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锡鲁,字海门,山东郓城西南二十里季庄村人,生于1823年,卒于1860年,邑庠生、任郓城守营正堂、兼兖州、寿张、东阿、东昌、阳谷等十一县团练总团长,阵亡于咸丰十年(1860年) 九月二十四日, 赐恤中宪大夫衔,世袭云骑尉侯捕千总衔。
锡鲁自幼习文尚武,生性豪杰,力大无穷,惯使大刀,被人们誉“季大刀”,据说他所用大刀常人拿不动、铁弓无人拉得开,有刀挑鞋线断,脚面不受损之神功。他行侠仗义,深受百姓爱戴,乡里恶霸贼首闻之丧胆。十八岁时因与离季庄一里之遥的宋花园村宋三贵比武获胜,名噪一时。 宋三贵,鲁西南著名拳师,徒弟数百,此人膀大身阔,武艺高强,尤其外家功夫相当厉害,被人们誉为“宋铁掌”,因与锡鲁拳派不同,很想与其切磋武艺.锡鲁应约,二人便在二村中间的打麦场上比武,比武之日,十里八乡,人涌而至,各路拳师,聚集如云。比武前两人约定,不比器械,只比拳脚。
比武开始,鼓声震天,三贵仗着体壮功硬,凶猛进攻, 锡鲁左躲右闪,四两拨千斤。两人打的难分难解,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三贵猛攻不下,力气渐衰,锡鲁见机已到,大吼一声,飞起一脚,将三贵踢倒在地。众人喝彩, 锡鲁上前将三贵扶起,三贵拜服,两人日后成为好友。两门拳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发扬光大,以致高手倍出,后为保卫大垓子立下功劳.
锡鲁疾恶如仇,好打不平。后村有一恶壮欺压良善,横行乡里,有数条命案在身,州县缉拿,其潜逃于东北(黑龙江省)数年后夜归, 锡鲁闻知,黎明跃马提刀,堵其家门。恶壮出门,笑脸相迎,问鲁何干?鲁怒不答,手起刀落,恶壮人头落地,其眼睛还眨巴数眨巴,嘴唇还抽动几抽动。锡鲁刀挑人头,飞奔县衙。
锡鲁平日广交英雄豪杰,尤与郓东李楼豪杰李柏温为挚友,李柏温,满腹经纶,文武双全,《郓城县志》尚书二人英迹,至今郓东还传:季锡鲁能砍能杀,李柏温抗粮不纳之民谣。季、李二英雄常来常往,开怀畅饮,谈古论今,作诗助兴。杨庄集季姓人甚多,离李楼数里之遥,又是季庄通往李楼必经之路,西鲁每去李楼,必到杨庄集季氏本家问候,本家有难,他慷慨相助。
锡鲁所处时代,正值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尤其是鸦片输入,白银外流,更兼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加倍对百姓搜刮剥夺,真可谓:苛捐杂税如牛毛,饥寒交迫民难熬。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暴动起义,土匪趁火打劫,盗贼明抢明夺,真个民不聊生,鸡犬不宁。为此锡鲁组织众乡村民, 带领大家一面习武,保护生命财产;一面高筑围墙, ,以防兵荒马乱。筑墙需要钱财,锡鲁倾其所有。他身先士卒,日夜操劳,把围墙修得高厚坚固,当时围墙以季庄为中心,把八庄围在其内,故季庄得名大垓子季庄,季庄村南有一小王庄在此垓子以内,其人们感到不雅,又为区别于其它王庄,便兴称垓子王庄。围墙建成后,四面八方的乡民来此躲避兵荒,锡鲁均妥善安置,以至郓南一带乡民避免了战祸匪扰。民感其恩,编歌谣颂:不怕狼,不怕虎,但怕季庄季锡鲁,不怕虎,不怕狼,但怕季庄垓子墙。至今季庄童儿,皆能熟颂。
俗话说:“县衙门口往南开,有理无钱难进来”。当时农民身受兵荒、剥削、水涝旱灾之苦,哪有余钱打官司,为此锡鲁组织一些学士豪绅,在季庄东洪福寺庙院内设义衙,不收财钱,按律执法,解决纠纷,除暴安良,使郓南一带民风正、民心安。久之郓北人打官司,也不去县衙,都到洪福寺庙衙去找锡鲁审问, 这样,惹恼了知县和四门老总,便把锡鲁捕入县内,关进大牢,四乡众民闻之,在季庄西三里之遥的飞集(村名)大集上将知县岳父大卸八块,抬着尸体大闹公堂,此事惊动了朝廷重臣、一代枭雄僧王----僧格林沁,他闻此事,提笔疾书,派心腹快马至郓邑,知县见信,放鲁还乡。
当时黄河不断决口,民众深受水灾之苦,为此, 锡鲁倡导当地绅士捐款集资,带领乡民筑堤防洪,使乡民免除了水灾,剩余银两,牛知县坚持要与锡鲁平分,鲁说:你那一半拿走,我这一半上交。知县畏之,他们便把部分银两分给当地贫穷乡民;剩余银两全部上交济南知府。济南知府亲自迎接,筵席上高度评赞。后知府将鲁功迹奏明朝廷,朝廷封官,鲁谢绝。乡民们不忘锡鲁功绩,分别在黄河堤下五岔路口和季庄村南路旁为他立了扬名碑,立碑之日,大戏连唱七天。可惜扬名碑已不存在, 且去向不明,据说碑身已被烧断。现季庄村南路旁只有龟碑座尚存。
咸丰十年(1860年)南匪侵郓南,鲁领兵迎战,交战数十日,匪败脱逃,不料在九月二十四日, 锡鲁大雾单身独骑追赶,闯入重围,然犹挥刀斩匪百余人,后右臂被匪砍断. 仍仗剑杀匪,至口吐热血,力竭阵亡,旦众赶到,晚也!一代英雄归天,享年三十七岁。哀哉!国损忠良将,乡失擎天梁。锡鲁丧事隆重,上至朝廷大员,下至黎民百姓,垓子里人山人海,哀声震天。僧格林沁念其忠烈,奏明朝廷,赐恤锡鲁中宪大夫衔,世袭云骑尉侯捕千总衔。
次年四月,匪徒为报前仇,攻破大垓子而入,杀人放火,房舍多为烧毁,而季庄更甚,火蔓五天五夜之久, 锡鲁扬名碑被匪浇油火烧,碑身被烧断,龟碑座龟头被砸烂,幸喜锡鲁家人在好友李柏温保护下逃出火海杀场,隐住在杨庄集季家。大垓子内惨不忍睹,众村民四处逃散,数几年后才返村庄。
锡鲁虽英年仙逝,但他却永远活在郓城人民心中!锡鲁阵亡不久,乡民为了纪念他,编成戏曲进行唱颂,在江苏沛县等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后因戏中有宋花园宋三贵比武之事,对其后代不光彩,故不再演出。锡鲁英迹代代相传,老年人当成故事,讲给孩童们听。如今锡鲁一脉家丁兴旺,学士甚多,据说锡鲁所用大刀二人力抬,埋藏在其第八孙季之清院内。郓城季姓人因他而倍感自豪!这也是华夏季氏之骄傲啊!
正是:祖先季布百姓赞,
前辈锡鲁英名传.
季家多少忠烈士,
留给后人话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