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浦姓网 > 浦氏名人 浦氏名人

清官吏浦起龙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浦姓展区
简要介绍:浦起龙(公元1679一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自署东山外史,晚号三山伧父,时称山伧先生,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无锡县上福乡(今厚桥乡)前涧村人。幼时口讷,好读书。康熙三十七年中秀才。翌年乡试落第。此后屡试不中,困顿场屋30余年,靠在乡坐馆为生。由于科场受挫,他对八股文渐感厌倦,转而欣赏杜甫诗作,潜心进行研究。康熙六十年夏,积10多年的研究成果,开始撰写《读杜心解》,于雍正二年(1724年)写成。人物生平:

雍正十二年,浦起龙应邀赴云南昆明担任五华书院的山长(即院长)。工作之余,继续收集不同版本的古籍评注本,为日后撰写《古文眉诠》奠定了基础。乾隆二年 (1737年) 回到家乡无锡。乾隆四年出任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清代著名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为诸生时均受业其门下。他一面讲学,一面着手对《左传》、《国语》、《国策》、《楚辞》、《文选》、《文苑英华》等14种古籍的历代评注进行校勘,参照不同版本补脱去衍,修正错谬,汇集各家注释,自己又详加评注,历时17年,汇集成79卷的《古文眉诠》,对古籍校勘有相当高的成就。该书于乾隆六年付梓开雕,3年刻成。

浦起龙幼时好读书。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中秀才。翌年乡试落弟后屡试不中,困顿三十余年,靠在乡坐馆为生。因科场受挫折而潜心研究杜甫诗作。

清康熙六十年夏,浦起龙积十多年研究成果开始撰写《读杜心解》,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写成,为杜诗研著中一部创新之作,书中有不少观点被乾隆大帝刊布的《唐宋诗醇》所采用。

浦起龙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中举,次年中进士,三年后授扬州府学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浦起龙应邀赴云南昆明任五华书院山长(即院长),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回无锡。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浦起龙任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其门下诸生中后来成名的有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

浦起龙一面讲学一面着手校勘《左传》、《国语》、《国策》、《楚词》、《文选》、《文苑英华》等十四种古籍的历代评注,参照不同版本补脱去衍,修正错谬,汇集各家注释又详加评注,历时十七年汇集成七十九卷《古文眉诠》,对古籍校勘有相当高的成就。该书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开雕,三年刻成。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浦起龙因年老辞职回家,着手校勘、研究唐刘知几的《史通》,并写作《史通通释》,历时七年而成。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浦起龙应无锡知县王镐邀请,与同邑华希闵、顾栋高等共修《无锡县志》。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浦起龙逝世,终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