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边姓网 > 边氏名人 边氏名人

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边子珍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边姓展区

个人简介

边子珍,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任,硕士研究生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个人履历

1989.07—1991.04 在伊金霍洛旗三中任教

1991.04—1993.04 在伊金霍洛旗信访办工作

1993.04—1998.03 在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

1998.03—2000.08 任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2000.08—2005.11 任伊金霍洛旗新庙镇党委书记

2005.11—2011.03 任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党委书记

2011.03—2011.04 任伊金霍洛旗旗委办公室副主任

2011.04—2013.04 任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旗委办主任

2013.04—2015.11 任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2015.11—至今 任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任免信息

2015年11月5日上午,伊旗召开副县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市委关于伊旗部分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的决定。市委决定,边子珍同志任伊金霍洛旗委常委。 

2016年6月,继续提名为伊金霍洛旗党委常委候选人。

伊金霍洛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旗相邻,西与乌审旗接壤,南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交界,北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2011年户籍人口16.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78%。


历史沿革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圣主陵园之意,以境内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

伊金霍洛旗由原扎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而成。扎、郡旗所辖地域历代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区。

春秋战国时为林胡活动地域。

秦时属上郡之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讨伐匈奴,收河南地(河套以南鄂尔多斯地区),当时把关中一带叫秦中,把新收复的河南地叫新秦中。

西汉时,为西河郡、上郡等辖境。西河郡辖境,包括今本旗、准格尔旗、西南和陕西北部,山西北部、中部,黄河两岸地区。红庆河古城即西河郡虎猛县为郡西部都尉驻地。上郡辖境,包括伊旗和准格尔旗南部,陕西省西北部地区。

东汉时,仍沿西汉旧制,南匈奴降汉后,为南匈奴各部驻牧地。

三国魏晋南北朝五湖十六国时。先后有河西鲜卑、羌胡、铁弗匈奴等在此驻牧。后赵、前秦曾置朔方郡统辖鄂尔多斯地区,该旗亦在内。

宋辽金元时,宋淳化年间(994年)为消灭党项族,下令毁废夏州城(指统万城)直到宋宝元年(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宝都兴庆府公银川为西夏领域。辽金争而未获。元时,灭西夏后置西夏中心路后复其地属东胜、云内二州及延安路。东胜州设在郡王旗境内(即东胜境),云内州设在神木寨。

明朝时置东胜,明天顺年间废之。

清于顺治六年(1649年)为便于控制陆续归附的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的划分,指定牧场界限,当时划分了六个旗组成伊克昭盟。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高宗(弘历)从乌审旗将近族台吉的平民分为十三苏木,划拨土地,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封定咱拉什为该旗札萨克。从此,伊盟成为7旗。

1914年,归绥改为绥远特别区,札、郡两旗属绥远管辖。民国16年起,札、郡两旗隶属蒙藏委员会管辖。民国25年(1936年)2月,绥境蒙政会在归绥成立,札、郡两旗统属绥境蒙政会管辖。

1958年两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1959年1月15日,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驻地设在新街镇,1964年7月1日迁往阿勒腾席热镇。

2000年,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3个苏木、6个乡。


行政区划

伊金霍洛旗辖7个镇:阿勒腾席热镇、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设札萨克镇、纳林陶亥镇、红庆河镇、苏布尔嘎镇。共有138个嘎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