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皮姓网 > 皮氏名人 皮氏名人

国学专家皮介行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皮姓展区
皮介行先生,字光文,民国44年(西历1955年) 台湾学者,生于台北吉林路,祖籍湖北省随州市府河镇冯家畈皮家湾。其曾祖父皮德胜于光绪12—15年间,带着两位弟弟离开随州皮家湾,前往安徽宁国与从小订婚的易夫人完婚,婚后迁往浙江于潜定居,在于潜育下皮正国、皮正邦、皮大慧(皮介行父亲)。1948年,皮大慧带家人前往台湾。因高血压促发心脏病,不幸于2011年7月8日早晨在浙江桐乡逝世。终年56岁。

中文名皮介行 国    籍中国 出生地台北吉林路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政治系 皮介行先生,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大学杂志》主编、《前进周刊》编辑、《南洋周报》主编、《民主报》编辑、《民众日报》记者、《在野杂志》总编辑。担任环球通讯社副总编期间采访中共十三大,为台湾首次公开接触中共中央的记者。后又任半人马评论主编、大爱中华评论主编。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大陆经商工作,历任三极高工教务主任、台商广东龙眼焊材厂副总经理等职。

皮介行先生是当代著名国学专家,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为推广儒家文化竭尽心力。自费编印《大爱中华》报,曾任武汉云深书院院长、一元一国学网总编、南京夫子庙孔府学校校长等工作,同时在传统文化网站发表大量优秀的文章。

1987年10月,时任台湾环球新闻社副总编兼采访部主任的皮介行经香港来到大陆采访中共中央“十三大”,成为最早赴大陆采访的第一位台湾记者。他采访完“十三大”,专程到随州府河寻根。2006年,学者孙兴建在武汉创办云深书院,邀请皮介行担任云深书院首任院长。2007年8月,皮介行重回皮家湾探亲。

皮老师把儒学分为:天、地、人、事、物五个方面。

天,即天道、天命、宇宙观。西方的宗教世界里上帝即是创造一切的神,是天。而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的阐释是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这和儒学的治国修身之道是有相通的。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学强调的是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荀子本来也可以成为一代大儒的,但因其主张人性本恶而更多的被后人所排斥。  

地,即大地山川。儒学认为大地创造一切,人类依附大地生存,古代皇帝要祭天,而各诸侯则要祭地,以示感恩。人类的活动要尊重大地本来的面貌,顺从自然规律,这和西方认为的“上帝是彼岸世界,人间是在此岸,人类可以‘移山填海’”是不同的。

人是五行秀气,由金、木、水、火、土合气而生的,是大自然的精华,所以人要从善,遵循自然规律。

事,即人间万事、事理、规则、理论、科学。自然界有其规律,人间也有其规则。

物包括各种物儒学主张人要对物有顾惜,追求简约忌奢侈,避免大量消费、污染、生态失衡。

今天,皮老师主要讲的就是这个“人”。

人包括人性、人道、人伦。立乎人道应乎天道则成王道。人“参赞化育”,与天地并立而为三。人是儒学的核心关切。所以说儒学是实在而务实的世界观,直面人间。人需要爱,并能用爱创造完满的人生。仁者爱人,并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皇帝仁政并能够以德治天下。这也是自秦汉之后以儒学为尊的原因所在。儒学倡导建立和平而美好,有人性的人间秩序。所以凡事要培养一份正面心态,积极为事,面向光明,凡事欢喜,凡事肯定。主动去爱。亲近他人,也是不断自我了解自我提升的法门。“没有朋友,没有爱,我们就无法认识自己。”

人并非天生就具有一种大的气度,大爱需要熏陶培养。培养爱的能力。爱不是知识。爱是一种人格的力量!需要长期修养。即修德,宽以待人、责人先责己、日三省吾身、凡事宽容。即克己,检点生活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可以做的事做起,克除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吸毒、好骂人等恶习。读书,读好书,是人修身养性的一大法宝。

同时,人应该自己去天地间发现、探索。书是第二手的资料,亲历才是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人还应该广结良友。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百般朋友互不取代,都是必须的。

他认为,人道之始是爱情: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有人群而后有君臣······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爱情的深处接近博大而深远的佛学境界。这就是需要学习的灵魂之爱,精神之爱。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