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苗姓网 > 苗氏名人 苗氏名人

历史名人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苗姓展区

苗发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 唐代诗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年间前后在世,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苗海潮

苗海潮,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十三年,占领永嘉(今浙江温州)。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三月,降唐。


苗台符

苗台符六岁能作文章,聪明无比。十几岁博览群书,著《皇心》三十卷。十六岁考中进士。张读也是很小就擅长吟诗作赋。十八岁中进士。跟苗台符是同年。两人又一起在少师(官名)郑薰(任宣州地方官时)那里作佐官。两人经常在宣州西明寺的东廓下,张贴他们的诗作。有人暗中批注说:两个前进士,一对小孩子。苗台符十七岁死去,神童英年早逝。张读做到礼部侍郎。著作有: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


苗训

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宋太祖军师。师从陈抟老祖,善天文占候术,以谋略见长。早年结识赵匡胤,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

在后市小说戏曲中,被描写成赵匡胤的军师,与诸葛亮、徐茂公齐名。


苗时中

宋代名宦。字子居,其先自壶关徙宿州。以荫主宁陵簿。邑有古河久陻,请开导以溉田,为利甚博,人谓之苗公河。调潞州司法参军。郡守欲入一囚于死,执不可。守怒,责甚峻,时中曰:“宁归田里,法不可夺。”守悟而听之。熙宁中,以司农丞使梓州路,密荐能吏十人,后皆进用,人卒莫之知。讨蛮时以创立折运法,使得军粮供应无缺,因功升迁两阶,为发运副使、河东转运使,加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


苗授

苗授(1029-1095),北宋将领。字受之,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唐相苗晋卿之后。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累迁供备库副使。从王韶取镇洮为先锋,克珂诺城,尽取河湟之地。败鬼章有功,知河州。破羌人于露骨山,俘大酋长冷鸡朴,羌族十万多帐归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熙州。元丰中,攻西夏,城兰州,转战千里。元佑三年(1088)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卒,葬于辉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十里靳浩屯,授右卫上将军,保原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


苗再成

苗再成(?—1275),南宋官吏。著名抗元三杰之一。历官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

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守真州,与文天祥在真州定计抗元兵。元军猛攻,守将苗再成誓曰:“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最后英勇不屈而死。


苗道润

苗道润(?-1218) 金朝大臣。贞祐初为河北义军队长。宣宗迁汴,河北义军集结,抗击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金史》)。累至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后抚定五十余城。兴定元年(1217)奉诏恢复中都,与诸军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贾瑀诱杀。部众由部将靖安民代领。


苗道一

元朝全真教第十二任掌门、第十七任掌门,回首王重阳祖师创教至今的八百年来,至苗道一,元武宗在至大三年(1310),加尊全真教的祖师和重要弟子,北五祖由真君升帝君;北七真由真人升真君。其后,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教事。大约在元代中后期,南北归宗,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唯一的一个上层丹鼎大派。


苗好谦

苗好谦,我国古著名农学家,元代成武焦村(今成武县汶上集镇前苗楼村)人。初任都察院属员,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东廉访司佥事,因“善课桑农”,皇帝“赐衣一袭”,后入朝为司农丞,著有《栽桑图说》和《农桑辑要》,受到皇帝赞许:“农桑衣食之本,此图甚善”。遂命刊印千册,散之民间。并晋升苗好谦为御史中丞。


苗汝霖

明代军事家,生卒不详。嘉靖五年丙戌科二甲进士(第四十二名),山西朔州人,官至兵部郎中,其父、子均为兵部名将,曾驻守山海关。善诗,现存作品仅余一首,墨迹至今保留于山海关: 登亭试问秦皇岛,海上神仙信有无。今古几人能化羽,乾坤何处是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