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任姓网 > 任氏名人 任氏名人

地热专家任湘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任姓展区
任湘(1926- ),地热专家。北京市科协第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能源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汨罗市人,原名任生沪。1945年毕业于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农学系,195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勘探系。被誉为“中国地热之父”。

人物简历  

编辑 1945年,毕业于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农业系

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农业科科员

1946年,晋察冀边区张家口汽车修理厂,人事管理股长;冀察热辽边区围场禁烟稽查局,稽查队长

1946年——1948年, 哈尔滨纺织厂,佳木斯东北第二纺织厂,书记、厂长

1948年——1952年,留苏,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勘探系,矿产地质勘探专业

1953年——1963年,北京地质学院普查勘探系和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及勘探系,教研室主任、系总支书记、系主任;1961年获得副教授职称

1963年——1971年,地质部一零五队,稀有放射性普查勘探,第一副队长、总工程师

1971年——1983年,北京地质局,1980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党组书记,局长

1983年——1994年,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华北地热中心主任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离休,担任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顾问、北京市西藏宁夏专家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顾问、中俄友协理事、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副会长。[1]  

人物介绍  

编辑 地质学家、地热专家任湘,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侄子。[2]  

1926年8月,任湘生于上海。1945年,他毕业于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农学系。1952年,他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勘探系。1952年底,他从苏联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工作,干了11年,从助教干到系主任,担负勘探地质学、稀有元素矿床及勘探学等专业新课的讲授,还撰写了《中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关于羊八井地热田深部热储的剖析》等30余部论著,他至今仍在为中国的地热开发事业贡献力量。[2]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任湘一直没有脱离地质、地热的专业工作,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地热科技攻关计划的执行,带领地热专业代表团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活动。[2]  

在担任华北地热中心主任和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期间,他为开发地热资源,七进西藏、十赴腾冲(滇西),他还和同事们探明西藏羊八井的一眼高温地热井的温泉温度,可高达320摄氏度,令世人为之震惊。意大利人对此深表怀疑,派专家带仪器前来测试,最后不得不心服口服地说:“你们中国是正确的。”因为任湘在地热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成就,被国际地热专家称为“中国地热之父”。[2]  

《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926年8月生于上海。尚在母腹时,父母被反动派逮捕入狱,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母亲才得以出狱。出生后,取名任生沪。不到两个月,母亲就去世了。当时父亲任作民已去武汉工作,党中央派毛泽民将他母亲的遗体和襁褓中的小生沪送回湖南湘阴县塾塘乡老家。1939年12月高小毕业后,由叔父将其送到长沙父亲任作民和继母丁祝华身边,随父母到延安。他在延安上学,后来又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农学系学习,并得到革命前辈李富春、蔡畅、帅孟奇等的关怀和照顾。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张家口汽车修理厂人事股长、稽查大队队长、哈尔滨纺织厂厂长,还领导过佳木斯纺织厂的筹建工作。1948年8月,党中央派21名青年赴苏联学习,他和李鹏、邹家华是这批学生中的党支部委员,到苏联后,分别选学了机械、电子、航空等不同专业,他学的是地质专业。1949年底,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时,12月31日接见了这批青年,并一起欢度节日。毛泽东还挥笔为他题写了“开发矿业”四个遒劲的大字。这不仅成为他终身的奋斗目标,而且使中国地矿工作者深受鼓舞。

1952年底,他从苏联留学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工作,干了11年,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从教研室主任到系主任,担负勘探地质学、稀有元素矿床及勘探学等专业新课的讲授,自编了从教材到实验课的全部教材。60年代初期,中、苏科学院合作研究的“白云鄂博”科研项目是全国的重点项目之一,上级决定成立地质部一〇五队,5年内完成任务,他任总工程师兼副队长。经过3年艰苦奋战,一〇五队进行了稀土、银、铝等的简项分析和27种稀土元素矿物、15种锯矿物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查明了稀土、锯在矿厂中的含量及其所占储量比例,攻克了稀土、银选矿等技术难关。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对一〇五队的生产、科研及工作方法报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项工程于1980年被地质部评为地质找矿重大贡献奖。他带队先后在内蒙的阴山东西榴皱、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冷湖北山、祁连山、贵州等人烟稀少的高原上从事稀有金属找矿勘探工作。1971年6月至1983年12月,他调北京市地质局工作,任地矿处处长、总工程师、局长和党组书记等职。1983年12月至1994年7月,调任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华北地热中心主任。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70年代起,他一直没有脱离地质、地热的业务工作,参加了国家“七五”、“八五”地热科技攻关计划的执行,带领专业团赴美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地热专题访问和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在担任华北地热中心主任和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期间,为开发地热资源,七进西藏、十赴腾冲(滇西),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还和同事们探明西藏羊八井一眼高温地热井温泉温度高达320度,令世人为之震惊。意大利人对这一奇迹深表怀疑,派专家带仪器前来测试,最后不得不心服口服地说:“你们中国是正确的。”

