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凌姓网 > 凌氏名人 凌氏名人

明朝学者、官员凌濛初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凌姓展区


人物简介

凌濛初(1580~1644) 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12岁入学,18岁补廪膳生,55岁以优贡授上海县丞,63岁任徐州通判,并分署房村。明末农民军起,他与之对抗,最后呕血而死。

据《浙江通志》,凌家祖先世代为官。高祖凌敷,曾祖凌震,祖父凌约言(嘉靖十九年进士),叔父凌稚隆,父亲凌迪知,代有闻人。其父叔辈始事编刻,成为当时颇富盛名的书刻家。

凌濛初是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


生平简介

凌濛初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十二岁入学补弟子员(县学生),屡试不中。十八岁补廪膳生,五中副车(乡试的副榜贡生),因而郁郁不得志。和“三言”作者冯梦龙皆以科场不顺,最后转向著述。

崇祯七年(1634年)五十五岁以副贡选任上海县丞,管理海防事务,任职期间清理盐场积弊,颇有政声。

崇祯十五年擢徐州判官并分署房村,去任前“卧辙攀辕,涕泣阻道者,踵相接也”。时值李自成起义,明将何腾蛟备兵于淮、徐,慕凌潆初才名,徵于幕下,凌濛初献策进“剿寇十策”,后又趁农民军新败,单骑入农民军劝说接受招安,有功,授为楚中监军佥事。凌濛初未赴任,仍留房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起攻打徐州,入何腾蛟幕下,参与镇压,后在房村被李自成军包围,拒绝投降,忧愤呕血而死,享年65岁。


主要著作

刻书作品

凌濛初为代表的凌家为江南刻书名家,技艺精湛,有双色、多色套印,与湖州闵家齐名于世。刻书重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孟浩然诗集》、《孟东野集》、《西厢记》、《琵琶记》、《红拂记》、《虬髯客传》、《东坡书传》等,多达20余种。

文学作品

作为文学家,凌濛初一生著述极丰。有杂剧《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13种;传奇《衫襟记》、《合剑记》、《雪荷记》3种;经学和史学著作《圣门传诗嫡冢》、《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战国策概》等;文艺评论著作有《西厢记五本解证》、《南音之籁》、《燕筑讴》等;其它还有《赢腾三札》、《荡栉后录》、《国门集》、《国门乙集》、《鸡讲斋诗文》、《已编蠹涏》、《东坡禅喜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惑溺供》等。

代表作品

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是他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与二刻,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两书,简称“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两书各40卷,其中“二刻”第23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重复。“二刻”的第40卷则是杂剧《宋公明闹元宵》。因此,“二拍”实有小说78篇。

“二拍”共收拟话本小说78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的创作,同时寓有劝惩之意。小说取材十分广泛,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描写了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有许多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黑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凌潆初也是中国创作拟话本小说最多的一个作家。

明代抱瓮老人(真名不详)鉴于“三言”、“二拍”卷帙浩繁,不易购得,且良莠不齐,故选出其中佳作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大获读者的欢迎。

小说价值

凌濛初所作短篇小说,虽多取材自《太平广记》及《夷坚志》等旧籍,但是作者的改编、创造能力,赋予了旧材料全新的生命。往往本事在原书中不过数十字,仅在记叙旧闻,了无意趣,经过凌潆初的改写,则成为文情并茂的数千字,抒情写景,引人入胜。


人物评价

凌濛初出生在吴兴织里镇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这个地方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明皇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满族人的侵略,面对这一切,文人无法也无力去改变什么,只能用文字来麻醉自己。凌濛初才华横溢,一生著作极多,小说、诗歌、戏剧、传奇、文学评论、史传、戏曲几乎文学所有领域他都涉及。但让他从一个文人上升到一个大师,一本书就够了—《拍案惊奇》。 《拍案惊奇》分一、二两部,分别为《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内容涉及男女自由恋爱、商人、社会、官员四大内容78篇小说。其中在对于商人与商业的描写上,他视经商为正道,认为商人的地位要高于文人。赞扬了人们通过经商致富。这在重农轻商的当时是具有很大的先进性的。除了对商业表示支持之外,《拍案惊奇》也肯定了人们对于情欲的积极追求。作为明朝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拍案惊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表现了尊重个性,反抗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这是其现实主义精神最可贵之处。《拍案惊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其撷取的社会内容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17世纪中国正在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的普通要求和思想情感。这就是《拍案惊奇》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