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洁义(1907~1932) 又名荣子清,中共党员,行唐县城内南街人。
历史
行唐县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荣洁义是黄埔军校四期生,与刘志丹、林彪同期,由周恩来介绍入党。
1924年,在行唐县单级师范读书的荣洁义还没有毕业,就由从保定育德中学回来的学生、中共党员韩温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17岁的荣洁义踏入了中国青年先进分子的行列。
第二年,荣洁义毕业后应聘到本县东杨庄小学教书。在任教过程中,他与学生、农民有了更广泛的接触。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他走过了千家万户,踏遍了田间地头。先是介绍孙亮、孙得让、孙得位等几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加入青年团。之后又发展孙狗牛、孙海琢、孙玉山等为团员,正式建立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东杨庄小组。这是行唐境内第一个党团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在行唐传播点亮的第一盏星星之火。
团小组建立后,荣洁义组织团员、学生写标语、办夜校,破除封建迷信,宣传革命道理。在荣洁义的影响和带动下,觉悟起来的农民纷纷动手,拆除村里的寺庙,用其砖木盖起了12间校舍,分作4个教室,3间办公室,利用剩余木料打制了桌椅板凳,还建起了操场。此举在县城以北的大小村庄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荣洁义以满腔的革命热情浓墨重彩地谱写了人生的第一笔。
荣洁义自幼读书,学习勤奋,思想进步,1924年底在行唐县单级师范毕业,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受聘到东杨庄村教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发展团员,建立了行唐第一个共青团组织 -- 东杨庄团小组。
考入黄埔军校之前,他创建了行唐县第一个共青团组织--东杨庄团小组。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派遣到冯玉祥部任某军第二师第四旅任政治处处长,在争取和改造冯玉祥部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形势急转之下,荣洁义毅然返回家乡,先后创建了东杨庄党支部
1925年10月,荣洁义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底,荣洁义重返东杨庄村教书。先后介绍孙亮等 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党支部,由他担任支部书记。经与其他村党组织联系后,1931年6月,荣洁义在东杨庄小学主持了1931年6月17日的全县党员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行唐县委。县委成立后,荣洁义离开行唐,为中华民族争生存求解放,往返在行唐、河南、陕西之间。1931年,荣洁义又到陕北找刘志丹参加红军,任陕甘宁游击队任指导员。 1932年奉命到西安开会,由于叛徒告密,在西安东关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立场坚定,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1932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荣洁义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于西安民乐园,年仅25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踏上革命道路到英勇就义,短短的八年时间里,荣洁义奔走大半个中国,彰显了一个革命者的不懈追求和奉献精神。在他身后,还留下了一封惊天地、涕鬼神的千古绝笔。那是一封写于就义之前的家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可以消褪世事繁华,却淹没不了一名革命先驱者的铮铮心声。它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它是荣洁义用青春和生命铸造的一座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