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樊姓网 > 樊氏名人 樊氏名人

东汉樊英世家

时间:2023-12-04 来源:家谱馆樊姓展区

东汉樊英世家

◆樊福民

樊 英,字季齐,东汉著名易学家、术数家,南阳郡鲁阳(今鲁山县)人。樊英主要活动在汉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五帝时期(107-167)。幼年在三辅学习《亲氏易》,通晓《五经》,对《易经》尤为精通。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年七十二岁,卒于家。

据《后汉书》记载:安帝(107-125)初,征为博士。永建二年(127)聘处士,顺帝(126-144)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病不肯起。乃强舆入殿,帝不能屈,而敬其名,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永建四年(129)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隐居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著有《易章句》,世称樊氏学说。樊英是东汉历史上传奇式人物,尤其对《易经》的传播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樊氏宗谱》记载:樊英系汉开国元勋、舞阳侯樊哙第十三世孙,东汉初射阳侯樊丹玄孙,祖籍湖阳,寄籍鲁阳。汉顺帝、安帝屡召不仕,尊为帝师,拜光禄大夫,隐居壶山之阳,著书授徒,七十二岁卒于家。

樊氏崇基秀峙、宏绪悠长,因封得姓,自夏流商。樊英世家肇基舞阳,显于南阳,寄籍鲁阳,沉于晋唐。

一、 樊姓起源

“樊氏、昆吾也,为己姓”(见《左传旧注疏证续》),樊氏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禹时期。

据《大戴礼.帝系六十三》记载:“黄帝产高阳,高阳产昌意,是为颛顼帝。颛顼产(生)老童,老童产重、黎及吴回,吴回产陆终。陆终产六子,长子曰樊,是为昆吾(方国)”。昆吾是夏朝最主要的邦国之一。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廑四年(前1679),昆吾迁于许(昌)”。“帝癸二十八年昆吾会诸侯伐商,三十年,汤乃兴师自把钺以伐昆吾,昆吾为汤所灭”。樊氏作为夏遗民以祖名“樊”为氏繁衍播迁。

在商代,樊氏“因封得姓、自夏流商”,为“殷民七族”之一。樊氏“善陶铸,精于青铜器”,城寨坚固,手工业发达,主要生活在昆吾(古濮阳一带)和黄淮中下游地区。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殷纣灭,建立西周,迁都丰镐。樊氏部分工匠迁至丰镐南郊“杜陵之樊乡(樊川)”。公元前1042年,成王命康叔在殷地建立周属卫国,樊氏仍“启于商政,疆于周索”(见《左传.定公》)。

二、得姓始祖仲山甫

公元前827年,宣王即位,周太王公亶父次子虞仲后裔仲山甫(姬姓),由东都畿内侯入侍天子,补衮周室任卿仕,位居百官之首,“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风,诸侯复宗周”,史称“宣王中兴”。宣王赐仲山甫“食采樊邑,因以为氏”,史称樊侯、樊穆仲、樊仲父等。仲山甫后人以邑为姓,族于樊。因此,樊氏尊仲山甫为得姓始祖。

仲山甫次子樊仲不能继嗣为君,离开镐京官守阳樊(今济源曲阳镇),“阳樊,樊仲之官守也”。公元前665年“樊皮叛王”,虢公执樊皮归京师,其后人逃至山西河津皮邑,改姓皮。公元前636年,襄王因文公勤王有功,将阳樊等地赐予晋文公。前633年,文公围阳樊,阳人(樊氏)不服,公围之。仓葛呼曰“阳人有夏商之嗣典,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则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安放?”于是阳人撤出阳樊,移居轵城。阳樊之地归属晋文公(《国语.晋语》“文公出阳人”),春秋战国时期,阳樊亦称南阳,归属上党郡,因此樊氏望出上党、南阳,多以“上党堂”、“南阳堂”为堂号。

三、人文始祖樊迟

樊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生于周敬王丙戍五年(前515年),卒于周考王九年(前431年),享年85岁。师从仲尼,少孔子36岁,为七十二贤之一。樊迟“问仁”、“问智”、“请学稼”等《论语》《左传》均有详细记载。其次子樊皋,仕鲁为中都宰,政声甚著;其孙樊淇,在田和王齐时曾讲学於齐。

孔子去世后,樊迟在孔子墓地心丧三年,后同闵子、宓子到棠地办学,传道于济水一带。祠墓在鱼邑武棠村(今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汉朝从祀孔庙,光武中元二年诏立专祠,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樊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益都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益都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樊子”。

