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薄师禹,字嘉谋,号少亭。1942年2月5日出生于全国著名“农民画乡”户县渭丰乡元村的一个书香之家。他幼承家训,酷爱书画,初从父习颜,后习柳,数十年不管冬寒伏暑,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书艺独具风格,挺拔有力,气韵生动,风神潇洒。他现在为陕西书法家协会委员,陕西神州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书海茫茫,墨径漫漫,古往今来,群星璀璨。在古城西安书苑的银河中有颗耀眼的明星,他就是终南山下,厚积薄发的著名书法家薄师禹。
六十年代初,薄师禹因写一手好字而应征入伍。新兵集训后,他被选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之后分配到西安灞桥装甲兵工程学院当了绘图员,工作之余、节假日,薄师禹苦练书法或到“碑林博物馆”参碑摩帖,反复琢磨古人书法之精髓。后得识段绍嘉、刘自椟、赵敏生、钟明善等书画名家。相互切磋墨艺,博取众家之长,弥补己之所短。薄师禹悟性极强,书法渐出新意。
功夫不负苦心人。薄师禹坚持学理论、览史书、读散文、赏诗词、习书法、访名家、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书法品味。他不拘泥于古人那一套,而是根据群众的审美情趣,在立意运笔、用墨、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多体俱能“复合本领”。他用笔大胆,结构开拓,遒功力劲,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博得了群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赏识。薄师禹掌握了楷、隶、行、草、篆等多种字体书写的要诀,师承王羲之、柳公权、欧阳修等大家的字体特点,又形成了自己笔画雄劲、洒脱,结构紧凑、自然的风格。
他认为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字的结构,笔势走向,章法布局,都要依据所书写的内容来定。他书写的作品中有唐诗、宋词、元曲、古今名人佳句名作和毛泽东诗词等。他根据书写内容,运用“十八般书艺”,巧妙运笔,变化莫测。忽而行草,把胸中豪情倾注与笔端,笔走龙蛇,意气飞扬;忽而楷书追求清新优雅,富有情趣;忽而狂草气势磅礴,犹如大江滚滚东流;忽而篆书峻峭飘逸,似云如雾绕围峰间;忽而魏书骨骼铮铮,若如悬涧青松。薄师禹的作品深得书法爱好者的赞许,常被国人当作珍贵礼品,赠送给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等国际友人。
几十年来,薄师禹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展览和大赛,均获不同奖项,他的作品、艺术简历及照片也被收入《全国百幅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书画家作品鉴赏》、《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典籍中。
2000年11月,薄师禹率西安文化交流团对日本进行访问。他现场表演,娴熟的笔法,如蛟龙出海,腾空而起;深厚的功底,游刃走笔,如凤飞舞。那一幅幅气势开张,遒劲有力的行草作品,那冷峻凝重、独具风貌的魏碑体作品,赢得了日本朋友的热烈称赞。日本友人争相收藏薄师禹的作品,说他“书韵醉九州,翰墨传真情”。特别是薄师禹左笔反书的“白云无根”隶书,使日本书道爱好者大开眼界。
“千流归海域,高路入云端” 。有人评价说,他在创作时特别注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毫端宣泄感情和流露个性。所以,“每看他的作品,使人想起关中壮汉,根基深厚而充满力量,风貌淳朴而意趣不凡。也会使人想到秦地山川,气度雄浑而充满力量,韵致凝重而闲雅。”虽然薄师禹的书法技艺已炉火纯青,但他还是每日临池不辍,笔耕砚田,墨海求索,并不断地从百家的哲学、美学、文学等理论中汲取营养,追求书法艺术品位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