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倪姓网 > 倪氏名人 倪氏名人

倪风华: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倪姓展区
倪风华: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记全国劳模、广丰卷烟厂职工倪风华

  

     劳模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高尚精神,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胡锦涛《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讲话》

     提起全国劳模,人们的脑海里往往就会浮现出一种比实际年龄大得多的中老年人形象:黝黑的皮肤,粗犷的身材,再加上一副大嗓门。因为,作为全国劳模,他们一定比常人要经受更多的风雨,付出更多的辛劳。可是,当我们看到来自广丰卷烟厂、年仅26岁就成为全国劳模的倪风华时,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劳模形象被推翻了。只见他,白皙的皮肤,瘦小的身材,细细的嗓门,而且不善言词。

     难道这个劳模名不符实?记者心中疑窦丛生。可是,通过深入采访,这种疑惑随即烟消云散。这是一个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悔人生的普通劳动者,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生产劳动第一线;这更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现代劳动者,十几年来成功实施技术革新20多项,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又是一个不求名利、但求奉献的高尚劳动者,虽然贡献不菲,却从来不向集体邀功请赏。倪风华,他用勤劳和智慧,描绘了一个新时代劳模的靓丽风采,唱响了一曲感人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汗水浇铸人生路

     1974年出生于洋口镇的倪风华,读到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了。1992年10月,倪风华通过应聘,进入广丰卷烟厂的卷接车间做了一名勤杂工。

     当时的广丰卷烟厂有不少像倪风华这样的勤杂工,他们的工资待遇要比正式工人低得多。因此,许多勤杂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消极被动。而倪风华却干一行,爱一行。他的应聘工种是搬运烟丝及加丝工,主要负责从附近仓库向车间搬运烟丝,再将烟丝加进机器里,日日如此,周而复始,劳累又单调,但倪风华却乐此不疲,从不厌烦。非但如此,倪风华还主动揽起大量的份外之事,扫地、清理机台卫生、添加胶水等等。当时有一个负责机器运转的女工身体欠佳,经常请病假,倪风华于是就把这个女工的工作也包了下来。就这样,倪风华以比他人低得多的薪酬,干了比他人多得多的工作。每天从上班到下班,倪风华几乎一直呆在车间里,连一日三餐也是把饭带到车间里,三下五除二吃完就开始干活。有一些勤杂工感到很不理解,甚至笑他傻。可倪风华只是笑笑:“我喜欢做事,一闲下来我就不自在。”是啊,喜欢做事———热爱劳动,这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最强大的原生动力。这种原生动力,正是无数劳动者创造社会价值、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大基石。

     倪风华在干好大量琐事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向师傅学习卷烟设备的挡车、修理技术。他从上螺丝、递扳手等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凭着一股钻劲,他硬是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里就学会了常人要用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学会的挡车技术,在6个月时间里迅速掌握了常人要用3年左右时间才能学会的修理技术。1993年10月,凭着一手过硬的技术,倪风华由一名勤杂工被直接升任主堂(即机车的主要挡车工,通常都要经过副堂才能升任主堂)。

     成为主堂后的倪风华仍保持着脚踏实地、虚心好学的工作作风。他不但积极参加车间、厂部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了《卷烟工艺与设备》、工艺设计》、《机械制图》等专业知识。勤奋好学的倪风华多次被厂部派往长沙、许昌等地学习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倪风华终于熟练地掌握了YJ—14型卷烟机设备的性能、结构和维护技术,并在众多的挡车工中脱颖而出,成为车间技术力量的一根顶梁柱。他所在的机台由于连年优质、高产、低耗,多次被评为车间“先进机台”,1994年还被广丰团县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

殚精竭虑求创新

     多年来的实践使倪风华深刻地认识到,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光靠苦干不行,还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为此,倪风华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总是殚精竭虑地开展各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十几年来先后为车间、厂部提出合理化建议上百条,成功实施技术革新20多项,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4年6月,倪风华提出的机组零配件使用实行单班、单机核算制的合理化建议,被车间采纳实施后,每年为企业节约零配件耗用资金100多万元。