在几十年的地质、地矿、地热勘探工作中,他撰写了《中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关于羊八井地热田深部热储的剖析》等30余篇论著。1994年7月离休后,仍兼任华北地热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矿协矿泉水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家科委高科技开发顾问,国家建材局高级顾问、云南和西藏地热开发顾问等科技工作职务。在新西兰的一次地热专家会议上,新西兰的地热专家称他为“中国地热之父”。[3]  

《首都之窗》是与非:

任湘的人生追求

77岁高龄的任湘,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的侄子。1952年,任湘留苏学成回国后,为发展新中国地质事业做出了贡献。从70年代开始,他为开发我国地热资源,曾七进西藏,十下云南,踏遍山川大地,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我国著名的地热专家。

而今,满怀浓浓奉献情的任老,虽已办理离休手续十多年了,可自从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从未在家里休息,成年累月地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矿业联合会顾问、中国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岗位上工作不息。国务院为表彰其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发给政府特殊津贴,以资奖励。

1963年初春的一天,时任地质部部长的何长工接到中央紧急指示,要他通告地质学院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物探系主任任湘即刻到聂荣臻元帅办公室接受任务。

聂帅见到任湘后,开门见山地对他说:“苏联专家撤走了。中苏合作研究的白云鄂博矿产项目虽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稀有放射性元素的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价还没有做。大家研究,决定由你这位稀有元素矿产勘探专家去完成,以地质部为主,冶金部、化工部密切配合,要在5年内完成任务,怎么样?”

面对聂元帅亲自交给的重任,任湘像战士出征一样,当即坚定地表示:“坚决服从,5年内完成任务!”

自幼在延安长大,18岁挺进东北时就是我军营级干部的任湘,了解聂元帅从党和国家大局着想的急迫心情。50年代就曾到内蒙古实地勘探过矿藏的他,深知“白云鄂博”项目事关我国高科技发展,是与世界霸权主义相抗衡的大问题。他领悟到聂元帅限定“5年内完成”的含义。是啊,时间就是生命,抢到时间,就是我们的胜利。

一身多职的任湘受命后,立刻回到地质学院,将他担任的稀有放射性矿产地质和物探系主任,以及兼任的稀有矿产地质教研室主任和党总支书、俄语翻译的五项职务做了紧急交代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白云鄂博”去了。

为了不辜负聂元帅的期望,任湘在“白云鄂博”跋山涉水,夜以继日地实地勘察,没用3个月,就拿出了“白云鄂博”勘察设计方案,报送地质部转呈聂元帅。

方案随即获准并受到聂元帅赞赏,遂任命任湘为总工程师,令其从全国范围选调100名专业工程师为技术骨干,吸收大批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上千人的中央直属105攻关工程队。中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全力支持,动员各行各业,在国家物资和人民生活用品极端困难的年代,为勘探队员们提供急需物资。

任湘干起工作从来不知苦和累。1964年寒冬的一天夜里,他刚从冰天雪地的野外工地回到屋里就觉得恶心,随后,就不停地大口吐血,只觉头晕腿软。此时的他,还担心让队员们看到,影响队员宣誓进军时表示的“誓死也要攻下白云关”的高昂士气。他蹒跚着一人走到医院,可当他躺到急诊室的病床上时,就再也不省人事了。医护人员一边忙着紧急抢救,一边通知105队值班室:“快来人,你们的任总不行了,赶快给他准备后事吧……”

任湘病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地质部领导派飞机将他接回北京治疗。

任湘身在医院,心系“白云”。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出院,在医生和家人的劝阻下,他只好又多住了一段时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根据“白云”勘探工程进展情况,认为勘探急需从地质取样学上进行理论指导。他就在病床上开始了苏联出版的《取样地质学》一书的翻译工作。就这样,他一边在医院疗养,一边翻译《取样地质学》,当其肺病基本痊愈,书也翻译完稿时,任湘又重返“白云”勘探现场指挥战斗了。

