生性至孝,孝母友弟,率直侠义,推崇儒业,训诸子厉学,五个儿子皆有所建树。他的好友史仲宏探访方家,“闻书声”而赞叹“此贵征也”,便慷慨地将他于城北月山相中的那块“吉壤”授予了方懋。

“家风正,子孙兴”,明天顺元年(1457),方佑登进士第,成为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中第一个成进士的人。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方显允朱卷》载:“七世叔祖(方)佑,正统丁卯(1447)举人,天顺丁丑(1457)进士,四川道监察御史、广西巡按、桂林知府。”


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载,方佑官御史时,“风裁凝峻,孤厉而贞,于时咸呼‘铁面御史’”。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中称,入朝议政时,每当有重要事情到最后需要做出决策之际,台辅大都要问一声:“方御史谓何。”听其意见,再做决断,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

方佑奉旨巡察各地,不畏权势,搏击豪强,矫革浮淫,釐正宿弊,人不敢循私,目之为“真御史”。一听说方佑要来了,不法者心惊胆颤,有的收敛起穷奢极欲的习气,装成安分守己的样子;有的望风解绶,渐逃它地而避风。

当时,锦衣卫官校骄横跋扈,为所欲为,“素怙宠为奸,莫敢禁者”。方佑则不然,巡抚河间时,敢于“以法裁锦衣卫官校”,以至他后来到畿内捕盗时,锦衣卫官校闻其名,皆“惴惴敛祍”,收敛行迹,有所忌惮。巡按陕西期间,“褥奸剔秽,贪污吏一无所容,咸望风解印绶去”。到苏浙巡盐之时,拒绝、痛斥地方官员请谒,“一洗宿弊,盐利尽归于公府,于是恃势渔猎者尽衔(方)佑矣”,但皇上“赐玺书褒之”。

桐城桂林方氏家谱中《方佑列传》

明成化元年(1465),方佑巡按广西,正碰上当地苗民暴动,围攻桂林城,形势十分危急。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方佑下令:“大军且至,吏民妄动者斩!”稳定城内混乱的局面之后,又齐集城内百姓,全部穿上兵服,从南门出东门入,如此更换服装往返多次,暴动者以为守城明军人数众多,防备严密,只好解散而去。

接着方佑又上奏:“永康县土官杨雄杰纠合峒贼二千余人,擅入宣化县地方劫虏,不胜残酷,且伪置官职,阉割人民,又虏去典史等官。”皇上准其奏,“命总兵官赵辅等擒治之”。又上书“陈弥乱之术,论劾抚臣不检者,罢去;毁淫祠,以其材葺贡署”,皇帝认为“卿所议良是,其著为令”。方佑巡按广西,平定暴乱,打黑除恶,惩治腐败,名声大震,就连靖江王朱规裕也命令他的下属告诫左右说:“谨避方御史也。”


02



方佑虽政绩卓著,但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以至“衔者日众”,伺机报复。成化四年(1468),因边民刑案,方佑为“衔者”中伤陷害,遭廷杖三十。尽管如此,但他仍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不畏皇权。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三十七载:“调监察御史方佑于外时,有罪人当刑。有旨:‘不必复奏’。(方)佑复以请,上以其忤旨,命杖之,仍调于外。”《明史》亦载:“时(宪宗)帝多裨政,而于刑狱尤慎之,所失惟一二事。尝欲杀一囚,不许复奏。御史方佑复以请,帝怒,杖谪(方)佑。”方佑被贬谪湖南攸县。被贬之时,为官多年的方佑,竟然穷到了不能准备行装的地步,还要他的弟弟方瑜筹资相助,“及兄(方)佑廷杖,谪攸县,不能治装,(方瑜)乃资其装。”

方佑出知攸县时,已年过五十,但他仍怀着“不负圣朝民社托”、“老年宦业心何壮”、“薰风今日阜民财”的“壮心大志”,为民办事,“求民利害,废置所宜,令出而民称便”,深得百姓爱戴。吏部考核政绩,方佑被“评为第一”。

方佑墓碑(位于桐城龙眠三峰山)

成化八年(1472),方佑升为桂林知府,在任仅八个多月,即以病告归,囊橐萧然,结屋麒麟梅花“万松墅”。归隐十二年间,足不及城市,超然自得,悠游以终。


03



方印年青时“从仲父御史(方)佑受书”,“一日侍坐桂林(方佑)侧,问:‘今从政者之楮锾谓何?’桂林(指方佑)厉声曰:‘若异日楮锾哉?’公(方印)悚息退,且负楚,桂林始讨而释之。”方印在不经意中说了一句关于不少官员为何有贿赂之迹的问话,却招致叔父方佑的大声斥责,竟至负荆请罪时,叔父仍不放过,厉声呵斥,严肃训诫,方印“趣跽暮至旦”,连连认错之后,才得到叔父方佑的谅解,叔父叹曰:“孺子可矣。”可见方佑的平生风范操守和方氏家族家法家教之严格。

“性癖从来好简编,公余相对夜忘眠。灯开一点花如粟,漏转三更月上弦。官舍厌听虫唧唧,家书欲寄厌悬悬。良宵且得穷古今,案牍平明又满前”。方佑一生虽仕途坎壞,但仍勤奋刻苦读书,喜作文好写诗,诗文多奇气,著有《省庵集》。

他的诗,以七律为主,以诗纪事,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心声,感情真挚,真切幽婉,坦率真实,语句工整,用词极为精炼,颇见艺术功力,显示了较高的文学才华。徐璈评方佑的《三十六湾南阻风》诗云:“三四写湘湖远,可拟随州。”认为此诗可与唐大历年间诗名藉甚的刘长卿诗相比美。


04



桐城桂林方氏以“桂林”为族号,当与方佑的官职有着直接的关系。

桐城桂林方氏十一世方学渐在《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前刊家谱原序》中称方氏:“自宋末籍桐,历世十三,历年三百有五十,始称凤仪,继称桂林。”谱中又载:“自勉公五子有五龙之目,已而仲氏(方)佑成进士,季子(方)瓘举于乡;自勉公五十一而卒,至成化元年以佑贵,敕赠四川道监察御史,都谏王瑞题其门曰‘桂林’。”从此“桐城凤仪方氏”改称“桐城桂林方氏”。

十九世方传理的《桐城桂林方氏宗谱·家政》载:“风仪坊……已圮难复,惟祖居一所,王公良弼(王瑞字良弼)题门曰‘桂林’。少卿公居而茸之,内曰‘桂林’,外曰‘进士第’。”十四世方以智在《合山栾庐占·慕述》中解释道:“桂林公讳(方)佑,巡按广西,故世称桂林世家。”十四世方孝标在《桂林方氏小宗纪后序》中说:“曰‘桂林’者,志先贤之旌也。曰‘方氏’者,统乎姓也。”

桐城凤仪方氏七世方佑考中进士之后,先巡按广西,后又任桂林知府并终于此官。此后,方家便尊称方佑为“桂林公”,并在方懋、方恕两兄弟创建的“新第”门前竖起了上面写有方佑官职的大旗,以彰显身份,光宗耀祖,昭示世人,世人咸以“桂林方氏”称之。

“新第”传至方佑时,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方佑的好友王瑞题门匾曰“桂林”,从此,方氏即以“桂林”为本族氏号。“桂林方氏”族号始于七世方佑,来源于七世方佑官职。此后,“方氏之族乃大”,明清两朝出了三十位进士,真可谓后嗣兴盛,人才辈出,名贤继踵,成为享誉海内的科举、官宦、气节世家,文化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