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况天,元末人,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区)人士,身九尺,体壮。祖父为说书先生,父亲为买卖人。自小听祖父的评书长大,立志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在元末的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为红巾军精神领袖彭莹玉的大弟子,教内辈分为"普"。取名况普天。早期红巾军悍将。
元帝至元四年(1338年)况普天与其师兄周子旺在袁州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背心皆书"佛"字,以为有"佛"字,刀兵不能伤;扶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况普天行平章事。起义失败后,子旺死,况普天和师傅彭莹玉"逃淮西,淮民闻其风,以故争庇之,虽有司严捕,卒不能获"。此后,跟随彭莹玉在淮西一带继续秘密传教近十年,"劝人念弥勒佛号,遇夜燃火炬名香,会偈礼拜",广受信徒,遍及江淮地区。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八月,况普天跟随彭莹玉投靠师兄麻城人邹普胜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事,响应刘福通;攻占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位蕲春县东北)后建立政权,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
1352年二月,彭莹玉率领况普天带领红巾军占领江州(今江西九讧),杀了曾作诗咒骂红军的江州路管李黼。接着攻克南康(今江西星子)、饶州(今江西鄱阳)、信州(今讧西上饶)。四月,进入安徽境内,占领婺源、黟县、休宁和徽州(今安徽歙县)。在这附近,与汪同、程国胜、俞茂等地主阶级武装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六月,彭莹玉、项普略,率军突破昱岭关,进入浙江,况普天西进进攻赣西,克瑞州府,袁州府,吉安。七月,彭莹玉、项普略攻克江浙行省首府杭州。十月,项普略被杀,彭莹玉败退江西。
1353年春,彭莹玉再败退到况普天部,但况部亦处境不顺,十几个府县都已丢失,只剩瑞州府高安县(今高安市)凭借城高墙厚,做殊死抵抗。到这一年的十一月,元军包围瑞州,彭莹玉和况普天、闵总管等红巾军将领进行了英勇的保卫战,城破后,壮烈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