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黎姓网 > 黎氏名人 黎氏名人

著名书画家黎简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黎姓展区
简要介绍:黎简(1747年6月30日~1799年12月3日),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乾隆五十四年拔贡。诗画书称三绝,诗学李贺、黄庭坚,刻求新颖,书得晋人意。性喜山水,与张如芝、谢兰生、罗天池并称为粤东四大家。有《五百四峰草堂诗文钞》、《药烟阁词钞》等。本    名:黎简  

别    称: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  

字    号:简民,一字未裁  

所处时代:清朝乾隆年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广西南宁  

出生时间:1747年6月30日  

去世时间:1799年12月3日  

主要作品:《五百四峰草堂诗文钞》、《药烟阁词钞》等  

主要成就:诗、书、画、印四绝  

简介  

黎简原籍广东顺德,其父来南宁经商,娶当地大族雷氏女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简生于广西南宁,年轻时往来广东、广西间。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黎简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号“狂简”。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擅长篆刻,号称“四绝”。

一生未出仕,靠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生活比较清贫。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曰竹平安馆。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众香阁、曰药烟堂、曰五百四峰。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一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

黎简号称诗、书、画、印四绝,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且影响至中原。他一生虽然足迹未出岭南,但中年时诗画名气已远播中原。其诗以境新、句奇、意深、情真而独树一帜。但是,这位出色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没有位置,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引起权威文学研究者的注意,收入《中国文学史》中。 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五百四峰堂续集》、《药烟阁词钞》,戏曲《芙蓉亭》等。

诗从学李贺、黄庭坚入手,刻意求新,极“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诗传》)之致,能自树一格。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称:“其诗由山谷(黄庭坚)入杜,而取炼于大谢(灵运),取劲于昌黎(韩愈),取幽于长吉(李贺),取艳于玉溪(李商隐),取瘦于东野(孟郊),取僻于阆仙(贾岛)。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为其二樵之诗”。他的记游、题赠之作较多。不少诗描绘了两广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如《藤县》、《白马角》、《龙门滩》、《邕州》、《白鹤观登五龙潭上玉女峰》、《冲虚观至朱明洞》、《浴日亭》、《江南岸蕉园歌》等。也有少数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如《田中歌》,反映少数民族的风习,如《歌节》、《大排三十八韵》等。

其书法,意志追晋人,中年兼学李北海,晚年写苏黄两家为多,隶书真追《礼器》、《熹平石经》,传世书法作品甚丰,显示了他在书法上的不断追求。肇庆七星岩石室岩洞内有他的《南服陨石》刻石,隶书体,秀劲舒放,纵横跌宕,属黎书上品。

黎简工山水,早年粗犷、率意的用笔,侧重写生的表现,则多属效法明末清初的广东先哲。中年临摹倪云林、石涛作品,几可达到与真迹无异的境地。由近及远地求索,融古汇今地创新,师自前人,不囿于前人,始终是黎简所遵循的山水画创作主线。在这种意识指导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会有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而且,由于他是以绝无“甜赖”气的元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的技法,作为其创法的基调,又兼具乾隆盛世艺术所惯有的平稳、温润,对曾被扬州八怪个性化花鸟画震撼过的人们来说,黎简这种挑战主流派的山水画,又是一次新的震撼。

黎简的篆刻,虽然属他诗书画的“余事”,但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才思敏捷未裁居士。他的篆刻,得汉人神髓,参以己意,作品淳厚苍雄,意格甚高,自成面目。自刻图章曰“小子狂简”,刀法峻傥。又能治铜印。1962年,麦华三等辑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1册。

史载  

黎简,字简民,顺德人。十岁能诗。益都李文藻令朝阳,见简诗,曰:“必传之作也。”劝令就试。学使李调元得其拟昌黎石鼎联句,奇赏之。补弟子员,人号之曰黎石鼎。久之,膺选拔。寻丁外艰,遂终于家,足不逾岭。海内名流,钦其高节。袁枚负盛名,游罗浮,邀与相见,谢不往也。著五百四峰草堂诗文抄。所与交同邑张锦芳、黄丹书,番禺吕坚皆以诗名。(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