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孔姓网 > 孔氏宗祠 孔氏宗祠

扶绥中东孔庙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孔姓展区

中东孔庙位于中东镇中心小学校园内。据史料记载,中东孔庙是以山东曲阜孔庙为模型设计建造的,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 年),由知州叶世敏倡建,成庙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面积约1600 平方米,建有棂星门、照壁、泮池、奎文阁、大成殿、崇圣殿(祠)以及两侧排廊碑亭等建筑。中东孔庙建成后,屡遭兵焚,清朝同治九年(1870 年)再由知州吴廷勋重建。经过岁月的洗礼,孔庙现存占地面积约500 平方米的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为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穿斗式建筑物,面宽五间,尽间有山垟,进深四间,金柱呈鼓形,下殿四方形,门前有两条约3 米长的八角形石檐柱,正面上各刻有“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和“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等醒目楹联。大成殿正中的神龛是供奉孔子灵牌的地方,据说历代管辖同正(今中东)的官员每年春仲月(农历二月、八月),都在大殿举行祭礼,时间定在黎明,祭礼时当地各官员均穿朝服,按序而立,齐集行礼,典仪极为隆重。

    孔庙的正面是照壁,没有开大门,据说是有人中了状元才在照壁中间开大门,称为状元门,想从大门步入棂星门,非状元莫属。棂星门相传是汉高祖命祀棂星而移用孔庙,以尊天者尊孔为本意,该门全部由青石砌筑,上面刻有“棂星门”3 个大字,还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浮雕,棂星门的6 根大石柱顶端还中东孔庙正面78有6 只小石狮互相窥视着。过了棂星门便是泮池,又叫月池(因其形状似弯月而得名),由料石砌就,周围以青石为栏,有石拱桥跨过池面,称状元桥,意为只有状元才能通过,桥面有一块刻有云纹浮雕的青石,为“青云直上”之意。

    大成殿的前面和左右两侧分别是宽大的明伦堂(奎文阁)和东西两府,传说这些都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大成殿之后是崇圣祠,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其与大成殿在建筑构造上很讲究,大小高低有别。

    孔庙在我国曾起着传播儒家文化的作用,被帝王和大大小小的官员、学士称为圣地,备受当地官员的重视,每年均从财政中划出一定的资金来维修和扩建,使其规模逐渐扩大,群众拜庙活动更加频繁起来。相传在同正(今中东镇),谁家小孩初上学堂读书之前,父母都主动拿着葱、蒜、糖、饼并带上孩子到孔庙去祭拜,意思是让孩子先受圣人的启蒙,以求读书更加聪明伶俐。父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明对子女的教育负责和关心子女的前途。曾经一时,为了解决庙里日常的香油开支,当地长官经商议后,决定没收周边匪首的家产作为孔庙的收入,把其田地出租(人称祀田),并指定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负责管理租金收入,除部分用来维持日常开支,还具体用于每年一小醮、三年一大醮活动的开支。这个办法后来被当成维持孔庙活动开支的保障制度,一代代相传下来。

    解放后,孔庙曾用作粮食仓库,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幸好被当时中东中心小学老师奋力保护,大成殿才保留至今。20 世纪80 年代初至2002 年,中东中心小学把大成殿作为办公场所,大成殿对推动该校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它目睹了中东小学的变迁。由于建造时间过长,大成殿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中东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成殿的保护和维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2004 年县政府拨出专款对大成殿进行了整体维修。

    孔庙过去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教中心,今天,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它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