樊迟七世孙樊琅为先秦都尉,首创《樊氏世谱》并作序,以樊迟为始祖(一世祖)。

樊迟九世孙樊於期,先为秦将军,在驻军屯留期间,曾传檄讨伐秦王嬴政,兵败归燕。其父母家人被秦杀害,族人逃散。公元前227年,为荆轲刺秦事,自刎献首级,称“千古义士”。樊於期墓在河北涞水县樊家台,由其后人守护墓台至今。

四、元宗樊哙

舞阳侯樊哙,樊迟第十一世孙,秦末“以舍人起沛,从高祖(刘邦)入关,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再益封;从破燕,执韩信,封舞阳侯”,为舞阳堂元宗,其后代二至七世六人袭封舞阳侯。

樊哙为楚沛人,生于公元前242年,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丙午封舞阳侯,“与之刨符,世世务绝”,食采舞阳5400户。高祖七年为将军,相国三月。孝惠帝六年(前189年)卒于舞阳,谥号武侯。葬舞阳城北三十七里古樊村,今马村乡郭庄村。在陵墓西建樊侯祠,现存汉槐一株枝叶繁茂。在舞阳城西北隅樊侯府邸旧址另建樊侯祠(俗称樊官堂),并依典祭祀,唐天宝二年舞阳知县张紫阳重修;明嘉靖丙申(1536)知县张颖为樊侯陵丰碑隆冢,复立汉班固撰《樊侯铭》碑和《樊侯陵祠碑记》;清雍正七年,知县刘蓟植修葺樊侯陵,景侯忠,寻故址,立界石,杜陵侵;乾隆十年知县丁永琪丰其冢,扩其围,立界石,在陵墓处建武侯殿(俗称樊官爷庙),植松柏,围墙垣;直到1960年代樊侯祠及樊侯陵区建筑逐步被毁。

昔日舞阳之樊侯陵、祠属西汉王陵建筑,规模宏大,两千多年来香火不断,陵祠代有修葺。有汉班固《樊侯铭》、晋陆机《樊侯赞》、唐天宝二年张紫阳重修樊侯祠碑、宋黄庭坚父子《题樊侯庙》、明嘉靖丙申知县张颖撰《樊侯陵祠碑记》以及清《重修樊侯祠堂碑记》《清查樊侯墓道旧址叙》等碑刻及文人墨客的题赞。民国二十九年(1940)舞阳县政府曾在此设立樊陵乡。明、清时期“樊侯马鬣”为舞阳县八景之一。

2006年春樊恒发教授复立《樊侯铭》碑并重建 “武侯殿”,塑哙祖金身。2012年中华樊氏宗亲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樊后水、舞阳堂樊氏宗亲会会长樊福民协同舞阳县人民政府重修樊侯陵并敬献香炉。今樊侯陵直径16米,高6米,基础花岗岩围砌,再现西汉樊侯王陵之威严,现为漯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侯祠现存汉代古槐一株。枝叶茂盛。

樊哙鸿门救主、排闼直谏,乃忠勇之典范,千古之绝唱!千百年来,全国樊哙墓冢、庙宇众多,俨然成为一方百姓的守护神。正所谓:“道迎沛公,鸿门诮项,还定三秦,排闼悟主,底定汉室四百年基业;功封舞阳,相国击燕,磨骨三分,精忠贯日,辉耀华夏两千载河山!”

五、樊英世家

樊英世家肇基舞阳,显于南阳,寄籍鲁阳,沉于隋唐。

据《樊氏宗谱》记载:樊氏以仲山甫为得姓始祖,以樊迟为鼻祖,樊哙为元宗。樊英系西汉开国元勋舞阳侯樊哙第十三世孙,东汉初射阳侯樊丹玄孙,祖居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

元宗(一世祖)哙,赐号贤成君,先秦庚申(前242)九月十六生,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官至左丞相、封舞阳侯。孝惠帝六年(前189)殁,葬舞阳城北37里古樊村。

二世祖 亢,字一锋,太祖甲辰(前197)七月初九生,封宣武将军,公元前189年嗣封舞阳侯,高后八年(前180)七月亡,葬樊川。

二世祖 市人,樊哙庶子,汉文帝元年(前179)嗣封舞阳侯,复食邑。在侯位29年,汉景帝六年(前151)殁,谥号荒侯。

三世祖  建,高后八年,朱虚侯刘章诛诸吕,祖母吕嬃、父亢遇害,得留侯(张良)保护以幸存,后封“江夏黄武之地”,在江夏龙泉山修樊哙墓、眺望亭,子胜客。

三世祖 他广,汉景帝七年嗣封舞阳侯,在侯位六年被废,汉景中六年(前144)降为庶人。

四世祖 胜客 “元康四年,哙曾孙长陵不更胜客诏复家(见《史记》)。”

