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邹姓网 > 邹氏名人 邹氏名人

(清末民主革命人士)邹容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邹姓展区
邹容(清末民主革命人士)

邹容(1885年-1905年),别名绍陶、桂文,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1903年,因为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而在上海英租界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中文名邹容  

别    名绍陶,

又名桂文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  

出生日期1885年 逝世日期1905年  

职    业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演说家  

代表作品《革命军》 字蔚丹(威丹)  

性    别男  

祖    籍湖北麻城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  

生于重庆籍留日学生邹容 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祖籍湖北麻城。他6岁入私塾,12岁育《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及名家传记。

其父要他科举高中,他却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心向维新变革的新思潮,常“非尧舜,薄周礼,无所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他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以表达了他的惋惜与变革志向。后入重庆经学院读书,仍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救民,常侃侃议论政事,以致被除名。[2-3]  

东渡求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夏天,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的考试

  邹容 ,被录取。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刚毅勇为,常争先讲演,陈述己见,为切齿于满清统治的暗弱腐败,向往中华民族的新生崛起。其辞犀利悲壮,为公认的革命分子。当时清政府派驻日本的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道德败坏,勾引留日学生监督钱某的小老婆。邹容等几个留学生拿着剪刀闯进姚文甫的住所,一见面先打了他几个耳光,邹容又把他的辫子剪了。事后,姚文甫向清政府驻日公使蔡钧控告邹容。邹容的狂放悖逆行为引起了清廷的极大震怒,在清廷和日本方面的双重压力下,邹容被迫离日回国。

革命活动  

邹容在上海寄居于爱国学社,与章炳麟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章炳麟为之作序。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绪论”、“革命之原因”、“结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励。他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积极参加拒俄爱国运动;奋笔疾书,完成《革命军》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乃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故赞美曰:“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入狱牺牲  

  邹容墓 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被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派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狱。

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4]  主要成就  

编辑 1903年5月,一本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的书——《革命军》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革命军》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成为一篇名副其实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在这部书的结尾,邹容高喊:“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4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这部书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孙中山赞誉它为“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这部书对当时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起了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满清政府惶惶不安,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等人。这就是1903年震惊中外的“苏报案”。

而邹容的《革命军》一书,虽然也有排满的偏激言论,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建立起一个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可见邹容把排满反清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对满清王朝的揭露是在民主革命思想的高度来进行的,因此这种揭露也就进一步论证了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人物评价  

编辑 1912年2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签命令,追赠邹容为“大将军”。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题诗赞曰:“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章炳麟称之为“义师先声”。

章士钊主笔的《苏报》誉之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是署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朽之作。

亲属成员  

编辑 父亲:邹子璠,常奔走于重庆、汉口、上海之间,经营棉纱、棉布和杂货生意,也到过广州、成都、西安。他在重庆城内县庙街开有商号“利川升”,还与人合伙开了“同镒园”。  

母亲:邬氏。 继母:杨氏。  舅舅:刘华廷,曾长期奔波于重庆、上海之间,开有一家大商号叫“德生利”。  

大哥:邹蕴丹。  

二妹:邹兰。  

六弟:邹丹阳。

继子:邹枚,原为邹蕴丹之子。 孙辈:邹传参、邹传德。  

曾孙:邹小谷,中国致公党成员。  

个人作品  

编辑 改《神童诗》

题谭嗣同遗像

家书(两封)

革命军

驳革命驳议

涂山

狱中答西狩

和西狩《狱中闻沈禹希见杀》

绝命词

狱中与柳亚子书

狱中与蔡寅书

邹容《感怀诗》(作于上海广方言馆学习期间):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邹容《狱中答西狩(章太炎)》: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昨夜梦和汝,同兴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