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狄姓网 > 狄氏名人 狄氏名人

建筑师狄宫午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狄姓展区
狄宫午(1903~1987),宜宾县安边人。出身小商家庭,15岁即从商。

中文名

狄宫午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性    别

男  

目录

1. 1 人物生平  

2. 2 主要成就  

3. 3 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编辑  

民国16年(1927年)应聘宜宾宝元通,先后任进货员、建筑技术员及重庆、成都、泸州分号经理。狄在重庆时,有空即到建筑工地观看施工,向工程技术员、工人讨教,研读建筑书刊。民国19年,公司扩大泸州业务,派狄负责铺面修建,完工后,老板非常满意,从此,叫他专门负责修建工作。次年,狄主持改建宜宾宝元通大楼,次年底,一幢三楼一底大楼矗立城中心,成为当时宜城最高建筑之一。民国22年,为公司老板在成都修建“东来”旅馆于盐市口。民国25年,应地方人士之托,修建“宜宾钟楼”。此楼的图纸设计、资金预算、材料进购、施工管理等全由他负责。设计和预算完成后,狄曾赴重庆找洪发利营造厂承建,因要价太昂,未成,遂招工自建,于同年6月动工。此楼为六层正方塔形建筑,通高29.8米,中式结构,西式风格,新颖别致。民国27年8月,钟楼竣工,成为宜宾城一座代表性建筑。

主要成就 编辑  

解放后,狄宫午曾任宜宾市生产教养院副院长、市政工程队队长、土木建筑工程师,主持设计建造中共宜宾(县级)市委、市府办公楼,并参与今人民公园、人民路、西郊至火车站苗圃路、前进路、宜宾市殡仪馆、翠屏山森林公园等多处市政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绿化。狄宫午喜爱园艺并颇有研究,把自己住宅园中培植多年的香蕉、樱桃、雪梨和名贵花木数千株(盆)分别捐献给盐坪坝生产教养院、农场和翠屏公园。

人物评价 编辑  

狄宫午做事谨慎,敢于负责,人称“狄扎实”。他节俭自持,处处精打细算。1952年,中共宜宾市委将他列入“有代表性社会人士及专家”名单进行保护,历任市政协1~4届常委,两次当选为市人民代表,1956年曾应邀出席四川省政协会议。

 钟鼓楼原名为“钟楼”,在上世纪30年代,昔日商家开门营业,老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楼的钟声为度,故人们都习惯性地管它叫“钟鼓楼”。据资料记载,钟鼓楼是由民国时期宜宾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宝元通公司捐资修建,设计和建造均出自狄宫午之手。

  狄宫午是宜宾县安边人,出身小商家庭,15岁即从商。1927年应聘至宜宾宝元通,先后任进货员、建筑技术员以及重庆、成都、泸州分号经理。1931年,狄宫午主持改建宜宾宝元通大楼,次年底,一栋三楼一底大楼矗立城中心,成为当时的最高建筑。1936年,应地方人士之托,开始着手设计并修建“宜宾钟楼”。

  从此楼的设计图纸、资金预算,到材料进购、施工管理等工作全权都是交由狄宫午负责,设计和预算完成后,狄宫午还曾赶赴重庆找洪发利营造厂承建,但因为要价太高,最终选择招工自建,并于同年6月正式动工。1938年8月全部竣工。

  狄宫午做事向来严谨认真、敢于负责,这在业内是大家公认的,也因此大家都习惯称呼他“狄扎实”。在长期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中,他逐渐形成了“精益求精、好上更好、美上更美”的理念,他常对工人们说,“质量是一种责任,我们所搞的工程必须牢固、扎实,才对得起子孙后代……”在他看来,“多快好省”不能用在建筑工程上,多了快不了,快了好不了,好了省不了。1952年,宜宾市委还将他列入了“有代表性社会人士及专家”名单进行保护。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座钟鼓楼依旧矗立在原地,威武、庄重,就如同这座城市的守卫者。如今,钟鼓楼四周萦绕着色彩斑斓的鲜花和绿地,周边商铺林立,人潮涌动,钟鼓楼前的中山广场更是成为人们开展各种文艺演出、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信,每每经过钟鼓楼前,当抬头仰望这座古朴而具有时代痕迹的建筑,狄宫午这个名字,都会悄悄掠过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