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人物经历
编辑 1943年10月15日,席慕蓉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香港,1953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1956年,席慕蓉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1964年, 席慕蓉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后师从里昂·德浮斯教授。
1965年, 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席慕蓉 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比京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 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年,席慕蓉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title 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 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5年3月,席慕蓉与刘海北合着散文集《同心集》出版,心岱作序,10月散文集《写给幸福》出版。
1986年,席慕蓉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4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1月,席慕蓉的诗集《时光九篇》出版。4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1988年3月,席慕蓉的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7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1989年1月,席慕蓉的散文及素描集《信物》出版,3月出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4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9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
1990年7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1年,席慕蓉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
1992年2月,席慕蓉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出版 。
主要作品
时间 作品 类别
1975年 《心灵的探索》 美术论著
1979年 《画诗》 诗画
1981年 《七里香》 诗
1982年 《成长的痕迹》 散文
1982年 《画出心中的彩虹》 散文
1982年 《镭射艺术导论》 美术论著
1983年 《无怨的青春》 诗
1983年 《三弦》 小品
1983年 《有一首歌》 散文
1985年 《同心集》 散文
1985年 《写给幸福》 散文
1987年 《时光九篇》 诗
1987年 《山水》 画集
1988年 《在那遥远的地方》 诗.散文.摄影
1989年 《信物》 散文.素描
1989年 《写生者》 散文.素描
1990年 《我的家在高原上》 散文.摄影
1990年 《远处的星光》 编选
1991年 《花季》 画集
1991年 《江山有待》 散文
1992年 《河流之歌》 诗.素描
1992年 《涉江采芙蓉》 画集
1994年 《写生者》 散文
1996年 《黄羊·玫瑰·飞鱼》 散文
1997年 《大雁之歌》 散文.摄影
1997年 《时间草原》 诗
1997年 《生命的滋味》 散文
1997年 《意象的暗记》 散文
2011年 《以诗之名》 诗集
写作情感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写作技巧
席慕蓉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特色——重覆的句型及问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个人荣誉
1966年,获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1967年, 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81年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
2013年,获得“中华文化人物大奖”
2014年,获得台湾年度诗选“年度诗奖” 。
经典小诗
1、《错误》——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有一天\我终于能将你忘记\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将你一笔抹去
2、《无怨的青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10]
3、《抉择》——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10]
4、《邂逅》——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啊\亲爱的朋友\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10]
5、《千年的愿望》——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再重新活那么一次\然而\商时风\唐时雨\多少枝花\多少个闲情的少女\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10]
6、《画展》——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并且出售[10]
作品评价
读者评价: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更是表达出此一讯息,重覆的句型、问句的使用,文中充满跳跃感,在不经意中仍有奇句,文体虽是散文,但诗的意味浓厚,这也是席慕蓉散文之作异于其它散文作家的[11] 。
台湾著名诗人痖弦评价:
“现代人对爱情开始怀疑了,席慕容的爱情观似乎在给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12]
中国文化报记者评价:
席慕蓉是一个以百转千回的爱情诗、写实写意的行走诗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著名诗者。
席慕容的写作“折叠”着自己对原乡、生活的爱。“诗歌一直都在。诗歌是无所求的,读诗也是无所求,写诗也应该无所求,那个诗才活得起来。”也是这种“无用论”的读诗心态和写诗心态,使得席慕容的诗歌总能让人寻找到共鸣。特别是她对原乡的向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更让移居其他城市的年轻人有了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