四世祖 章身,汉建元二年(前139),复封他广之子樊章身为舞阳侯。自都城咸阳第五侯府迁居舞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卒,葬舞阳九街镇老樊村。

五世祖 梦吉,汉昭帝本始元年(前73)卒,葬舞阳樊家庄。生子廉。

五世祖 梦祥,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卒,葬舞阳樊家庄。生子忠、信。

六世祖 章,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继绝世,复封舞阳侯,食采1000户,子循袭封舞阳侯。

六世祖 廉 元帝永光五年(前39)卒。生子继先。

七世祖 继先 号大强,生子彝、重。

七世祖 法先 生子起、孙仁。

自八世起,樊起、樊彝仍居舞阳樊村,樊重寄籍湖阳(南阳唐河)成为大庄园主。起子樊仁,身为右将军、万年侯迁居洪洞樊村,形成两汉舞阳、南阳、洪洞交相辉映的舞阳堂支系。之后南阳支系向江南播迁,洪洞支系返迁中原、北出塞外,形成庞大的舞阳堂支脉。

八世祖  重 前56年生,寄籍湖阳(今南阳唐河湖阳镇),“善耕稼,好货殖,积资百万,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受千年称颂”,育真、宏、丹三子,女樊娴,嫁南阳白水乡南顿令刘钦,生刘秀,为东汉光武皇帝。建武三年,刘秀追封母亲樊娴为皇太后,号娴都;建武十八年(42)追封外祖父樊重为寿张敬候;加封樊真长子樊寻为玄乡侯,舅父樊宏为寿张侯、樊丹为射阳侯,樊宏子樊茂为平阳侯。加封舞阳樊彝子樊忠为更父侯、樊起子樊仁为万年侯。仅樊哙裔孙八世至十五世封侯者十二人,封侯晋爵与汉相始终。

九世祖 真,子寻。

九世祖 宏,礼仪恩德行于乡里,官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封长罗侯迁寿张侯;其子樊鯈、孙汜、曾孙时、玄孙建、盼嗣封寿张侯迁燕侯。盼子尚袭封燕侯,延袭侯位六世七人。

九世祖 丹 建武十三年封射阳侯,子逸

十世祖 寻 建武三年封玄乡侯,子敦

十世祖 逸 字宜所,子衡 、坚

十一世 衡 子调

十二世 调  子英

十三世 樊英 字季齐,以光禄勋告归,隐居壶山之阳,收徒治学,年七十二卒,著《易章句》,称樊氏学。子煜(舆),烨,孙陵。

十四世,煜(舆)、烨。

十五世 陵 光和五年京兆尹,后任太尉,末年(189)为伪司徒,次月被袁绍诛之。(详见樊陵传)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崩。……辛未,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

《后汉书·何进传》:“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何进)于嘉德殿前。让、珪等伪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

晋成帝咸康五年(339),樊海宁重修《樊子宗系志》序言记述:“吾家族谱远矣!自光武龙兴,樊氏最著,列在史册,昭昭可考。则樊子之谱尚可近嵇考也。及登陵遇害,族姓惧祸,或窜居他邑,或异姓全身。因之族姓陵替。逮世远年湮,稍稍出其声光于烟峰露蟀之余。而故籍之存十一二而已!”

据史书记载,樊陵被袁绍诛之,其家族满门上百人同时遇害,如晋成帝咸康五年樊海宁续修《樊氏宗谱》序:“及登(樊登)陵(樊陵)遇害,族姓惧祸,或窜居他邑或异姓全身。”所以《樊氏宗谱》只记载至樊英孙樊陵,其后不详。

六、樊英后人补遗

虽然《樊氏宗谱》对樊陵后人少有记载,但樊英后人在汉唐史料、碑刻中时有出现,代序难以考证。

1、弘农太守樊毅为樊英曾孙

《隶释》所录华岳《西岳华山亭碑》《樊毅复华下民租田口筭碑》《樊毅修华岳碑》记,记载弘农太守樊毅祭祀华山、修治庙舍之事。《西岳华山亭碑》云:“惟光和元年,岁在戊午,名曰咸池,季冬己巳,弘农太守河南河南樊君讳毅字仲德下车之初,恭肃神祀西岳至尊。诏书奉祠,躬亲自往。”

