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嵇姓网 > 嵇氏名人 嵇氏名人

南宋正骨科医生嵇清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嵇姓展区


嵇清是一位中国南宋事情的正骨科医生,祖籍河南开封,出身医药世家,自幼随父习医,得世传治疗骨损金疮秘术。


个人经历

嵇清,南宋正骨科医生,字仁伯,原籍汴京(今开封)。宋室南渡后,迁居临安府仁和(今浙江杭州)。嵇清出身医药世家,自幼随父习医,得世传治疗骨损金疮秘术。北宋末年,金军屡犯中原,伤残军民无数。嵇清与父亲一起行医民间,救治活者很多,因此名声渐著。其父随高宗南渡时(1126年),救治戎马践伤者甚众。金军将帅听说其医术高明后,强请嵇清随军治伤,被他拒绝。后乘乱南逃,定居临安府城。清承家学亦精骨伤秘术。年不满二十即接任父职,凡宫中有骨折者,他医莫能治,皆能整复如初,故倍受敬重。宋室闻知其事后,命操旧业,召为御医。执掌太医院事,当时宫中有人肱骨骨折,御医中无人能治,后嵇清手到病除。孝宗喜习骑射,常有损伤,全仰嵇清妙手诊治,始得无患。因此,得到朝廷内外的赞许,称他“续断起废,辄见奇效”。卒于官。后世每称“嵇接骨”。后裔嵇胜有医名。

  《两浙名贤录》:字仁伯,世传秘术,善疗金疮骨损。初父自汴扈跸南渡,时方戎马蹂躏,全活其众。清年未冠,早谙先业,宫中有患折肱者,他医莫措,请为整治,完好如昔,禁掖诧曰:小小嵇清,能接骨耶?寿皇躬亲骑射,时有误损,应期而瘳,中外益重之。先是大江以南,良医固鲜,正骨一科,尤所罕睹,清著名,日有扶疾就视者,续断起废,辄见奇效。其后嵇胜者,侍明武庙以杂科显,掌院事,卒于官,至今称嵇接骨焉。[2]

    按《仁和县志》:嵇清,字仁伯,世传秘术,善疗金疮骨损,父初由汴扈跸南渡,时方戎马蹂躏,全活甚众。及北兵入寇,帅臣请俱值兵溃,因失所在,事闻,命清摄职。年未冠,早谙先业,已而宫中有患折肱者,他医莫措清为整治,完好如昔。禁掖诧曰:小小嵇真能接骨耶?寿皇躬亲骑射,时有悞损,应期而瘳,中外益重之。先是大江以南,良医固鲜正骨一科,尤所罕覩,清既著名,日有扶疾就视者,续断起废,輙见奇效。其后嵇胜者,侍明武庙以杂科显掌院事,卒于官,至今称嵇接骨焉。

    嵇接骨桥河下,是今上城区一条小路。巷以桥名,桥又以医名。因南宋时骨科医生嵇清为孝宗接骨治愈,孝宗为他所造之桥而得名。嵇清,字仁伯,其父由汴扈跸南渡,为仁和人(今杭州市),南宋骨科名医,家传正骨秘术,熟谙金疮骨损正骨之术。于京师州桥旁开设骨科医药店,医术精湛,百姓誉为“嵇接骨”。一日,孝宗皇帝训练骑射,不慎跌落,摔断踝骨,御医束手无策,有人便推荐了嵇清,孝宗随即召他入宫急诊。嵇清驾轻就熟,妙手回春,孝宗之骨折很快就痊愈了。皇上封他为医官,酬赐金银而不受,请求敕造一桥以通中河方便百姓。孝宗欣然允诺,随即命工部主持此事。不久,一座古朴雅致的石拱小桥便横跨于中河之上,称“嵇接骨桥”,桥下小巷即名为“嵇接骨桥河下”。此桥虽多次重建,但桥名至今沿呼。嵇家后代中不少继承祖传医术,在明代正德元年(1606年)嵇胜也因医术高明,升任为明代御医,不久升为院判,即负责官员。[6]

    传说,嵇清年纪大了,就在山阴(今绍兴)定居。由于骨伤病人较多,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家人又不在身边,于是就招收了几个学徒作帮手。这几个学徒出师后又分别收门传授稽清的骨伤科技术,就这样师徒相授数十代,经历了八百余年,至今在浙东一带仍很有影响。因为骨伤病人不易行动,嵇氏传人大都经常主动去各地“巡医”,方便患者就治。只是每逢农历三、六、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日才在绍兴的诊所接治病人,后来当地的老百姓就把嵇氏伤科称作“三六九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