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况姓网 > 况氏名人 况氏名人

经济师况浩文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况姓展区


况浩文

1950—1952年在西南革大一期学习,后分配到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任参谋,1955年转业至重庆市二工业局任党组秘书,1959年任市化工局秘书副科长。

文革中遭受迫害,长期无正式工作,文革结束后恢复正常生活后,历任重庆化工局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化肥矿山公司副经理,重庆市外贸局长兼党组书记,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重庆市委第五、六届委员,重庆长发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况浩文 - 作品《一双绣花鞋》

曾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被称为“‘文革’地下文学第一书”。2002年8月,该小说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2003年1月,二十集同名电视剧在重庆开拍;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人们对这部作品依然如此感兴趣,这是《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年过七旬的老作家况浩文始料不及的。

《一双绣花鞋》从1958年创作完稿到2002年正式出版,历尽劫难,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风云在况老眼里折射、激荡,历历在目。

1955年5月,25岁的况浩文从西南公安部队司令部侦察处转业到重庆工业局,从事肃反和审干工作。从小喜爱文学的况浩文面对复杂尖锐的肃反工作和接触到的大量审干素材,萌生了创作一部反特侦探小说的想法。

一次外调的奇特经历启迪了他的思路;那次他和局里几位同志到外地调研情况。在火车上,为排遣寂寞,他们打起了扑克。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扑克满车厢乱飞,等他们好不容易收拾起来时,发现少了一张红桃Q!找呀,找呀,怎么也找不到。正在失望之际,车厢角落里一位农妇装束的中年妇女用流利的英语说:“Heart  Queen。”念过英文的况浩文心里一震: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一定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当时正在肃反后期,这一带有某种巧合意味的奇特经历电光石火般烙入况浩文的记忆。他以这一经历为由头,将地点转移到云南公安边防前线,以边防检查站站长为主公,讲述检查站长在一次偶然的出差旅行中,机智地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女特务,然后顺藤摸瓜,层层剥茧,巧妙破获一个潜伏的特务组织的侦探故事。

小说文字简约,只有两万多字,但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题目取名为《南岭之鹰》。他将自己的心血之作寄给重庆出版社。

三个月后,他收到了重庆出版社寄来的一本书。在这本名为《夜半铃声》的小说集里,他赫然发现了自己的作品:《南岭之鹰》,作者况浩文!

时隔不久,重庆出版社的王文琛主任约况浩文到出版社面谈。他高度评价《南岭之鹰》的创作结构和技巧,王文琛指出:“反特故事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文艺创作的重点,也是读者十分喜爱的创作题材;而你的反特故事很有人情味!”他请况浩文再构思一部有重庆本土特色,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惊险刺激,情节跌宕起伏的反特侦探小说。

况浩文受到鼓舞,欣然领命;在那些日子里,况浩文脑海中反复闪现他身边的优秀公安民警和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地下党的形象。那些叱咤风云的地下党领导人,如今正是他的上级领导。他工作的重庆工工业局局长就是传说中川东游击队令特务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他办公室的主任刘文凯同志,新中国成立前是重庆牛奶场的老板,而这个牛奶场就是地下党的重要据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况浩文耳濡目染,脑海中迭现出一幅幅重庆解放前我地下党与敌特巧妙周旋的惊险场面。

1951年初,况浩文在重庆南岸参加“3·13”大逮捕中的一个惊险场面,成为点燃他创作灵感的导火线。当天凌晨,他带领一个加强班的战士到南岸龙门浩地区逮捕十一名反动政权基础的骨干分子。在逮捕一个“一贯道”(邪教组织)的点传师时,他拿着手电,在狭窄昏暗的屋内搜查。当他的手电光照射到一个老旧的穿衣柜时,突然发现穿衣柜下有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这鞋似乎还动了一下。况浩文立即持枪侧身扑入柜内,结果虚惊一场。

这个场面一直久久萦绕在况浩文的脑海里。“一双绣花鞋”成为诡秘、惊险和某种神秘情调的象征。他蓦然一惊:“对了,这就是我惊险侦探小说的序幕。”

1958年,况浩文利用周末时间动笔创作侦探小说《在茫茫的夜色后面》(后更名为《一双绣花鞋》)。 [1]