《隶释》卷二:“右樊毅修华岳碑。樊氏侯者凡五国,即丹(射阳侯樊丹)之后也。”

《隶释》卷二十二:“光和二年(179)有汉元舅(刘秀三舅父樊丹)胄谢(射)阳侯之(裔)孙樊府君讳毅,字仲德,命守斯邦(弘农,今三门峡地))”。

2、樊宽乃樊英之后

据《唐代墓志汇编》拓片,樊宽夫妻合葬《墓志》节录:

君讳宽字弘度,蒲州河东人也。 汉南阳令德云(樊陵)之末孙①。祖赡,齐右卫将军、宁都公②。父匡,隋邢部主事。汪汪万顷湛雅量於黄陂③。属随季版荡,天下分崩。戢曜潜辉,不干名利,玩琴罇以取適,记泉石以娱情。春秋四十有九,没於私寝。夫人韩氏。  阗居霜独,悲怀纡欎,遂结沉疴,先后异时同归窀穸。长子师广,弱冠早亡。三女见存,出成他族。其女等伤禋祀之無主,痛神灵之爢依。荼慕萦心,哀怀闵极;共营泉室,孝备始终。以大唐显庆五年(660年)岁次庚申二月壬申朔十三日甲申,合葬於故钱坊东北一里。恐高岸为谷,大海成田,託诸金石,冀無忘焉!乃为铭曰:

门承积善,余庆方隆。锺鼎代袭,蝉联靡终。哲人继武,尧绍光融。如金如玉,惟孝惟忠其一。驚川易逝,隟驷难留。萧萧风树,微微夜舟。一归郊野,万古荒业。唯余令问,永播芳猷。

由此可知,樊宽为樊陵之末孙(即绝后),此《墓志》记述樊宽前后四代人,祖樊瞻--父樊匡--樊宽--长子师广,弱冠早亡。至此,史料及《樊氏宗谱》未见樊英后人记载。

综上所述,樊英直系如下:

始祖 樊迟 ,樊哙为樊迟十一世孙。

元宗 哙→2市人→3他广→4章身→5梦吉→6廉→7继先→8重→9丹→10逸→11衡→12调→13英

樊英后裔:

英→2煜、烨→3陵→4毅→(不详)→瞻→匡→宽→师广。

弘农太守樊毅系樊英曾孙,179年在弘农太守任,樊毅与樊宽(?-660)生活年代相差约400年,樊毅与樊瞻间世系不详。樊英世家至大唐显庆五年(660年)师广弱冠早逝而沉寂。

樊英世家作为汉唐南阳郡望,家族繁盛,封侯拜相与汉相始终。及至登陵遇害,祸及族众,家道中落。毕竟子孙众多,或窜居他邑或异姓全身。只因沧海桑田,其后人世远年湮而已。

樊氏家族具有浩然正气的哙祖遗风和忠孝传家的家国情怀。汉高兴沛,舞阳侯立佐命功,官至左丞,光禄大夫樊宏、天水太守樊晔、钜鹿太守樊准、易学泰斗樊英,或以厚德著,或以高节名,或侍从公卿或方伯牧守,千秋俎豆声光焕焉!樊哙之忠勇,樊宏之伟略,樊英之奇术,樊逊之文章,宗师之著作,知古之闢疆,樊祉之刚正,樊山之诗文,为我樊族之楷模,华夏之典范!

注:①樊陵字得云,以京兆尹于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始引泾水修渠,灌溉农田以惠民。南阳令解读为南阳人(鲁阳属南阳郡)。此称樊宽(612-660)为其末孙(无后),其生年约差400多年。 

②宁都,三国吴置阳都县,晋改宁都县,今属江西赣州。 

③黄陂,指今湖北黄陂县。汉置陵县,北周(557-581)置黄陂县。 

后记: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鲁山县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顾问宋建新先生,致力传统文化研究,得其樊英易学之精髓,立其要义,精于堪舆,著书立说,惠及乡里。瀼河乡头道庙村曹兴远、焦爱娟夫妇,感恩樊英先贤,倾其家资在壶山之阳为其丰碑隆冢,复建壶山易书院,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敬可佩!

不忘先贤功业,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历史遗产,讲好鲁山故事,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2023年11月28日 于上海

作者简介:

樊福民 男,生于1954年12月,河南省舞钢市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1993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人民教师奖章,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功勋校长。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樊姓委员会会长,华夏樊氏文史馆馆长,《舞阳堂 樊氏宗谱》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