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艾姓网 > 艾氏名人 艾氏名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艾晓明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艾姓展区
简要介绍:艾晓明,文学博士。现为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妇女研究与性别教育”项目主持人,“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项目主持人,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召集人。2003年中山大学首届“性别教育论坛”主持人、中山大学与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体与性别”项目协调人。广东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编有《女权主义理论读本》,著有长篇自传体小说《血统》,纪录片作品有《白丝带》等,策划、导演的舞台剧《阴道独白》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中文名:艾晓明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3年11月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人物生平

艾晓明1976年~1981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1年~1985年,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5年~1987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1987年底毕业,获博士学位,是“文革”后第一位文学女博士。

1988年~1994年,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文化基础部。

1980年代末和1990年底中期,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岭南大学中文系访问研究。

1994年至今,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1999年~200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南方大学任访问学者,进修妇女与性别研究,在美国期间曾作为志愿者,与当地英语教师到大学附近的咖啡县监狱帮助中国犯人和墨西哥犯人学英语。

2002年,曾访问英国桑德拉大学艺术、设计、媒体与文化学院。

2003年,因介入孙志刚案和黄静案,被《南风窗》杂志授予“为了公共利益良知奖”,同时被上海《东方女性》杂志读者投票选为“最有影响十大人物”之一。

2003年,艾晓明带领中山大学的师生,公开演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中文版《阴道独白》。这是一部全球各地女权主义者尊崇的“神剧”,亦是各国妇女反抗针对妇女性暴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相关报道

2003年04月28日,新华网,《广东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就孙志刚被毒打致死之事愤而撰文》

2004年03月08日,新华网,《专访女性专家艾晓明“老婆管钱”不是男女平等》,原载于《国际先驱导报》

2006年11月09日,新华网,《中山大学建立同性恋社团称只是为了研究》,原载于《新民周刊》

2008年03月08日,新华网,《艾晓明:深受<民权公约评注>影响》,原载于《新京报》


个人作品

纪录片

纪录片名  出版机构  出版时间

红色美术(与胡杰合导)香港:采风电影有限公司2010年

我们的娃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9年

公民调查开往家乡的列车2008年

关爱之家: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影像工作室2007年

关爱之家香港:采风电影有限公司

中原纪事关于中原农民和艾滋病的故事

天堂花园

文革宣传画

人民代表姚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6年

太石村2005年

性,性别与权利亚洲首届酷儿研究国际研讨会

为革命画画广州市:中山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影像工作室2005年

阴道独白,幕后故事2004年


出版著作

著作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

浮城志异:香港小说新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长春:时代文艺出师社1992年

小说的智慧台北:智慧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论戏剧与戏剧性昆仑出版社1992年

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

血统:一个黑五类子女的文革记忆花城出版社1994年

寻找空间(也斯著,艾晓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女性小说新选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

永远爱你:港粤父母与孩子对话海燕出版社1997年

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与李银河合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火焰或碎银(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从文本到彼岸广州出版社1998年

骑桶飞翔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怎样写小说香港文化艺术事业公司1999年

活在语言中的爱情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台北:小知堂文化2000年

我的监狱之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出版译著

译著名  原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古典主义塞克里坦昆仑出版社1989年

表现主义R.S.弗内斯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唐红梅、柯倩婷合译)玛丽・塔尔博特2004年

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与宋素凤,冯芃芃合译)休.索海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女权主义理论读本佩吉·麦克拉肯主编;

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


发表论文

论文名  期刊名  发表时间

论五四时期巴金的思想与活动《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02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延与内涵的思考《中州学刊》1985年05期

《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初探《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上)《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下)1987年04期

三十年代巴金的写作生活与对艺术问题的思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寻找与确立: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2期

