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祁姓网 > 祁氏名人 祁氏名人

总工程师祁明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祁姓展区
新疆建设兵团农三师总工程师 编辑 简介  

祁明,男,汉族,1960年出生,甘肃敦煌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工学学士学位,历任农三师勘测设计院水工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书记、董事长、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农三师总工兼任新疆喀什前海勘测设计技术服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原农三师勘测设计院)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至2002年他曾担任农三师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祁明生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就回到南疆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辛勤汗水默默无闻地为农三师的基础建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十几年来,祁明同志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2]  

事迹  

祁明长期在勘测设计第一线工作,他积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水利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在长期的勘测设计工作中努力收集农三师及喀什地区水利工程资料,掌握本地区、本流域各水系的特性;他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次为师领导指挥抗洪救灾提供了正确的决策依据,为农三师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经常和勘测设计人员一样在野外迎风冒雪、战高温、斗暴雨,奋战在第一线。

1994年,汛期叶尔羌河洪水来势凶猛,全国最大的平原水库(小海子水库5亿立方米)水位超过了汛限水位,水库大坝面临溃坝危险,垦区十万人民及阿克苏部分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胁,情况万分紧急,祁明同志受领导委托勘测泄洪通道。他深入原始胡杨林区,带领3名工人测量水准,沟通与古河道之间的高程关系。经过勘查,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水利理论知识和积累的经验,科学提出了利用库外渠进水闸向叶尔羌河古河道泄洪的方案,通过30天的运行,该通道下泄洪水18亿立方米,保住了水库,保住了垦区近百万亩耕地。

1996年在前海干渠穿越32公里林区的放线测量中,由于林场不允许砍伐树木,不能按常规打通道测量方法进行操作,祁明同志经过多方案实践比较,提出了利用信号枪发射描准测量的方法,经实际操作证明该方法是林区及荒漠地区测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就是因为这次出差,他与疼爱自己的父亲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他父亲去世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当时祁明同志正带领院里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野外对前海干渠进行放线测量。

1997年农三师叶河灌区引水工程二期进入关键阶段,祁明同志多次参加有关征地征林的事务工作。1997年6月-7月他又率领四名技术人员深入林区、沙漠进行渠线改线测量,酷暑沙漠气温高达40摄氏度,野外作业条件非常艰苦。一天因汽车陷入沙漠,祁明同志同其他三位同志夜宿沙漠,断粮断水一天一夜。

1998年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如何安全多引多蓄洪水,摆在农三师及水管处领导面前。而当时依据1988年水库水位面积,已不能反映当前水库特性,在祁明同志建议下,决定重新实测小海子水库。当时时值8月下旬,正是高水位期,也是引水蓄库的绝好时机,避开洪峰就不能引到大量的洪水,时间紧,任务重,而常规测量方法根本满足不了当时的工作需要,祁明经多方咨询,网上查询,率先引进实时动态GPS及海洋测量系统,并与测量一线人员亲临外业现场,边调试仪器边与研发专家探讨解决办法,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完成了近150km、2?郾5亿库容的小海子水库库盘地形图测绘;经引水蓄库,得到客户和兵团专家的好评。为此,小海子水库库盘地形图测绘图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三师科技进步一等奖。

祁明作为设计院的领导,深知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他认为,设计院要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有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高科技设备。他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根据单位实际在大专院校招聘了几十名大学生,并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别向不同专业培养,经过外引内培,单位在各专业业务岗位上,已逐渐形成了一支较强的技术骨干队伍,使现有各类专业人才配置合理,年龄梯度逐渐延伸的优化局面。祁明积极引进高科技设备,打造计算机应用推广发展的新平台,开展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使产品生产过程缩短了,技术质量提高了,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002年底,农三师勘测设计院要由原国家事业单位改制为民营企业,祁明首先从自己做起,认真学习与改制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吃透吃准领会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跟院党委一班人对设计市场的形势,企业状况,管理机制上存在的弊端,资产存量情况和本院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还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有关“改企建制”内容的思想教育和动员,让员工对改制工作心中有底,坚定改制信心,增加承受能力,积极参与,认真对待,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从思想到行动上理解和支持设计院的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