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广东韶关翁源县南浦镇圳头有个建于明末清初的英雄庙(今在广东翁源县南蒲镇圳头村赖屋),纪念的是唐代护君而被御赐英雄称号的赖得公。
赖得——世谱载66世灿公之次子(硕公之孙),字宣仁,号云谷,著有《云谷集》。仕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官任都督太尉(查考唐无都督太尉一职,而太尉之职是正一品),妣李、王、黄氏,合葬江西宁都县归仁里高屋上麦畲岭(今江西宁都县梅江镇高坑村祖父硕公坟旁),飞凤形。生三子,长子:标,次子:极,三子:枢。皆徙居闽西汀州。标公移居闽西上杭,因征蕃有功封锦衣副使,升值殿大将军,子孙世袭其职。
英雄庙的来历十分传奇:据传某次唐朝首都长安金陵殿失火,赖得带兵去救,被大火烧至重伤,因火烧归心,说不出话。皇帝得知赖得烧伤后御驾看望时对赖得说,朕赐平天官给你。赖得摇摇头表示不愿为官,皇帝称赞赖得为英雄好汉,命当地建庙纪念,赖得立即点头谢恩。英雄庙不仅是赖得英勇的象征,也寄托了后人对他的追思。庙门的一副对联写道:英靈昭日月 雄氣壮山河。在英雄庙记的文字上,还有着这么一个历史记载:乾隆丁巳(1737年),一己入庠的谢膏露(生于康熙戊子年—1708,时属韶关管辖的银梅磐石园人)赴京途经此庙敬神拜香北行,途径扬子江,船沉,然幸存,后京试及第授江西万年县丞,后部选湖北靳水县丞,一任又调恩施县丞,乾隆15年(庚午)选授琼州府致终。他为官清正廉明,不忘神力,曾铸鼎状香炉一只赠英雄庙,还赋诗一首:“北行神前叩敬香,化险为夷过长江,天地神人同一体,善恶荣辱由上苍。”
英雄庙当地的赖荣坤一家,是英雄庙的得力卫士,从其上至清代的祖辈起,就一直坚持保护英雄庙。荣坤宗长的太祖父,时为老师的赖享发在道光辛巳(1821)年,曾组织发动周边的村民捐资修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了保护年久失修破损不堪的赖得公庙宇,赖荣坤冒着当时被批为封资修的压力花费人力物力修缮祖庙,后被污为封建残余分子判拘役半个月。但他甘于为保护祖庙承受一切责难,其尊祖敬宗之心令人敬服。赖荣坤还收藏有一块清光绪33年赖际熙[ 赖际熙: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在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科御试中再次名列前茅。据说增城的部分赖氏就是从这个地方迁去发展的。]旨授翰林院编修的官匾一块,2015年将其送赠增城市国家文物馆收藏。至此,[旨授翰林院编修]的百年历史文物终于荣归故里。赖荣坤平素生活简朴,但若有宗亲到访祭拜英雄庙,他总是热情张罗盛情款待。如今,逢年过节,甚至平时,都有许多村民信士前来上香叩拜。每年的六月初三是集中拜祭的日子,周边和外出的乡亲都会回乡到英雄庙来上香,有的还会祈佑治病的“药方”,偶有灵验,药到病除。
英雄庙虽小,但却也历经岁月沧桑。它承载着赖氏祖先克尽职守,勇于承担的可贵精神,激励、鞭策着后世的赖氏子孙们将其弘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