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窦姓网 > 窦氏名人 窦氏名人

汉大司空窦融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窦姓展区

        

窦融(前16年—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窦融7世祖窦广国,是孝文皇后的弟弟,封彰武侯。窦融的玄祖武威将军窦赏,武帝时由长安徙居周秦窦氏故里平陵。窦融早年丧父,少孤而有大志。王莽居摄年间,任强弩将军司马,参加了攻翟义、平槐里(今陕西兴平西南)的战斗,因军功被封为建武男。窦融内修孝义,外接豪杰。他侍奉母亲兄长,关心培育弱弟,有名于时;他居住长安,出入权贵,结交当地豪杰,以负气仗义而闻名。王莽末年,青徐兵起,王莽太师王匡请窦融任助军,出兵东征。

汉兵起,窦融随王邑军在昆阳大败,撤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在王邑推荐下,窦融被任命为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引兵进驻新丰(陕西临潼)。王莽失败,窦融率军投降更始大司马赵萌,任校尉。赵萌十分看重他,推荐窦融为鉅鹿(治所在今河北巨鹿)太守。

窦融见更始政权刚刚建立,东部尚在乱离之中,不愿出关任职。加上窦家累世在河西,悉知当地风俗。玄祖窦赏曾任武威将军,兼领张掖(治所在今张掖西北)太守;堂高祖窦寿为河西护羌校尉,兼领敦煌太守;堂叔窦况曾为西海(今青海西宁东南)太守。所以,他对兄弟们说:“天下安危尚未可知,河西殷实富庶,据河为险,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发生变故,杜绝河津,足以自守,这是保全家族的安全之处也”。兄弟们都认为他言之有理。

窦融去见赵萌,说自己不想到鉅鹿郡,而想出守河西。赵萌替他奏明更始帝,于是朝廷任命窦融为张掖属国都尉(武帝时置属国都尉)。

更始三年(公元25年)中秋,窦融率家族离开暑热已退的关中。一行2000多人的队伍,老少相杂,拉车牵马,踏上西去的路途。随窦融西进的队伍中,有刚从河西返回关中的堂兄窦仕,及其胞弟窦友与部属将领,他们沿着今人所说的古丝绸之路,越过泾河,碰上冯翊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王隆及其部曲,二队人马合为一起,又在沿途收容了一些散兵游勇,抗击地方豪强的力量也逐渐壮大起来。

经一月有余,窦融的队伍翻越六盘山、乌稍岭、车道岭,渡过黄河,迎着漠漠黄沙,到达河西走廊的中部张掖郡。窦融到任后,他安抚百姓,交结豪俊,对入塞羌人,示以恩信。深得羌汉吏民拥戴。同年10月底,更始帝刘玄投降了赤眉军,各路大军的矛头直指长安,在长安居留的士大夫们如惊弓之鸟纷纷西奔。窦融所居的属国都尉城,一下子涌来了众多的中原文武士人。尤其令窦融高兴的是他的好友、同乡刘钧的到来。他是窦融少年好友,文学出众,机智多谋而英勇率直。

当时,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梁统、金城(今甘肃兰州东)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以及州郡中有识之士,均与窦融交好。更始政权败亡后,窦融召集梁统等人商量说:“今天下扰乱, 未知所归。河西阻隔在羌胡之中,不同心协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大家一致同意这一建议,众人互相谦让,都认为窦融世代在河西为官,声望极高,共同推举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主持大局。

当时,武威太守马期和张掖太守任仲没有参与其事。窦融等便写公文晓示二人。二人解脱印绶离任而去。窦融便任命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厍钧为金城太守。窦融仍然驻居属国,行大将军事,兼任都尉之职,设置从事,监察五郡政务。

河西地区,民俗质朴,而窦融等为政宽和,于是,上下相亲,晏然富庶。平时,军民一起习练兵马骑射和烽燧之警。一有外兵侵犯,窦融就自己率兵与诸郡兵士前去救助平定。后来,匈奴和羌人都震服亲附。安定(今宁夏固原)、北地(甘肃庆阳)、上郡(陕北榆林)百姓为避灾荒兵火逃到这里来的,也越来越多。

