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窦姓网 > 窦氏名人 窦氏名人

晋上大夫窦鸣犊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窦姓展区

    

窦鸣犊家世


窦犨(前553—前494)字鸣犊。窦氏49世祖,祖籍雍州扶风(今陕西咸阳西北15公里),周灵王十九年、晋平公五年(前553)生于阳曲。窦鸣犊的上七世祖窦伯比周庄王时为大将军、左丞相(见《扶风传世录》);他的玄祖窦孝直周襄王时为左大夫,襄王十六年(前635),襄王同父异母弟叔带与惠后阴谋篡位,接应翟人围困洛邑,讨伐襄王。窦孝直与右大夫富辰、太宰周公、召公护王出洛,逃奔郑国,居于汜地(今河南荥阳)。窦孝直护王出洛时,与叛军激战身亡,其子窦仁成、即窦鸣犊的曾祖冒死突围,奔至晋国,急告晋文公解救襄王之难。


晋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出兵平乱,护送襄王归国。襄王为了酬谢晋文公的功劳,把阳樊、温、原和攒茅之田(今河南济源、温县和修武县一带)赐给晋文公。晋文公通过兴兵勤王,既得到了土地,又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


晋文公很感激窦鸣犊的曾祖父窦仁成给他创造了这个机会,挽留他在晋国任司农大夫,封邑阳曲狼孟,至此窦氏落居晋国。窦鸣犊的祖父窦及晋厉公时支持君主打败了狄人和秦人,使晋国仍然处于中原霸主地位;父亲窦朴任司农大夫,在晋地劝课农桑。


窦鸣犊九世孙窦经在秦二世时任大将军,九世孙窦充女窦猗房为汉文帝皇后。窦鸣犊诞生至今历时2562年,其后裔繁衍85世,分布在除西藏外的所有省市区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总人口约100万人。历代有宰相18位;官居大将军、三公九卿、开府仪同三司者60多位;赐封传袭王、公、侯百余位;册封、追封皇后9位,尚公主为驸马都尉者14位,陪葬唐太宗于昭陵者3位;刺史、太守、知府与郎吏多不胜数。尤以窦鸣犊17世孙窦固率班超等开拓西域,19世孙窦宪率部北击匈奴,捣毁其王庭,中护军班固作《燕然山铭》,雪大汉三百年之耻。将匈奴逐往欧洲,引起欧洲大动荡,二十余部落大迁徙,最终导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窦宪成为影响世界历史格局的第一个中国人,他与叔祖窦固扩大的中国疆域是汉武帝的十数倍,他们的功绩永载中华史册,功冠千秋,气壮山河。


窦鸣犊的主要政绩


1、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据窦氏资料记载,鸣犊学识渊博,多有著述,提倡德治与教化,反对苛政与刑杀。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都在政治上进行大的改革,窦鸣犊成为晋国政治改革的思想者,倡导对百姓施以“仁”,多做教化,以德治国。他的主张与孔子“仁者爱人”极其相似。

所以孔子在卫君不予重用时,即打算入晋拜访窦鸣犊,会见赵简子。到达黄河边,闻听鸣犊被赵简子杀害的消息,面临黄河叹气说:“壮美的黄河水,浩浩荡荡盛大异常!我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吧!”随行的弟子子贡问其缘由,孔子道:“鸣犊晋国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时,须此二人(指鸣犊、舜华)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我听说,残害幼兽,麒麟就不会出现;竭泽而渔,蛟龙就不来布雨;覆巢毁卵,凤凰就不会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忌讳伤害同类。鸟兽尚知对不义之地回避,更何况我呢!”于是孔子仍归其老家陬乡,作琴曲《陬操》,以示对鸣犊的哀悼。


2、以生命捍卫国家完整。赵简子跻身六卿之首,便生分晋异心,树朋结党,排除异己,想法设方拉拢鸣犊,鸣犊刚直耿介,不为所动。

赵简子叹息道:“雀入水可变蚌,稚入水可变蛤,鱼鳖水族都可变,而人却无法变化啊!”

鸣犊回答:“我听说君子可悲的是无人才,不悲无钱财;可悲的是无贤臣,不悲无宠臣;可悲的是名声不好,不悲年岁不寿。范、中行氏(范氏与中行氏原为晋国六卿之一)不体恤百姓的苦难,却想在晋国擅政,而今他的子孙却流落在齐国务农耕田。这就好像原本祭祀宗庙的牛,现在却变成了田中的耕牛。人的变化,哪一天不在发生呢!”

赵简子不听鸣犊劝告,向同谋分晋的六卿说:“晋有鸣犊,鲁有孔丘,吾杀此二人,天下可图也!”

宁阳窦氏资料载,赵简子铸刑鼎威畏群臣,非其同谋者多惊慌失措,鸣犊对他们说:“赵之所为,非社稷之臣”。赵简子闻言大怒,执刀而逼。鸣犊至死不惧,大扬其非:“汝不臣之心,路人皆知之!杀我之头,岂能钳制世人之口乎?”言毕,遂引颈受刑,时年60岁。

三国张晏对《史记》的批注:“简子欲分晋国,故先杀鸣犊。”窦鸣犊满腔正气,维护正义,唤起一批忠君爱国者坚持他的政见,使赵简子的分晋野心,无法实现。在窦鸣犊去世后54年,才由赵简子之子赵襄子等六卿分裂了晋国。


3、爱国爱民重视农业发展。窦鸣犊曾在窦氏封邑(今太原北)效其祖上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做过利国利民的事业。故战国时,晋地百姓怀念鸣犊忠君爱国,在太原西北汾河峡谷左侧的上兰村修建了烈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