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班姓网 > 班氏名人 班氏名人

箴尹斗克黄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班姓展区

斗克黄是楚国第十四代国君若敖的玄孙,楚国著名令尹斗子文的孙子。其父斗班曾任申公、令尹等职,是中华班姓的始祖。那么斗克黄就是中华班姓的二世祖。他出生于其祖父和父亲扫灭黄国的公元前648年,为庆祝其祖、父扫灭黄国的胜利,楚成王赐名斗克黄。

斗克黄年幼时即从名师求学,稍长即以其祖、父为榜样,胸怀满腔报国热情。公元前617年其父斗班受工尹蔿贾的诬陷被杀,穆王便以斗克黄为箴尹主管外交工作。

斗克黄就任箴尹,首先选拔了一百名外交人员进行培训后,派往各国,进行外交活动,收集各国情报,一时楚国情报人员遍天下。各国发生的大事楚国很快就能知道。

穆王十年,即公元617年,从秦国返回的情报说秦王对晋国在淆山聚歼秦军的深仇大恨,发誓要报,两国已势同水火;从晋国返回的情报说晋灵公初立,年轻无为,缺少争霸中原的雄心,国内大臣均为晋国援郑迟缓而争论不休;从宋国返回的情报说明宋昭公初立,内政外交亟待整顿。斗克黄收集起来,认为伐宋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并建议先召集郑国、陈国、糜子和蔡国国君蔡庄候会盟后一起发兵。

楚穆王根据斗克黄的建议于当年十月首先在息县会盟郑国、陈国的国君,然后一同赴厥貉(今河南项城县)会盟糜国和蔡国国君,共商出兵伐宋大计。

宋昭公得到消息后诚惶诚恐,为免国民生灵涂炭,他打着慰问楚穆王的旗号,亲自到厥貉去主动请求归服。并以一国之尊亲自作向导,陪同楚穆王到一个叫孟渚(今河南商丘市东北)的地方去围猎。古时的诸侯们围猎犹如行军打仗。宋昭公虽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但却忘了带取火的工具,影响了打猎,楚穆王命大夫王孙子舟(申舟)责打了替宋昭公驾车的御手,并将其在军中示众,以此法来代替宋昭公受罚。受此大辱,宋昭公虽然心生怨恨,但却慑于楚国兵威,唯有隐忍而已,不便发作。

糜国(今湖北与陕西交界之处)本来参加了厥貉会盟,也同意了讨伐宋国的建议,但糜君心中根本不愿为楚国北上火中取粟,中途反悔归国。引起了楚穆王的震怒。楚穆王在次年即公元前616年派大将成大心兴兵伐糜,先后败糜兵于堵阳,防堵(今湖北房县)等地,兵锋直指糜国都城锡穴(今陕西白河东南)。

楚穆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卒,其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鉴于国内若敖氏权势熏天,和其他王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庄王就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以观忠奸,等待时机。后来被乘机作乱的斗克和公子燮劫持逃往商密,斗克黄帮助受命平叛的叔糜定下计策,在庐邑大夫庐戢梨的帮助下平定了叛乱。后来情况明了以后,庄王重新上朝,果断的“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把令尹斗越椒的权力一分为三,朝中面貌为之一新,但却引起了斗越椒的仇恨。

公元前610年(楚庄王4年)楚国发生大范围的严重饥荒,南方的群蛮、百濮、及庸国又乘机作乱。一时危机四伏,大臣多数议论迁都长坂,只有斗克黄和司马蔿贾坚持“迁都不如出击”,被庄王采纳,果然群蛮百濮一击即溃,只有庸国势力较强,斗克黄又帮助庄王制定了借兵秦、巴结盟百濮,弱师骄庸,然后分路重击的妙计。一鼓作气灭了庸国,稳定了大局。

公元前605年(庄王9年)庄王率兵讨伐陆浑之戎,就在他豪情满怀的观兵周疆,问鼎轻重的时候,斗克黄的堂叔、令尹斗越椒发动了叛乱,在平定的过程中,若敖氏也被剿灭全族。 

在斗越椒叛乱之前,庄王派斗克黄出使齐秦两国,回来走到宋国听到越椒作乱,若敖氏被灭的噩耗。跟随他的人都劝他不可回国。而克黄却说“抛弃君王的使命,谁会收留我,君为天,天命可弃吗。天责可逃吗?”毅然回国,到箴尹官衙述职以后,自投有司请死。

这一日,忽有司刑之官前来报告说“有越椒的族人,箴尹斗克黄要自投监狱,不好定夺。特来请示。” 

庄王遂想起,斗氏一门虽被杀绝,但是还有不避死亡的豪杰之士,也算一门忠烈,今天倒要叫来问问。

遂令传见。斗克黄见了庄王,双膝跪倒,说道“不忠不孝之臣斗克黄,拜见大王。”

庄王说:“你如何不忠,又如何不孝?”

克黄说:“斗越椒在初生时,便有熊虎之貌,豺狼之声,臣的祖父子文,要杀掉他。曾祖父和二祖父都不允许。祖父非常伤心地说:狼子野心,可以养吗?及至临终,又把全家老小叫到跟前,说将来越椒执政,定有不臣之心,必招灭族之祸。要我们迅速逃离楚国,不然就要遭鱼池之殃。臣枉立于世上,斗越椒叛乱,不能参加平叛,就是不忠;越椒执政,家父和我世受国恩,不忍离开生我养我的楚国,不能执行祖父的遗嘱,便是不孝。但既然不幸生为叛逆之族,又不幸违了先祖之训,便是不忠、不孝,乃是其罪当死!何敢逃刑?”