     卷接包车间YJ—14型机组的易损部件———刀头框架是一种铝合金制品,该部件价格昂贵,400多元一片,连续使用2至3天就会变形断裂,既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又大大提高了车间的管理成本。这个老大难问题时常在倪风华的脑海里翻转着,搅得他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日夜思考着如何进行技术改造。从1995年初开始,倪风华先后试验了“三合板”、“帆布带”等十几种替代材料,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经过4个多月的潜心研究,倪风华最终选中了一种胶木片作为替代材料,装上去以后获得了成功,使刀头框架的使用寿命比以前增强了7—9倍,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就给企业节约成本40余万元。

     有一个机组长期存在卷烟皱嘴现象,对此,倪风华从长期操作经验中摸索出一套调整接嘴部位的18部件中各部件之间的最佳间隙,以及如何在开机过程中保持好这一间隙,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充分论证,进而在卷接包车间内进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卷烟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倪风华还和同事一道成功地将YJ———14型机组的浆糊装置改造成了喷胶系统,使设备有效作业率由75%提高到90%,且彻底根治了烟支爆口问题。

  

     如何调整好齿轮箱内各齿轮间隙、如何保证油路畅通、如何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在繁忙的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倪风华的脑海中萦绕,继而又一个一个地得到圆满解决。这一项又一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成果,到底凝聚了倪风华多少心血,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创办初期的广丰卷烟厂,由于车间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导致车间各机组的产品质量及设备有效作业率很不稳定。沉默寡言的倪风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把自己掌握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提高车间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生性腼腆的倪风华鼓起勇气主动到别的机台去传经送宝。在倪风华的积极带动下,车间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职工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直线上升,同时又涌现出一批像倪风华一样的技术能手,成为车间各机型的技术骨干。李旻是倪风华众多学徒中的一位。为了使他尽快掌握修理技术,倪风华从钳工基础知识开始,把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机械维修技术经验手把手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使李旻的修理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别人原本要2年时间才能学完的卷接机组维修技术,李旻仅用3个月时间就全部学完了,成为卷接包车间又一名年轻的技术骨干。1996年,在全省卷烟工业技术3000型和YJ—14型比武中,卷接包车间选手获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同年,倪风华所在班组被评为“江西省先进班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倪风华传、帮、带是分不开的。

无私奉献不言悔

     1997年10月1日,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要求上进的倪风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的他处处以身作则,忘我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98年春夏之交,洪魔肆虐,县里有几个大的水库出现了险情,情况万分危急。6月27日,车间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员工自愿报名参加抗洪抢险小分队,只有一年党龄的倪风华第一个举起了手,并随即奔赴湖丰镇的一个小(二)型水库。当时,天上的雨下得正起劲,倪风华与另一个同事一组,抬着沙袋你追我赶地往正在冒水的堤坝赶。倪风华是个身高才1.58米的小个子,那200多斤重的沙袋于是就直往他这边滑,但他始终咬着牙关坚持着。有一回,倪风华一个趔趄跪在了地上,沙袋也顺势压了下来。那90多斤的躯体,怎能承受得起如此庞然大物的重压!倪风华的双膝硬是把碎石辅成的路面压出了两个小坑。小坑上如梅花般鲜红的,是倪风华洒下的青春热血。全身早已湿透,头顶却在冒着热气,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让倪风华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记不清到底干了多长时间,倪风华只知道拼命地运送沙袋,以最快的速度堵住大坝的漏洞,保住大坝的安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倪风华在这场惊心动魂的考验面前,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进厂13年来,倪风华没有请过一次病假,每次感冒发烧他都是硬扛着,照常上班工作。1995年3月份,倪风华右手的3个手指被机器挟伤了,但他只在家休养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到车间上班了。因为他的双手一旦没有摸到机器,就会浑身不自在。为此,倪风华先后推掉了4次由厂里安排的到香港、澳门、北戴河等地旅游疗养的机会。倪风华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及其突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同事的高度赞誉。他不但被破格提前转正为全民合同工,而且连续10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97年度厂优秀共产党员”、“98年度厂十佳标兵”、“96、97年度上饶地区双争立功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0年4月,年仅26岁的倪风华光荣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广丰卷烟厂建厂以来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职工。

     不待扬鞭自奋蹄。十几年来,倪风华正是凭着舍得吃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倪风华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正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让我们一起将这种劳模精神发扬光大,去建设美好的小康社会。

(徐飞龙 王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