任湘率领着105勘探队,历经3年日夜奋战,终于攻克了“白云”稀土、铌、钽等的简项分析和27样稀土元素矿物、15种铌矿物以及几种放射性矿物的分析鉴定,查明了稀土、铌选矿实验等技术难关,还对白云鄂博的全部铁矿体结合开采现状重新圈定编图,并计算了其全部储量的完整科学数据。

接着,任湘拖着尚未完全康复的病体,在每周要赶到医院给肺部补气的状况下,坚持搞完了“白云”勘探重任。勘探结束后,他又组织验收成果,完成了“白云”铁、铌、稀土矿床综合评价报告,矿石矿物志及评价工作方法三套大型报告,上报中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接到报告后,组织各方专家,对其3个报告进行了一个月的审核,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批准通过。在科学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任湘率队攻克的“白云”工程,荣获了全国重大贡献奖。

5年重任,让他3年就完成了。忠诚厚道的他,此刻说了一句心里话:“总算给了聂伯伯一个放心的汇报。”

任湘圆满完成聂元帅交给的白云鄂博重任以后,即于1968年遵照中央下达的命令,率领105勘探队转战大西北的甘肃、青海两省,普查蕴藏在地下的放射性矿藏。

胜利完成青海、甘肃两省稀有放射性普查任务后,接着转战大西南,他率领105队在贵州的群山峻岭中苦战3年,连续完成了织金铃矿中重稀土元素的综合评价,获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高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矿源基础。

1971年,任湘奉调回京,担负起北京地区地质矿产、水文、地震地质、地热资源等项任务的十年勘探工作。在这十年中,他先后在北京地质局地矿处长、总工程师、局长、党组书记的岗位上工作,可他身心总在勘探现场。为了给北京寻找水源,他踏遍京西、京北山区;为给京城防震防灾提供科学论据,他精心组织完成了华北地震地质大会战;为给北京寻找清洁无污染的地热资源,他开始研究北京极其丰富的4个地热带的分布和开发利用。

任湘为研究和开发地热,从北京走向全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在华北地热中心主任的岗位上考察了华北地热带;进而在全国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对我国处于高温地热带之藏南、川西、滇西之喜马拉雅地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为此,他曾十赴滇西“热海”,对温度高达摄氏98度、举世闻名的“大滚锅”,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全面掌握西藏地区高温地热带的分布和走势,他七次进藏,不顾年逾花甲、肺部旧疾、呼吸困难的困扰,爬到高原缺氧的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高温热田进行了考察,亲自勘察令世界震惊、喷泉温度高达摄氏320度的热井,积累了可贵的科学数据。

任湘多次出访世界各国考察地热,他说全球有4个高温地热带,其中两条跨越中国境内,一条在藏南、川西、滇西;一条在台湾省。如今全国已有3000多眼地热井得到开发,得到利用的有1600多处,温泉城已有70多个。北京地区地热极其丰富,4个地热带分布城区和郊区,已有150多眼地热井得到开发利用。全国各地都有地热资源,天津市有的地区采用地热取暖。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德州和泰山地区都有地热点。

热心的任湘为开发地热,足迹走遍全国,有求必应,许多省市请他指导开发地热,纷纷获得成功。前年的一天下午,来北京开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给他打电话说:“晚上请你吃饭。”任湘知道又要和他商讨地热了,就说:“你想让我干什么事儿,说吧。”原来是他们打的第一眼井,已打到近2000米,仍不见热水喷出。第二天他随毛如柏赶到宁夏,当到工地察看取出的岩心时,就明确指出:“还未打到硬质层,要继续深钻,穿过硬质层,我保证你们成功!”果然,钻到3140米时,高达摄氏69度的热水就喷涌而出了。

1992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美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和中国有关方面的专家一起,在西藏拉萨召开了中国西藏高温地热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任湘作为中国专家组组长和此次会议的组织者受到赞赏。有一位曾多次来我国考察的世界知名地热专家,深为任湘对地质学和对中国地热蕴藏开发前景的认知所折服,在一次中外专家参加的会议上,他由衷地称赞任湘为“中国地热之父”。可每当人们提起国际专家对他这一美誉时,他总是摆摆手说:“这是一句戏言而已。”

心胸广阔、只想为人民多干些事的任湘,在学术追求上,总是记着诺贝尔的名言:“太阳如知道了整个银河系有多大,他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感到羞愧不如。”他特地把这句话抄录下来,贴在居室墙上,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永不满足,在古稀之年,实践着他的不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