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艺术家郝石林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郝姓展区
郝石林(1916—2011),号拙翁,著名书画艺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作品多次被选送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郝石林艺术 人物简介
郝石林,号拙翁,1916年7月生于山东莘县,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师从潘天寿、吕凤子、傅抱石、李可染等老师。毕业后即被潘校长推荐任爱国将领冯玉祥私人画师。解放后,从教于济南艺专,哈师大,郑州轻院。先后在重庆、济南、郑州、哈尔滨、上海等地举办书画展。作品多次被选送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芬兰及东南亚诸国展出,并被国内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传记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等20余部典籍。出版专著有《写意画技法》、《梅兰竹菊画法》及《郝石林画集》。河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为其拍摄专题片《蜗斋主人──郝石林教授》、《妙笔丹青写人生》。作品多次获奖并被黄帝陵及杨守敬、郑板桥、吴昌硕、周恩来等人的纪念馆收藏。
大事年表
1916年7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莘县麻寨村一农民家庭。
1925年,就读麻寨村启蒙小学。
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寿张第八乡村师范。
1939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成为潘天寿、吴弗之学生,与吴冠中同学。
1941年,首次荣获“吕凤子先生奖学金”,之后三年连续荣获此殊荣。
1943年,创作《寒窗松鸩》等画,在《大公报》发表《美与人生之我见》。
1944年,担任冯玉祥将军私人画师。
1948年,济南艺专任教,同年参加革命。
1950年,平原省成立,调入新乡市一高任教。
1953年,参加河南美术家协会。
1955年,作品《葡萄》入选首届全国美展。
1961年,任教哈尔滨艺术学院山水课。创作系列国画作品。
1978年,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负责筹建工艺美术系。
1985年,出版《写意画初学技法》、《梅兰竹菊画法》,聘为河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987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同年退休。
1988年,担任《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顾问。
1994年,参加《潘天寿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南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窝斋主人——郝石林教授》。
199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妙笔丹青写人生》(上下集)。任太行书画院院长、中国嵩山少林书画院常务院长。
2011年12月24日病逝享年95岁。
芬兰及东南亚诸国展出,并被国内外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传记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等20余部典籍。
郝石林读大学时期,日本鬼子侵占了大半个中国,许多大城市先后沦陷。重庆成了国民党临时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部门都集中在这座山城,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学者也集中国立艺专——这所全国最高的艺术学府。
丰子恺为郝的题字 在这期间,丰子恺先生曾任过教务长和文艺理论课老师。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翻译家,解放后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的《缘缘堂随笔》,非常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他当时在沙坪庙湾建了一座简陋的小屋,周围栽了一圈刚刚长出绿叶的芭蕉。郝石林曾去那里拜访丰先生两次。当时丰先生45岁,已留着2寸多长的胡须,颇有学者风度。丰先生学识渊博,对人很和气,不论你有什么问题,他都让你满意而归,尤其是艺术方面。在学校,只要看到他不忙时,我就到办公室向他请教艺术问题。
一次,郝石林来到丰先生的办公室,请他指导我仿刻的汉印:“军司马印”和“武德长印”。他看了良久,评论说:“治印先仿汉印,你做得很正确。汉印的艺术风格端庄典雅,浑厚稚拙,古朴雄强。”然后,他又指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他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个小长方形象牙微雕,又递给我一个倍数很高的显微镜。郝石林接过来在镜下一看,格外新奇。微雕上边刻着一首诗,字字清晰,刀法也很娴熟。丰先生让他大开了眼界,教育我天外有天、艺术永无止境的道理,真是用心良苦啊!
第一次郝石林拜访丰先生,他赠我一幅作品《小手》——这幅作品,是以漫画形式来表现的。漫画是丰先生独创的艺术形式,因为在2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漫画这个词。那是1926年,丰先生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不是传统的中国画,却是用毛笔、纸、墨画出来,而且带有讽刺的意味。于是,他给自己的艺术作品起了个诙谐、幽默的名字——“漫画”。他举办“丰子恺漫画作品展”之后,中国的美术史上就有了“漫画”这个词,并成为一个画种。这是丰先生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评价他的作品“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
丰先生送给我的那幅作品上有一棵柳树,一辆儿童车,只看见车内伸出的一只小手,却看不见小孩。这种“贵在藏”的表现方法,简洁而含蓄,妙不可言,读者看后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车内坐的男孩还是女孩?面容是什么模样?孩子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读者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他的书法也别具风格。后来,郝石林还求得丰先生的一幅字。他写了一首自己诗:“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达,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洒慢青。”下面题曰:“石林学弟惠存。壬午之秋书于流离中。子恺印。”
丰先生在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令人难忘。他的散文朴实无华,目光犀利;不经意的凡人小事,如瓜子、筷子、儿童等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物品,都在他的文章里被注入了生命,形成了朝气蓬勃的气象。最厉害的是每篇文章的结尾,他梦笔生花般地笔锋一转,点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出了人生的大哲理,让人回味无穷。日本文坛对他评价很高,称他是中国第一个散文大家。
丰先生是影响郝石林的良师之一。2003年郝石林已86岁高龄,应山东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邀请,在上海举办了“从艺70年回顾展”。丰先生的女儿丰一吟住在上海,亲自来捧场。一吟师妹话语不多,温文尔雅,一派名门之后的气质。
有一次,郝石林画了一幅水波漂渺的小画,江面上几只小舟隐约显现。他把画拿给丰先生,请他指教。他看后很高兴,题了一句鼓励的话,大意是希望他以后多画水,镇灭敌人的烽火。后来,郝石林又请傅抱石先生题字。他在画的空白处题了石涛的一首诗,使他的这张小画更加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