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万福麟晋升为帮统.民国3年(1914年)擢升为陆军上校,任一一四团团长,隶属吴俊升部下.时值蒙军叛变,他精选一批战斗力较强的士兵配以白色战马,编成一支骑兵,号称白马队.民国7年(1918年)他率白马队参加林西,经棚一带平叛之战.并与吴俊升在葛根庙附近设伏,利用白马队一部,将叛敌骑兵诱入包围圈,步、骑兵同时出击而获大胜.民国9年(1920年),万福麟升任五十七旅旅长熟中东铁路护路军哈(哈尔滨)满(满洲里)路段司令.次年,兼任满(满洲里)海(海拉尔)警备司令.民国10年(1921年),万福麟得任安泰镇守使,晋升为少将.民国11年(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万福麟负责后方防守,为预备队。5月,奉军败还.不久,万福麟受任东北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驻防满洲里。两年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争夺山海关(榆关)的战斗中,万福麟亲临前线督战,为夺得热河战略要地立了功,以是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师长兼骑兵副军长.民国15年(1926年)初,万福麟因在平定郭松龄倒戈反奉中有功,又晋升为第八军军长,并被授予陆军中将、骁威将军等职衔.
民国17年(1928年)7月,任黑龙江保安副司令。张作霖、吴俊升在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皇姑屯爆炸事件中丧生后,万福鳞继任黑龙江军务督办.同年12月底,东北易帜,他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次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万福麟为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民国19年(1930)年夏,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等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万福麟奉命率部进驻华北。翌年夏,他又奉命出兵击溃石友三的叛乱.后因张学良在北平患病,他被留在张之身边佐理军务.迄"九一八"事变爆发,未能回省主持军政。此后,即滞留北平.
政绩
万福麟在黑龙江任职期间,政绩无多,其人平庸寡能,处理省政少于思虑。富裕、德都设治均因不明治理而导致剧烈纷争,影响很大。在中东路事件中,因不明国际形势和苏联实力,轻率地派其精锐陈兵设防,边衅一开,首战梁中甲被俘,再战韩光第阵亡.军事失利,民怨四起.继之,又不经调查,即将受省城群众团体推举赴沈阳请求增援的刘风池(薇伯)处决,从而引起公愤。但他也办了一些好事。如给贫民博济工厂、孤儿院增加经费,修造贫困工人宿舍,拨款整顿中、小学等,而更主要的是监修《黑龙江志稿》,和修建图书馆.黑龙江地方志的纂修,动议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其后因故时修时辍,迄未成书.万福麟到江后,即聘张伯英为总纂,自任监修,筹措经费设立机构,至民国21年(1932年)全书告成,定名为《黑龙江志稿》,翌年,由万福麟个人出资在北平印刷公之于世,评者谓是书为研究黑龙江及东北地区(也包含齐齐哈尔)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典籍。黑龙江图书馆建立虽早,但馆舍狭窄,不便使用。图书馆馆长于德辅曾向当局多次提出修建新馆的建议.万福鳞莅任后鉴于馆舍局促,设备简陋,地址不适等情况,乃于民国19年(1930年)春,召开政府会议,决定筹建新馆舍,并责成省教育厅长高家骥,省政府参议张庆琦、省政府秘书长汪维城等人负责筹建。新馆工程于同年4月开工至10月竣工使用.这是他办的两件遗惠后世的善举.
东北沦陷后,万福麟于民国21年(1932年)9月,被委任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奉张学良之命由喜峰口进入热河,驻扎平泉县.翌年初,日本侵略军进逼热河,万福麟指挥东北军5个旅、3个炮兵团参加作战。因汤玉麟抵抗不力,使万部腹背受敌而从喜峰口撤出.旬日间,热河便被日军侵占。热河之战失利,东北军一时声誉扫地,张学良引咎辞职.万于热河败绩后,参加了同年7月对方振武、吉鸿昌所部抗日同盟军的围攻,受到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的赏识,并委任他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副主任。至民国24年(1935年)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获二级陆军上将军衔。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重新编组军队,万福麟受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负责平汉线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线的防守.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攻击下,万部损失惨重,被迫退出战场,孤军游击于太行山区.民国28年(1939年)2月,万重苎部队,参加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6月,武汉会战开始,万福麟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兼第五十三军军长,负责防守德安、星子一线.9月,在鄂东南大冶、阳新一线抗击来犯日军精锐,苦战数日,敌人受到重创,其本部亦伤亡惨重损失很大.武汉会战失败,第五十三军奉命休整补充,万福麟调赴重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长职务由周福成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