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季姓网 > 季氏宗祠 季氏宗祠

永乐村报恩坊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季姓展区
龙湾区永兴街道永乐村水潭垟永乐东路2幢7号巍然屹立着一座报恩坊,这就是明张璁(1475-1539)张阁老为报答季氏兄嫂家族的养育之恩而建。一座报恩坊,足见滴水之恩涌泉以报之传统美德。在龙湾乡间为何立有这么一座位高权重的“宰相”内阁首辅为兄嫂家族而建的报恩坊呢?

张璁和嫂季氏

南宋乾道间,普门张氏祖讳敬,卜永嘉三都普门家焉。至明而簪笏蝉联,称鼎盛。世代多儒士,以耕读传家。张璁父名昇,字存彩,号守庵,生四子,张璁第四,为谢氏所生。明成化十一年(1475)十一月三十日出生时难产,张昪49岁,谢氏42岁,因艰育之故,欲将其弃之不养,长兄张璩(1455-1517)之妻嫂季氏为代育之。十九年(1483),张璁年9岁,生母谢夫人死亡。

嫂季氏生于景泰丙子(1456)六月二十九日,卒于嘉靖丙午(1546)五月八日,享年91岁,戊申(1548)十二月二十日葬于黄岙。年二十,归于璩。子有三,长卿次郡次御。她从小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据张璁次子张逊业撰写《家伯母季太孺人墓志铭》:“逮事舅姑,笃于孝养。相宗祀,供宾馈,承事惟谨。精女红,勤家业。训子姓,严以爱。临女归,端以和。以致一家上下,罔弗惬意。且性度安静,鲜喜怒,叱咤之声,不闻阃外。”

一出生就失去父慈母爱的张璁,并没有失去兄慈嫂爱。20岁的季氏在养育自己孩子的同时,对张璁也是像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样疼爱有加,体贴呵护,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关怀他,抚养他,使生来瘦弱的张璁慢慢地变得健壮。“我嫂幽娴性成,孝慈天植。孚敬寤生,惊怖父母,将弃之,嫂固请育之。因抚我鞠我,乳我哺我。我嫂也,实我乳母也。”(《北桥季氏家乘》叙)

季氏可不简单,出身书宦人家,娘家在下垟街北桥。曾祖父为季福一(授七品散官),祖父为季宁,父为季齐,母为高原张氏。张璁年幼时,嫂季氏回娘家探亲,总要带上他随同前往,而他的伯公季笃庵对他“款待情谊兼隆”。季齐,号笃庵,嫂季氏为其次女,“阁老恩公”,身为乡村文人,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诗赋文章,博大昌明,州里咸奉为师范”,“启吾愚蒙,成吾学问”,这对张璁的成长成才具有较大的影响。可见,季氏父女俩的情操、品格、见识、慈心实可为人楷模。据季氏族人介绍,普门张氏与北桥季氏均有喜事往来,特别是张氏宗祠圆谱时总有请柬给季氏族长公吃酒,并坐头位。

  

爰建报恩坊

对于季氏兄嫂家族的养育之恩,张璁一直铭刻于心,待机报答。只因或忙于求学教学,或忙于料理政务,“不获片时之暇,徒存酬报之心。”直到嘉靖十四年(1535),张璁得知季氏正在重修宗祠时,“不禁皇然图报”。于是决定在季氏宗祠大门、仪门、大堂三进头门特建一座牌楼,正上方挂一块直匾,亲书“报恩坊”三大字,右下方“内阁大学士张孚敬赠”为落款,而“孝睦”大横匾额悬挂于宗祠大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