况浩文 - 电视剧《一双绣花鞋》

作品

作品图册

电视剧“绣花鞋”有硬伤

据了解,《一双绣花鞋》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等10多种形式,也被全国200多个剧团翻版成10多个剧种在舞台上演出。对于昨晚开播的电视剧况浩文并没有一个劲地“说好话”,反而挑起了刺。“电视剧的剧本自己已经看了三遍,感觉理念很新,但立意不足,有不少硬伤。例如,服装颜色,我当时当侦察员,穿的军装是土黄色,而在该剧中服装颜色一下子变成了绿色军装,还有领章,当时该剧导演给我的理由是查证档案的结果。手抄本《一双绣花鞋》是反映国共两党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智慧的对抗、才华的拼搏和胆识的决斗,反映的层次很高,但电视剧的层次似乎还欠一点火候。也许是改动太多的后遗症吧,6万字的小说改编成20集的电视剧真的确实太难了。”一番挑刺之后,况浩文才终于想起该剧的优点,“几个演员演得不错,像钱勇夫,孙俪。”

《一双绣花鞋》已无原版

谈起在文革时期流传很广的手抄本《一双绣花鞋》的创作,况浩文不无辛酸地向记者道来,“我当时写了四本小说,在文革期间被关了40天,算下来就是写一本小说就被关10天,当时《一双绣花鞋》还被中央文革小组批为‘特大毒草’,当时我的心里真怨啊。”昨日,况浩文也带来了一本手抄本,但他坦言,已经不是“原版”了。“中央文革小组当年为《一双绣花鞋》展开全国收缴,原版手抄本当时也被没收了,还好我留了个心眼,又配了一套藏在了乡下弟弟家。之后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一本配套版本。”

揭开当年写作“谜底”

《一双绣花鞋》的写作对读者来说一直是谜,况浩文昨日揭开了“谜底”:1951年3月13日清晨,自己接到了上级进行重庆大逮捕的命令,在进行例行搜查的时候,一手提枪,一手拿着手电筒的自己,突然在一间屋子的穿衣镜下面看见一双黑底白花的绣花鞋,当时绣花鞋仿佛还动了动,“这一瞬间的感受对我来说影响实在太强烈太深刻了,于是我写下了中篇小说《在茫茫夜色的后面》,那种恐怖的画面也成了后来改编电影、电视的开场白。”后来嫌其书名太长太雅,就改为《一双绣花鞋》了。[2]

况浩文 - 《一双绣花鞋》的姊妹篇《风荷》

作品

作品图册

时隔50年,《一双绣花鞋》的作者况浩文再度创作出版了该书的姊妹篇《风荷》。况浩文接受专访时透露,他为创作这部反映川东地下党工作的作品,一度失明。今年78岁的况浩文已是满头银发,但说话中气十足,况浩文还幽默地说:“再过两年我就是80后了。”

况浩文解放后曾一度与数十位曾是川东地下党的老同志共事,这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况浩文说,退休后,一直想创作一部描写川东地下党工作的小说。而真正促使他动笔的,是一位已去世的老友。老友曾是华蓥山地下党员,希望况浩文能创作一部反映地下党在经济战线工作的小说。况浩文说,老友弥留之际,再次提出写书之事。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已说不出话的老友拱手作揖。“我写此书,是还老友的遗愿。”况老感叹。

2006年5月况浩文正式动笔,每天8个小时以上的连续创作,导致他角膜炎突然性发作,疼痛不已,不但看不到东西,连眼睛都睁不开,入院治疗1个多月,才逐渐恢复。经过2年时间,三易其稿,《风荷》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原型是“双枪老太婆”

况浩文说,创作《一双绣花鞋》时,他才28岁,凭着年轻气盛,仅半年就把这部小说写成,根本没想到后来的盛行。50年后,78岁的他又写了《风荷》。两部小说是姊妹篇,但况浩文觉得它们之间有很大不同。

《一双绣花鞋》是一部反特的军事题材小说,而《风荷》讲述的是财经战线上的情报斗争,与普通人的生活更近。况浩文说,《风荷》中主人公慕容纾的原型,与《红岩》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是同一个人,况浩文曾担任她的秘书达8年之久。 [3]

况浩文 - 作品

著有《一双绣花鞋》、《南岭之鹰》、《宝笈疑云》、《麒麟花》、《企业家》、《风荷》等中、长篇小说及电影文学剧本。《一双绣花鞋》在文革中以手抄本形式在国内广泛传抄。文革后,先被改编成电影《雾都茫茫》,后又两次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C—3计划》及《一双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