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戴姓网 > 戴氏名人 戴氏名人

少将-戴克明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戴姓展区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简介 

(1915—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黄冈县区委书记,黄安县特务大队大队长,中共河南省光山县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支队供给处会计科科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伊川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八团政治委员,鄂豫军区演川军分区第四团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演川军分区副司令员,洛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五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轶事 

一门双虎将、兄弟两将军 1939年7月,戴克明作为新四军四支队的代表出席了在皖南泾县云岭石头尖村召开的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到后,戴克明与新四军三支队一位名叫戴克林的侦察参谋分在了一间房子里居住。他内心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位同志的名字与自己只有一字之差?巧!这个世界上的事还真是巧。但接下来的事就更“巧”了。 戴克明进屋后,戴克林已经住进来了,双方在打过一声招呼后,都相互打量起对方,也许在戴克林的心里同样也感到奇怪。这时,戴克林主动的给戴克明递了一支烟,拉开了话匣子:“伙计,听你的口音我们好象还是湖北老乡啊!” “是啊,这么说你也是湖北人了?”戴克明顿时觉得双方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是啊,湖北黄安的,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去了川陕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戴克林感慨道。 “哦?那你是黄安哪个地方的人?!”戴克明更加惊奇了。 “紫云区檀树乡戴家塘村,唉!别提了,全家人当年被国民党基本上杀光了,有一个小堂弟被我带出来参加革命,也不知道还在不在这个世上……”戴克林显然被戴克明的问话激起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你是道驹哥哥吗?”戴克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奎兄弟!”戴克林上前一把抱住了弟弟。 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戴克林原名戴道驹,按红安的话说,二个人是共爹(大别山人将爷爷称为爹)的兄弟。大革命失败后,戴家由于参加革命的人多,家里的妇孺老幼被国民党杀了一大半,戴克明与母亲侥幸逃得性命后,四处流浪,1929年才回到故乡,不久,已经参加红军的戴克林在回乡时,将戴克明从家中带出来参加革命。可自从戴克明到黄安县委参加工作后,近10年的时间,二位堂兄弟因不在一个部队,就再也没有见过面,10年中,兄弟二人都分别更名为克林、克明,相隔千山万水的兄弟,更改的名字竟也如此接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亲情的感应。兄弟团聚时刻,他们不会想到,25年后二人竟再次出现惊人的雷同,那就是他们同时由大校晋升为共和国的少将。 

详情

这种一门双虎将、兄弟两将军的现象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还真是不多见。 中原突围立大功 1946年6月,国民党以30余万兵力,将中原军区部队重重围困,企图“一举包围歼灭”,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作出了分路突围、相互策应的具体部署。26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戴克明所在中原军区三纵一旅八团为突围南路军的一部,由旅长闵学胜带领向西突围。 

7月11日,南路军一路斩关夺隘,抵达流水沟地区。戴克明所在八团奉命在流水沟阻击尾追的国民党军,掩护南路军主力强渡襄河,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阻击。南路军主力陆续安全地渡过襄河。但此时的襄河渡口却被敌严密封锁,所有船只,被敌机炸毁。险恶的形势下,八团要想渡过襄河已不可能,且团长还带地图临阵脱逃。一系列变故给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带来很大波动,戴克明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他怀着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斩钉载铁高声对指战员说:“大家不要乱,八团还有我戴克明和大家在一起,只要我们的党在,我们手中的枪还在,我们就能克服眼前的困难,想办法突出重围。”就在这时,尚未过河的闵学胜旅长也带着一个班,携着电台和地图,找到了八团和六团。他们迅速举行战地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决定部队于黄昏先向北突围,然后迂回西进。当夜,戴克明带领八团二营担当突击队,打开了向北突围的缺口,在旅长闵学胜的带领下,连夜向北疾进。

14日,部队经宜城、随县、枣阳等地,甩掉了追踪而来的国民党军。而后,一路且战且走,历经千辛万苦,于8月4日抵达陕西洛南庚家河大石门,与先期到达的河南军区部队会合。 戴克明带领八团在北上的24天中,行程上千里,敌人对我军经过之地实行坚壁清野,部队找个向导都困难,其中还要通过几百里的平原地区,时值盛夏,天气十分炎热,战士们浑身上下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加上缺少粮食和严重的睡眠不足,整个部队疲劳到了极点。饥饿、疲劳、高温,不停的折磨着这支部队,病号越来越多,掉队人员与日俱增。

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和闵学胜旅长一商量,决定由闵学胜带领部队在前面走,他在部队后面负责收容掉队的同志。他内心十分清楚,这些突围出来的战士,都是顽强的革命火种,是党的财富。一路上,他不停的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持就是胜利。突围以来,团里分配给戴克明使用的骡子,他一次都未骑过,全让病号骑,部队运动到内乡的时候,组织决定让病重的文化干事杨兰春留在当地养病,可她死活不愿留下,因为这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严密,留下随时有被敌人逮捕和处死的危险,戴克明知道这个情况后,便让她骑上自己的骡子行军,最后胜利突出重围。五十年代杨兰春专程到信阳步校向他表示感恩之情,可戴克明却说:“这没什么,你有病,碰上别的干部也会这么做的。” 《中原突围史》曾对戴克明率部突围的这段历史做过评价:“南路军一部在襄河受阻,面临全军覆没的紧急关头,当机立断,转道北上,经过辗转战斗,一路艰辛,进至豫陕边,从而化险为夷,完整地保存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胜利地完成了自身突围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