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廉姓网 > 廉氏名人 廉氏名人

著名隐士廉复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廉姓展区
人物简介 编辑  

廉复(约994~1084),河南祥符县人,北宋时期齐鲁著名隐士。

生平经历 编辑  

为避朝廷征召,宋天圣年间(约1032)从河南祥符迁到今明水街道办事处西的绣江河源(胡山北麓)居住。

廉复自幼饱读诗书,颇富才华。但时值北宋王朝守内虚外,积贫积弱,朝廷内无能冗员充斥朝廷,党争纷起,廉复憎世仇俗,无意于官场。定居明水后,他谢绝与官吏来往,独心研究《易经》,研读之余便带领儿孙在眼明塘北、砚池山南的一片荒坡上创建家园。不几年功夫,就开垦出良田百亩,把一片荒坡治理成“茂林修竹、溪深水静、生活富足、人丁兴旺”的美丽庄园,人称 “廉家坡”(现在明水镇廉坡村)。四五十年后,已近90岁的廉复鹤发童颜,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是食仙丹度日,有点石化金之术的神人,一些不事劳作的人竟向他求学法术。廉复对他们说:“治家必先‘诚于家’,诚则生爱,爱家才能理家、发家。治国和治家是一个道理,就是有人问我治天下的方法,我也同样回答他。”他的朋友王文恪公成为高官显宦后欲推荐他到朝中作官,因了解他的脾性,怕他不可屈就而中止了这个打算。宋治平年间下诏求贤,当时的齐州刺史王才叔发现了廉复,力促他入朝为官,廉复却私下安排他的弟子胡鄢代顶。

廉复的博学多识、高风亮节得到了明水镇当朝官宦李格非的祟视,每次回乡探亲,必与其兄李和叔带领子侄去廉家坡拜访他,向他求教经学文艺,畅谈时政国事,礼尚往来,遂成莫逆之交。宋元丰七年(1084),90岁高龄的廉复无病而死。

身后相关 编辑  

为表达对这位隐君子的怀念,李格非于宋元丰八年(1085)九月十三日亲自撰写了《廉先生序》一文,颂扬廉复淡泊清白的一生“以记名实”。当时的太学诸生曾把这篇序文奉为经典而传诵天下,一时廉复竟被儒者尊为先师。宋宣和五年(1124)正月,廉复的孙子廉宗师、曾孙廉理把李格非所撰序文刻之于石立碑祭祖,又请李格非的侄子李迥为碑文写了题记。明弘治以来,《章丘县志》皆对廉复有记载,明末隐居学者张光启曾多次寻访廉复遗踪,以表示对他的深深悼念和敬意。 [1]  

廉复墓碑 在明水镇西廉坡村南水井东北侧。相传原在庄后,因失其封土,于明嘉靖年间移庄内关帝庙侧。 右方碑1通,首袭瓦陇样盖其上。高六尺一寸,宽一尺六寸四分,侧面宽一尺三寸。正面第一行署"廉先生序",序文共十一行,至右侧第一行文止。 第二行署"李格非文叔序"。第三行跋文起,共六行,至后面第一行署:"廉先生"。碑阴记序文十三行,至左侧第三行止。末书"至正六年五月廉□谅立"。楷书,字径一寸许。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撰文。末书"元丰八年(1085)九月十三日"。格非侄李迥跋后。 又书"宣和癸卯正月八日越二百二十三年,至元顺帝至正六年其裔孙廉□谅又题, 刻碑阴记"。下为碑文。此碑于明万历年间被发现。"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被砸碎砌于井台上。1979年,被济南市博物馆借去3块。现存县博物馆2块,文字缺失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