后来,窦融听说光武帝刘秀即位,便想东向归附,但河西路途险远,不能自通。正巧当时隗嚣先归附汉室,称建武年号,窦融等便依从隗嚣,受汉朝正朔。隗嚣表面上虽顺应官民将士的心愿归附汉朝,内心却存有异志。他派舌辩之人张玄游说河西,张玄对窦融说:“更始帝刘玄事业已成,却转眼败亡,这已清楚地表明刘姓不可能再复兴了,我们有所归属,终不自由。一旦受制于人,自失权柄,后果危殆,悔之莫及!如今天下豪杰争锐竞胜,雌雄未决,我们应该各自占据土地,与陇蜀势力结合,胜利了,可为六国;就算失败了,至少也能如尉佗一般割据称雄。”

窦融召集豪杰和太守们商量此事,有智之人都说:“刘秀天命所归,而且,在目前天下称帝的人当中,他的土地最广阔,甲兵最强盛,号令最严明,别人远远比不上。”诸郡太守的宾客们,意见略有分歧。

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五月,26岁的茂陵孔门儒生班彪,带着妻子仆人离开天水称西州大将军的隗嚣,投奔窦融。一时窦融河西王府上,文武齐备,人才济济。班彪、刘殷、刘钧、孔奋为河西窦融政权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年六月,敦煌太守辛肜派人送来西域南道莎车国王使者的文书,要求汉政权给莎车王加封。这莎车国是西域南道诸国中较大的一个,是时,匈奴势力西侵,统治了北道诸国,给以莎车为首的南道诸国增加了极大的压力,为对抗匈奴,只有南道诸国联合起来方可奏效,所以莎车王要求汉王朝给予加封,以求取得支持。

窦融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东归光武帝刘秀,但莎车一事禀报东汉政权已经来不及了,他深知西域南道诸国的重要性,如果不立即行动,坐失良机,南道诸国一旦屈服于匈奴的压力,河西就会处在匈奴的包围之中。

窦融当机立断,一面派遣长史刘钧向光武帝通诚献马,一面以河西五郡大将军的名义给莎车王康去信,说大汉朝已立莎车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印绶随后即到,望莎车王联合南道诸国,共击匈奴。

窦融的这一果断措施,无疑对南道诸国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也保证了河西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起初,光武帝闻河西富庶,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迫隗嚣和公孙述,也派使者来给窦融送信,正好使者在长安遇到了刘钧,于是便跟他一起回到洛阳。

光武帝接见刘钧,心中异常高兴,他盛情款待刘钧之后,便命他带着自己亲加玺印的书信回河西,信中对窦融非常坦诚直率地分析了形势,劝他拿定主意,早作决断:“制诏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属国都尉;劳镇守边五郡,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外则折挫羌胡,内则百姓蒙福。威德流闻,虚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 长史所奉书献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以此言之,欲相厚岂有量哉!诸事具长史所见, 将军所知。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 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天下未并,吾与尔绝域,非相吞之国。今之议者, 必有任嚣效尉佗制七郡之计。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自适己事而已。今以黄金二百斤赐将军,便宜辄言”。并任命他为凉州牧。

光武帝玺书一到,河西震惊,全体官员将士都佩服光武帝明察万里之外,洞见徘徊之情。窦融又派刘钧上书光武帝,表明自己决意附汉,并无徘徊观望之心。他说:“臣融窃伏自惟,幸得托先后末属,蒙恩为外戚,累世二千石。至臣之身,复备列位,假历将帅,守持一隅。以委质则易为辞,以纳忠则易为力。书不足以深达至诚,故遣刘钧口陈肝胆。自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而玺书盛称蜀、汉二主,三分鼎足之权,任嚣、尉佗之谋,窃自痛伤。臣融虽无识, 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岂可背真旧之主,事奸伪之人;废忠贞之节,为倾覆之事;弃已成之基,求无冀之利。此三者虽问狂夫,犹知去就,而臣独何以用心!谨遣同胞弟友诣阙,口陈区区”。

窦友到高平,隗嚣反叛,道路隔绝,只好转回,派司马席封偷度至汉,通达书信。汉光武帝又命席封带信给窦融、窦友,真诚地给予安抚慰问。

窦融深知光武帝的意旨,便写信给隗嚣责备他不该叛汉。信中说:“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亲遇□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节不回,承事本朝,后遣伯春委身于国,无疑之诚,于斯有效。融等所以欣服高义,愿从役于将军者,良为此也。而忿悁之闲,改节易图,君臣分争,上下接兵。委成功,造难就,去从义,为横谋,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岂不惜乎!殆执事者贪功建谋,以至于此,融窃痛之!当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融闻智者不危觽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今以小敌大,于觽何如?舍子徼功,于义何如?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节也。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俄而背之,谓吏士何?忍而弃之,谓留子何?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于沟壑。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幸赖天运少还,而将军复重于难,是使积痾不得遂瘳,幼孤将复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愍伤,言之可为酸鼻!庸人且犹不忍,况仁者乎?融闻为忠甚易,得宜实难。忧人大过,以德取怨,知且以言获罪也。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

