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邓姓网 > 邓氏名人 邓氏名人

名人-邓从豪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邓姓展区
邓从豪,理论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量子化学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在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和电子相关理论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1920年10月10日 生于江西省临川县。

1945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

1945-1946年 任福建省集美中学教师。

1946-1948年 任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8-1949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

1949-1956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讲师。

1956年 晋升为副教授。

1958-1963年 任山东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1972-1979年 任山东大学光学系副主任、主任

1984年6月-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

邓从豪1920年10月10日出生在江西省临川县崇冈乡上邓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种田能手,并以济贫扶困、乐善好施而名闻乡里。邓从豪勤奋好学,热爱劳动,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在假期里帮助父亲做农活。邓从豪的父亲很有远见,尽管子女多,土地少,但是他忍饥受冻,典当借贷为儿子筹措学费。这种吃苦耐劳、坚韧正直的优秀品质对邓从豪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935年夏,邓从豪考入南昌一中,1938年以优秀成绩被保送本校高中。他喜读科学家传记,牛顿和居里夫人等科学巨匠的伟大人品和丰功伟绩不断激励他奋发向上,并立志追随先哲足迹,科学兴国,造福人类。1941年夏他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邓从豪受教于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和蔡启瑞。这两位教授渊博的学识、执著的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邃的学术思想给予邓从豪以深刻的影响。在厦门大学求学的4年中邓从豪奔波于化学系、数理系的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之间,不仅取得了化学系的毕业文凭,而且修完了数理系的绝大部分课程。他的勤奋和毅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1945年邓从豪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首先应聘在集美中学任教,次年秋应聘回到母校南昌一中,不久又被南昌中正大学化学系聘任为助教。物质结构微观世界的奥秘对他有着无穷的诱惑力,为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坚持自学,不断开拓和加深理论基础。

1947年,全国掀起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中正大学的学生奋起响应,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作为一名正直的教师,邓从豪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1948年学校决定解聘邓从豪。虽经该校教务长、化学系教授郭庆棻力保,才撤消了解聘决定,但邓从豪已无意再留中正大学,1948年来到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给邓从豪在科学研究领域施展自己的抱负创造了条件。不少知名学者给邓从豪以帮助,其中著名化学家唐敖庆给予邓从豪的帮助最大、影响最深。1953年,邓从豪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由唐敖庆、卢嘉锡担任主讲的“青岛暑期物质结构进修班”,接着,又去唐敖庆任教的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进修。这两次学习为邓从豪进入理论化学的研究领域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1955年,邓从豪发表了他在量子化学方面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键函数>,开始了他对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邓从豪主要是在量子化学基础理论和微观反应动力学两个领域进行研究。他学风严谨,思想深邃,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课题,在“双原子分子的势函数”、“配位场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的量子理论”、“电子相关理论”等前沿领域中进行了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赢得了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