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成姓网 > 成氏名人 成氏名人

编剧、导演成荫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成姓展区
成荫

  

原名成蕴保(1917.1.21-1984.4.26) 编剧、导演。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生于山东曹县城内。1931年去上海,1936年就读于汉口善德英文学校。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演出活动。1938年成荫由西安转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8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调晋绥边区贺龙领导的12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导演、政治指导员、副社长等职,并随军参加了一些重要战役。尔后相继创作独幕剧《晋察冀的乡村》、《自家人》、《虎列拉》 、《求雨》、《敌我之间》、《打得 好》,并导演话剧《雷雨》、《悭吝人》等。

个人简介

1945年后任晋中吕梁军区政治部、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1947年10月,调西北电影学习队工作,不久随队去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1948年7月首次拍摄了记录片《东北保育院》。

1949年初,编写并导演了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是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是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到长春,任该厂导演。9月根据歌剧《钢骨铁筋》改编为电影剧本《钢铁战士》,并导演了此片。影片钢铁战士为其成名作,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 秀影片一等奖。1951年底赴上海导演故事片《南征北战》,1952年起任中央电影局秘书长,同年导演的影片《南征北战》获得好评。1954年任中国电影实习团副团长,去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曾执导《万水千山》、《停战以后》、《女飞行员》、 《拔哥的故事》等影片。

1981年导演影片《西安事变》,以质朴的纪实风格,严谨、凝炼而稳健的导演手法, 展现了广阔的历史场景。他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刻划结合起来,再现了“西安事变”这个历史事件,在某些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有可喜的突破,充分显示了他的导演功力。1981年曾率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美国。成荫以电影《西安事变》于1982年获 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任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1984年4月因病逝世。

成荫还是87版红楼梦的导演顾问

任职情况

生前担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曾任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主席

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委员。

编剧作品

(1)独幕剧

抗战期间:《晋察冀的乡村》、《自家人》、《虎列拉》 、《求雨》、《敌我之间》、《打得好》等。

(2)电影剧作

1949:回到自己队伍来

1959:万水千山(与孙谦合作改编) 未完成的旅程(与孙谦合作) 春城无处不飞花(与海默合作)

1962:韦拔群(与谢扶民、毛正三、 马元杰合作)

1981:西安事变(上下集,与郑重合作)

(3)纪录片

1948:东影保育院

导演作品

抗战期间:话剧《雷雨》、《悭吝人》等

1948:东影保育院(纪录片)

1949:回到自己队伍来

1950:钢铁战士(与汤晓丹合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

1952:南征北战(与汤晓丹合作)

1958:上海姑娘

1959:万水千山(与华纯合作)、未完成的旅程(与孙谦合作)、春城无处不飞花

1962:停战以后

1965:浪涛滚滚

1966:女飞行员(与董克娜合作)

1970:红灯记(舞台艺术片)

1972:红色娘子军(舞台艺术片)

1974:南征北战(重拍片,与王炎合作)

1975:红灯记(舞台艺术片,维语歌剧)

1978:拔哥的故事(上集)

1979:拔哥的故事(下集)

1981:西安事变(上下集,与郑重合作) 电影剧作

获奖记录

荣誉奖项

• ▪ 1982    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西安事变    (获奖)    

• ▪ 1951    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    钢铁战士    (获奖)    

• ▪ 1957    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钢铁战士    (获奖)    

• ▪ 1982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     西安事变    (提名)    

• ▪ 1982    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西安事变    (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