隗嚣不听窦融的意见。窦融便和五郡太守一起厉兵秣马,上疏光武帝,请示日期,准备出兵进击隗嚣,为汉廷效命。

建武七年(公元31年)春,河西兵马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已是号令森严,兵容赫赫,各军之间的联络、配合十分自如,已完成了小范围内游动闪击作战向远征配合作战的转变,战斗力大大提高。

光武帝见窦融如此忠诚,深为嘉美。专门派人给他送去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并下诏给他,诏书中先表明窦氏与自己的亲戚关系以及窦氏祖上对汉王朝的贡献。

朕常追怀帝室亲戚,孝景帝出自窦氏,朕祖定,乃景帝之子。昔日魏其侯窦婴一句话,使得皇统继承,走向正规。窦长君、窦少君尊奉师傅,修德行贤,施及后代子孙,这正是皇太后神灵庇佑大汉。

他还说,有人从天水来,把窦融写给隗嚣的信抄来了,读后令人痛入骨髓,“畔(叛)臣见之,当股栗惭愧,忠臣则酸鼻流涕,义士则旷若发蒙。非忠孝双全的义士,哪能写出这等肺腑之言。”诏书中还指出,隗嚣见窦融不肯帮助自己,肯定会造作离间之言,而朝廷中也可能有人因为不了解本意,传言乖实,令人失望。请窦融有思想准备。最后,诏书中表示,关东已经平定,大军即将西征,请窦融整顿士马,准备配合大军,一起建功立业。

更始年间,先零羌封何等部曾杀死金城太守,占有其郡,因而隗嚣派来使者,贿赂封何,与之结盟,想调发封何兵众,以拒汉兵。窦融等乘部队便利,击破封何,斩首千余级,得牛马羊万头,谷数万斛,因并何兵,窦部军威大振,等待光武帝亲征。

光武帝见窦融恪守信用,大加赏赐。命扶风太守整修了平陵窦氏祖茔,以王公之礼对窦融之父窦敷举行了规模浩大的祭祀;并几次派人,赏赐窦融四海珍奇之物。

这年秋天,隗嚣侵扰安定郡,光武帝准备亲自率兵西征,先通知窦融,令他作好接应的准备。窦融得到命令,立即出兵到姑藏(今甘肃武威)。但不巧,天降大雨,道路断绝,而且隗嚣也已退兵,因而汉军未发。窦融回驻原地。

窦融担心此后汉朝不再出兵,上书给光武帝,说明利害:“隗嚣闻车驾当西,臣融东下,士觽骚动,计且不战。嚣将高峻之属皆欲逢迎大军,后闻兵罢,峻等复疑。嚣扬言东方有变,西州豪杰遂复附从。嚣又引公孙述将,令守突门。臣融孤弱,介在其闲,虽承威灵,宜速救助。国家当其前,臣融促其后,缓急迭用,首尾相资,嚣埶排迮,不得进退,此必破也。若兵不早进,久生持疑,则外长寇雠,内示困弱, 复令谗邪得有因缘,臣窃忧之。惟陛下哀怜”!光武帝深以为然。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夏,光武帝亲自西征,窦融闻讯,率步骑数万、辎重车五千多辆策应,在高平第一城(今宁夏固原)会师。

在拜见光武帝之前,窦融先派手下人去请教会见礼仪。当时,戎马倥偬,兵战连年,诸将三公交错于路,因而礼仪疏简。光武帝得知窦融先问礼仪,十分高兴,于是宣告百僚,置酒高会,用特别优厚的礼节接待窦融等人。任命窦融的弟弟窦友为奉车都尉,堂兄窦仕为太中大夫。接着,光武帝与窦融一起进军,隗嚣大败,城邑都归降了汉朝。

光武帝为回报窦融所建的大功,封他为安丰侯,食邑安丰(今河南固始县东南)、阳泉(今安徽霍邱县西)、蓼(今河南固始县东)、安风(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四县;封窦友为显亲侯(封邑在甘肃天水市西北)。武锋将军竺曾为助义侯,武威太守梁统为成义侯,张掖太守史苞为褒义侯,金城太守厍钧为辅义侯,酒泉太守辛肜为扶义侯。