人的重新发现:读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一书1987年03期

胡风与卢卡契《文学评论》1988年05期

后期创造社与日本福本主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3期

没有人会笑《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4期

贬值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1期

三十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1期

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中国青年研究》1993年06期

都市人心的观察者:读林荫的短篇小说《文学自由谈》1993年02期

香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读刘以鬯新作《岛与半岛》1993年04期

照彻冬日的阳光1994年01期

血性女人:读王璞的散文集《呢喃细语》1996年01期

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一《当代港澳》1996年01期

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二1996年02期

需要广阔的资讯视野:读香港评论家郑树森新著《艺文缀语》《出版广角》1996年03期

惊喜与遗憾:读第一本《香港文学书目》1996年04期

不为人知的杰作1996年05期

性别:中国:性别叙事《书屋》1996年04期

阅读游戏1997年02期

不虚此生:纪念王小波1997年05期

失踪与幸存《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4期

关于《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争论1996年05期

寻找独角兽:想象的误区说明什么?1996年06期

反传奇:重读张爱玲《倾城之恋》《学术研究》1996年09期

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妇女的故事:有多少种可能?《广角》1997年01期

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当代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关怀和自我想象:以“红罂粟丛书”中若干小说作品为例1997年02期

香港作家西西的童话小说《文学评论》1997年3月

一季新书《出版广角》1997年03期

“我梦想一个好奇的新世纪”1997年04期

网上书与掌上书:香港新书漫笔1997年05期

女性的洞察:论萧红的《马伯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4期

纪念早逝的自由作家王小波《黄河》1997年05期

女性主义文学角色的解构与重建《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07期

你好,略萨:《叙事人》及其它《博览群书》1997年08期

雨季轶事《北京文学》1997年09期

“新虫类”记事《时代风采》1998年11期

地久天长:关于王小波中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新东方》1998年01期

关于《黑铁时代》及其它小说遗稿《黄河》1998年01期

翻书报告《出版广角》1998年01期

新书过年1998年02期

隐匿和重现:记有关前苏俄文学新书1998年04期

书越来越多1998年05期

求真意志:李银河和她的性社会学研究1998年06期

飞出墓穴的大师1998年06期

落日时分《滇池》1998年09期

“有女人无害”论《文学自由谈》1998年01期

北望大陆:五十年代香港小说里的大陆记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02期

科学与怪人:重读一部女性小说经典《弗兰肯斯坦》《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寻梦者的疆土:《哈扎尔辞典》1998年04期

记忆的春天《长江文艺》1998年07期

挚爱《博览群书》1998年02期

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它小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孤寂的戏剧:聚斯金德的文学世界1999年05期

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

仲夏夜之梦[51]《作家》1999年06期

复活[52]《北京文学》1999年05期

欲望的故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02期

学习阅读《博览群书》1999年02期

画家和作家的约会1999年07期

勇者生存:一个知识女性的人生故事1999年08期

香港戏迷《广东艺术》1999年03期

今日萨德《出版广角》1999年03期

中国人为什么好吃?《上海文学》2000年11期

V日风潮:美国校园的性别文化观察《作家》2000年第10期

《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1、2、3期连载

宁静与芬芳《黄河》2000年6期

戏弄古今:谈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三部小说《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霸王别姬》收入《活泼纷繁的香港文学——一九九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学》(Th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Vol.20)第20号,2001年6月

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见子通、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交叉阅读的小径《作家》2001年第11期

你的凝视击伤了我的脸关于《作家》“美女”文章的争鸣2001年第8期

那一盆泡了两千年的洗澡水:“苏珊娜与长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变《香港作家》2002年9月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1期

叙事的奇观:图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作家》2002年01期

消失的杰夫《广东第二课堂》2002年z4期

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3期

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香港文学》2001年第12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

“真实的女人”:重新定义“女性美”《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

跨越性别:生死攸关的历程(讨论主持)《作家》2002年第9期

美国故事之三强尼的笑《广东第二课堂》2002年08期

一条大河《散文百家》2003年02期

卫生巾絮语

语言、性别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6期

用一生来学习阅读《教师博览》2004年10期

每个人都可以战斗在汶川《中国企业家》2008年11期

30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2009年

永远的父亲《社区》2005年24期

美丽阅兵中的表演元素《南风窗》2009年26期

中国人为什么好吃?《百花洲》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