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大革命时期,1926年4月在共产党员侯矩芳的帮助下,秘密参加农协会,发动贫苦农民与土豪劣绅作斗争。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农民协会公开,枫桥农协会建立,当选为执委。1927年参加鄂南秋收暴动,9月下旬率农军埋伏在名山牛奶冲,活捉了县保安大队的7名侦探,将其全部处决。
相关事件
土地革命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108团一个营和县保安大队配合反动民团,向枫桥等苏区反扑。根据中共蒲圻县委指示,与徐敬之等党的干部转移到沔阳峰口、汊河口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2月返回蒲圻,在随阳山、望夫山等地发展党的组织。5月中共蒲圻县委成立,任县委宣传部部长。1930年5月,湘鄂赣边特委作出“红五月暴动”计划,和汪子霞一道指挥鄂南赤色游击队发动了益阳桥、高桥沈家之战,攻打了茶庵岭一个“清乡”中队,参与了烟竹坡起义。还在小柏汪家土地咀痛击了县里派来的“清乡”队,取得很大胜利。1931年1月13日,协助汪子霞发动了林坑之战,消灭敌两个排,缴枪70余支。1931年12月,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改组,任组织部部长兼中共崇阳县委书记。1932年7月,蒲圻苏区大部分失陷,受中共蒲圻中心县委的指派,到崇阳八斗山另辟根据地。8月去参加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二次党代表会议,省委认为鄂南苏区失败,是蒲圻中心县委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将蒲圻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关押审查。1933年3月,以“改组派”罪名被错杀于江西万载,时年3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汪子霞(1900—1931),化名张三,汪水,枫桥汪家庄人(今属赤壁人),师范毕业。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6年,汪与徐敬之等人一起秘密筹办、发展农协会员,第二年召开了数千人的群众大会,成立了枫桥团农民协会,汪任农协会组织委员。并组织了以300多名农会会员为骨干的农民军,开展抗租抗债和镇压反革命活动。汪带领群众捕捉反动团总,处决了几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1927年,汪将所带领的农民编入鄂南农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加鄂南秋收暴动。暴动失败,与徐敬之转移到沔阳。
1929年,汪同徐敬之等20人回到蒲圻,先后建立了羊楼洞、望夫山、柳家山、随阳、木兰等党支部和伴旗山党小组。5月,中共蒲圻县委在茶庵岭金峰成立,汪被选为县委委员。
1930年,汪领导鄂南赤色游击队,开展大规模的练兵运动。5月下旬,汪奇袭了益阳桥高桥沈家保安队,歼敌百余人,缴枪60余支,生俘敌队长邱以金。6月底,又以办酒席“请客”为由,一日之内,杀了9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随后,汪又发动了哮咆岭之战,打垮了长期盘踞在白驹、熊家岭和八斗角一带的张华山、李莼川的土匪武装,缴枪40余支。年底,汪又发动了龙坑之战,缴枪70余支。在多次战斗中,汪所部鄂南赤色游击队发展到3000多人,正式改编为“鄂南特委红军独立师”。
1931年1月,汪率部去江西万载整编,部队编为“鄂南工农红军第二师”,汪任师长。以后,这支部队投入了反“围剿”的战斗。第一次反“围剿”时,汪奉命开赴通山,与红三师联合攻打高桥,击溃了敌人,取得胜利。第二次反“围剿”时,汪率部转战通山,在大畈誓师,与国民党政府军19师、33师进行了多次血战。第三次反“围剿”后,汪率部返回蒲圻,又发动了洪山寺战斗,彻底打垮了洪山寺铲共团总宋省三的部队,击毙了宋省三。
1931年8月,汪率部到金紫山进行休息整训,被当作“改组派”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