封爵完毕,光武帝犒劳三军,慰问检阅河西将士,对窦融河西精骑的守纪与战势凌厉赞不绝口。

“自古西凉之地,民风骠悍。将军属下,真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令朕大开眼界。”光武帝赞叹说。

光武帝命窦融等率军回归河西镇守原地。窦融恭送光武大军东行开拔后,整顿兵马,一路西行,返回张掖属国大将军府。

窦融因为兄弟二人,都受侯封,而且久驻外镇,专有方面之权,于是,内心常怀戒惧,不能自安,屡次上书朝廷,请求派人来替代自己的职务。光武帝下诏回复,说:“吾与将军如左右手耳,数执谦退,何不晓人意?勉循士民,无须离部曲”。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陇、蜀平定之后,朝廷下诏,命窦融率五郡太守一起到洛阳奏陈事务。于是,窦融等奉诏东行,官属宾客相随,驾车千辆,牛羊遍野。窦融先到洛阳城门,奉上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光武帝派使者发还侯爵印绶,立即接见了他,使他列于侯位。几个月后,任命他为冀州牧,又过十几天,升任他为大司空,赏赐优厚,恩宠无比,倾动京师。

窦融因为自己本非光武帝旧臣,而一入朝廷,就蒙此厚恩,位在功臣之上,所以每次进见,容貌都非常卑恭,言词也特别谦逊。光武帝见他能识进退,对他愈加亲厚。窦融为人一向谨慎小心。如今久居高位,心中不安,屡次辞让爵位。他先通过侍中转达,然后自己上奏,说自己年事已高,儿子无能,因此不愿再位列诸侯,也不愿把侯爵传给儿子。不久,他又请求进见皇帝,面陈此事此情,皇帝猜测出他的心思,没有召见他。一天朝会完毕,诸臣退出,窦融逡巡滞留,光武帝知道他又要辞让,就命手下人请他出去休息,不让他上言。后来,皇帝召他议事,预先对他说:“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复言”。于是,窦融就不敢再请求了。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大司徒戴涉因为所推荐的人违法,被关进监狱,后死去。当时,三公参职,光武帝不得已也免去了窦融大司空的职位。第二年,窦融加位特进。二十三年(公元47),窦融代阴兴行卫尉事,特进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窦友当时担任城门校尉,兄弟二人都执掌禁卫军队。窦融又提出退职还乡,光武帝不准,常派人赏赐金银布帛珠宝珍奇。窦友去世,皇帝念窦融年迈体衰,派中常待、中谒者到他的卧室,劝他努力餐饭,珍重身体。

窦融何以苦苦请求辞职还乡,只因窦融与马援同为光武朝的重臣,二人祖上同居于平陵窦马村(今陕西兴平市西吴乡),又一同归于东汉,两家可算世交。马援将其三女许与窦融孙、窦穆二子窦宣。马援去世后,马援侄马严将马援三女送入宫廷,成为太子刘庄的妃子。窦马两家为此事言语颇激,窦融深怕刘庄即位,祸及家族。

明帝即位之初,窦家同时在朝的,就有一名三公,两名侯爵,三名娶公主为妻,四位二千石等级的官员。在京师,祖孙官府相望,甲第连云。当时外戚、功臣无人能比。不知是光武帝对窦氏封赏过多?还是窦宣与马皇后自幼青梅竹马的缘故?刘秀刚一去世,明帝刘庄就处处与窦氏为难,制造了窦林、窦穆、窦勋、窦宣冤案。

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窦融的堂侄护羌校尉窦林降罪被杀,明帝下诏书斥责老功臣窦融,并举出西汉窦婴、田蚡之事为戒。窦融深知明帝心胸狭隘,又喜听小报告,遂上书请求离职。明帝命他归家养病。第二年,窦融上交了卫尉印绶。

窦融在宿卫任上十多年,勤恳谨慎,从无过错。善揣明帝心思的阿谀之臣,栽赃融子窦穆。明帝大怒,把窦穆等官职全部免除,命窦穆等携家眷归其故郡,只把窦融留在京师。窦穆等西行,到达函谷关,明帝又下令命他们回京。正好,窦融去世,享年78岁,谥戴侯。

窦融去世后,明帝念及其功,以云台二十八将之惯例,赐功臣墓园100亩,诏命将作监在扶风郡平陵东北村(今兴平市店张街西兰公路东侧)修建墓园,置官负责四时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