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金姓网 > 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

吴头楚尾金公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金姓展区
少小离家老未回。人世沧桑,阔别英山数十载,华发早生而故乡梦难圆。虽然两岸来去自由,但想到重重大山隔阻,自己年事已高,总是难下决心。幸喜听友人说湖北省已开通武汉到英山的旅游专线。于是,中秋前夕,我与家人登上了从武汉到英山的快巴,谈笑之间就到了英山县城,毫无颠簸之苦!家乡巨变,真是今非昔比!下车前,我与家人计划好,“上桃花冲,登吴家山,游金公祠,上鸡鸣尖……”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县旅游局开发的景点中竟然没有当年曾经是安徽省境内与合肥“包公祠”齐名的“金公祠”(当年英山属安徽省管辖),真是令人遗憾。

          桃花冲的清凉,吴家山的峻险,鸡鸣尖的繁华,毕升墓的幽远,这一切无不勾起游子的情思,令人流连忘返。然而,我究竟还是放不下金公祠。记得当年离开英山时,金公祠还是画栋飞檐,古桂参天,祠前的玉带河碧水荷香,屋后的五节石峭壁巍然,祠畔亭台楼榭,鸟语花香,碑刻林立,游人如织。祠内正堂中高悬明清两朝皇帝御赐金家的大匾,下有金公的雕像,旁有碑刻记载其生平。碑文已不记得了,大约是说金公,字光悌,英邑神童,江淮才子,乾隆进士,内阁侍读学士,曾任江西、山东巡抚,官至刑部尚书,主持刑部二十余年,执法恭勤,断案如神。曾奉旨主审和珅贪污大案,珅夜送八千金托情,悌严拒而公判,名震朝野,故有“金包公”之誉。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位反贪英雄。据说金光悌还精医道,擅丹青,工词赋,学富五车,智慧超群,是“乾隆盛世”中的一位誉满江淮的名士、名医。记得碑中记载金公乳名“南旗”。传说其降生时,其父似闻空中有鼓乐之声,出门观望,但见碧空中祥云缭绕,惟南天上裂开一道白缝,其中似有一金色神人举一面蓝色大旗当空而下,正惊愕之间,屋内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诞生了,遂取名“南旗”。光悌出仕后为养晦自改为“兰畦”。美丽的传说无从考证,但金公祠作为一座古老的建筑、珍贵的遗产、旅游的圣地,经百年来的丰富和积淀,确实称得上是鄂皖之间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吸引了吴头楚尾无数文人墨客驻足留连。

         金公祠还有一段“红色历史”。大革命时期当地地下党组织就利用金公祠开展革命活动,是个秘密联络点,黄冈早期党组织负责人金仁宣等就曾在祠内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活动。特别是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我镇成立,司令部就设在金公祠内,徐海东将军就在祠内办公,召开军事会议。抗战时期,八路军伤病员还在祠内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