庄王闻听了,亦是十分感动。因说道“你不弃君命,不避死亡,坚持回国,述职后自囚于有司请死,就是忠;能和越椒分开界限,就是大义。你和越椒真是有天壤之别,一个谋叛国家,一个忠君爱国。况且你的祖父子文真是神仙般的人,居然能预料得这般深远。你斗家世代有大功于楚,几世刚烈追随,已所剩无几。若不全上一脉,寡人又有何面目去见你斗氏先人?况且斗越椒谋反虽然该诛,但被流言挑拨逼迫,却也是一因。说起来,寡人之离国也有考虑不周之处。处置上也有欠妥,是以叛乱斗起,将士们对斗氏家族充满仇恨,镇压起来,来不及区分参加没有参加暴乱,采用了一概斩杀的做法,那时寡人尚未回都,所以你的亲属也都蒙冤被害,对此,孤王也很痛心。你既有忠心,想来会原谅寡人的。没收的财产可以发还,再从以寡人宫中给你选一名宫女作为妻子,寡人今天特令赦汝之罪,仍可继续领任箴尹之职,今后,汝可改名斗生。预示你已经重生,就可以放下包袱,努力为国尽忠了。”

斗克黄再拜道:“臣感谢大王,天高地厚之恩,愿终生侍奉大王,虽肝脑涂地,决不懊悔。”

斗克黄遂与庄王所赐的宫女结婚。于公元前603年生下一个男婴,取名斗弃疾。他就是中华班姓的三世祖。

斗克黄不愧为一个资身的外交家,公元前598年(即楚庄王16年)秋天,斗克黄从陈国收集的情报称:陈国国君陈灵公是一个荒淫无耻之徒,与大臣孔宁、仪行父一起与夏姬(郑穆公之女,陈大夫御叔之妻)通奸,他们三人还穿着夏姬的汗衣,“以戏于朝”。大夫泄冶谏阻,反而被杀。这件事影响很坏,过一年,即公元前599年(楚庄王十五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变本加厉,竟然在夏姬家喝酒取乐,以“其子象谁?”开玩笑。此时,夏姬之子夏征舒已年长成人,并且当了陈国上卿,见此情景,恼羞成怒,遂射杀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奔楚,陈灵公太子午奔晋。夏征舒自立为君。

斗克黄经整理后报与庄王,建议乘机伐陈。庄王觉得伐陈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就采纳克黄的建议,联合郑国再一次举兵伐陈。攻入陈国之后,杀夏征舒,灭了陈国,设立陈县。百官皆来祝贺。

时楚大夫申叔,出使齐国,往陈述职。斗克黄见之,告以灭陈设县之事。克黄说道:“大夫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现在灭陈会失信于诸侯,不如存陈反而更好。”

申叔说:“你为何不加谏阻?”

克黄道:“众臣都来祝贺,我人微言轻,谏之无益,听说大夫将到,留待大夫劝谏,更易于为大王接受。”申叔然之。

后申叔复命而退,对灭陈设县一事不加祝贺。楚庄王使人责问其故,申叔答道:“夏征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伐并杀了他,是大王主持大义的表现。吾听有人说:‘有人牵牛践踏了别人的田地,田地所有者因此而夺其之牛。’牵牛践踏别人田地的人,大家相信是有罪了;而夺其之牛,处罚不就过重了吗!诸侯之所以跟随大王攻陈,是因为陈国有罪。而今楚国贪图其地,灭其国而设县,岂不是和蹊田夺牛一样吗!讨伐陈国时使用诸侯,得到土地财富归之于自己,大王这样做是失信于诸侯,诸侯必将离楚国而去,我哭还来不及,有什么可贺的?”

来人以申叔以“蹊田夺牛”的故事告诉楚庄王,行义讨伐乱国之臣,诸侯是欢迎的,如因此而贪其地灭其国,则又会失去诸侯。楚庄王听后立时清醒过来,高兴地说:“好啊!这个道理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啊!”随即下令恢复了陈国,迎陈灵公子午为国君,是为陈成公。孔宁、仪行父也被送回陈国。为显耀武功,庄王又从陈国每乡取一人,集居在一起,谓之夏洲。(据《清一统志》说,其地在今湖北汉阳以北)。

楚庄王灭陈后又恢复陈国一事,当时影响很大,受到普遍称赞。如《淮南子·人间训》载:“诸侯闻之,皆朝于楚。”《孔子家语·好生》记载:“孔子读史至楚复陈,喟然叹道:‘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但多不知是斗克黄从中做了工作啊!

中华班姓二世祖斗克黄,生于楚国著名令尹斗子文灭黄的公元前648年,死于何时、葬于何地历史未见记载。

据考古发现,河南省淅川县发现楚国箴尹斗克黄墓。距离子庚墓仅仅400米。

此墓所在地方的现代名称叫和尚岭,已经淹没在丹江水库中的这座丘陵是怎么跟和尚扯上关系的,已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大概是因为距离下寺不远吧。但从发掘的楚墓看,这里叫做“鸳鸯岭”似乎更合适。和尚岭楚墓群中有两座大型墓葬,一座发掘出有“克黄”铭文的升鼎等大量青铜器,9米外的另一座墓葬出土了编钟等青铜精品,墓中的骨架被鉴定为30来岁的女性。有专家通过铭文考证,这两座墓的主人是楚庄王的箴尹斗克黄和他的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