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靳姓网 > 靳氏宗祠 靳氏宗祠

方顺桥村的靳辅墓碑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靳姓展区

方顺桥村不在北京,而在保定府。我在叙述宋祖陵一游的文章中,提到在方顺桥村有这样一方清代墓碑。这座墓碑的信息我是通过保定文物保护单位网而得知,时间约在一、二年前;但总觉得仅仅为一方标准清代墓碑而奔波保定,略有不足,于是访问靳辅墓碑的计划便搁置下来。今年仲夏,恰好同梁哥、侯磊、文化人邀约,一同寻访京南地界,正好梁哥也有探访靳辅墓碑之计划,所以便详细规划出行路线,先满城张柔墓,继而祖公墓碑,转道方顺桥,最后宋祖陵。

一早艰难寻找参观完张柔墓,且祖公墓碑去路上车流缓慢,于是直接奔赴方顺桥。方顺桥村古物较多,梁哥博客已有记载,我再略述一二。其一方顺桥为元明季古桥,做工虽不十分精美,然而古意十足,桥栏杆上石狮、雕花完好,桥南北各一对石狮的做法也较为鲜见。桥西有一古闸,暂名方顺闸。水系古迹中,桥颇多,然而水闸遗迹略少。我仅见金门闸、广源闸、高碑店平津闸等几处,待有工夫,可以将此闸详细记录一二。

向桥头的耆老请教,获知“桥闸碑”,是方顺桥村三宝,桥闸在南,碑在北,而碑也是我们此行最重要之目的。从方顺桥北头向北走,一直走到路略向东拐时,便能看到一座标准清代驮龙碑傲立眼前。此碑在京南保定,仍旧保持着标准样式,比较少见。所谓标准样式,即螭首、赑屃、碑身游龙等等均与北京诸清碑无异,所谓非标准样式,即是按地方风俗有所改良。以上定义仅为本人记录方便,全无历史记载依据等,权作我多年查访所获之一经验耳。我因在固安、涿州、甚至延庆等地,所见清碑即按当地文化雕造,没有一定之规,然而此地乃更加遥远的保定府,竟然仍同京都工艺相类,恐怕必为官物无疑了。

此碑碑阳为大字“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督河道兵部尚书加赠太子太保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谥文襄靳公神道”,这样一句话,把靳辅生前身后官职、爵位、勋位、谥号全部囊括进去,我于此略加解释一下:清代诰授光禄大夫是虚衔,为正一品文官勋位;河道总督、兵部尚书自然是靳辅生前官职;加赠太子太保,也并非他是太子教师,一般亦是虚衔;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是靳辅爵位,同亲王郡王是一道下来的,只不过非宗室爵位一般仅自一等公始封,靳辅的爵位不高,汉译为骑督尉;文襄乃谥号;靳公神道,表示此碑不是墓碑,仅仅是立于神道之前表征之物,碑上一般没有其余文字。碑阴有趣,仍旧是将碑阳文字誊写一遍,照录于后,略有简略,为“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总督河道兵部尚书谥文襄公靳公神道”。如此布置碑文,在清代十分少见,不知何意。碑首双螭额篆“恩荣”,碑侧十二条四爪游龙,碑下赑屃单尾独角似有喉结。碑阴篆额亦为“恩荣”二字。此碑正反皆可观看,是否与靳辅于当地功劳甚大有关?

后访问一路过大叔,据说靳辅是因治理方顺桥附近河道劳累过度而逝,于是皇帝将其安葬于此,碑阴阳碑文是否出于当地对其之敬仰?然而大叔的另一番话令我们更加迷惑,大叔说这里从来没有过墓,一直就仅仅是一块碑。这就更加奇怪,没有墓,哪来的神道碑?因一般古墓周围百姓,就算如今墓地皆无,也都能叙述历史上未被拆毁之前的模样。后来又寻访几位年长者,皆得到同样信息,类似方顺桥村从来就不知有墓的情况,还从未见到。后来梁哥查阅资料,似乎发现靳辅家族墓也确实并不在方顺桥村,那么方顺桥村的靳辅神道碑如何、何时、何人树立于此,到仿佛是历史迷案。我如今唯一可解的就是民国时期大户购买,将此碑运至方顺桥,可能因村民发现竟是恩人之墓碑,故未能继续前行所以遗留此处。而从该碑碑阴深深刻痕看,此碑用来买去重新刻写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这点存疑,以待将来探讨吧。


靳辅墓碑是满城县文保单位,倒是不错。

碑正面免冠标准照。

碑下赑屃,可见为标准清碑赑屃样式。

游龙细部,雕刻精美华丽。

碑阳文字,上面的金色恐怕是后人所加。不知是否因颜色之缘故,有些字迹显得不正常,这碑阳文字之字体、刻痕等我觉得也可先存疑。


碑阴文字刻痕倒是正常,为正常碑文所一致。

正面观此碑,十分漂亮。

从背面看去,亦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