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姜姓网 > 姜氏宗祠 姜氏宗祠

凤凰山姜女庙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姜姓展区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后早已家喻户晓,姜女庙就是根据这一传说为纪念孟姜女而修建的。它位于山海关东十三里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此庙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清代重修。

简介  

编辑 孟姜女[1]  庙景区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贞女祠相传始建于

  宋代以前,据《临榆县志》记载:“贞女祠,在东关外十三时望夫石之巅,祀孟姜女。此祠创始于宋以前至明万历间主事张栋重建,崇祯时副使范志完重修,清康熙间曹安宇葺而新焉。"现存的孟姜女庙即为明万历年间的建筑。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孟姜女庙正式开放成为山海关一大著名旅游景区,1993年,山海关区又投资在庙后兴建了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大型园林观赏区——孟姜女苑,为景区增加了新的内涵,再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

荣誉  

编辑 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由福路、长阶、山门、钟亭、

  姜女庙 前殿、后殿、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姜女苑、3D壁画等景点组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庙字四周林木藉郁,掩映着黛砖红瓦,显得格外古朴清幽。孟姜女庙景区是首批国家AAAAA级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具体介绍  

编辑 姜女庙由山门、正殿、后殿和振衣亭等建筑组成。山门前有一百零八磴石阶直通庙内。庙院的左侧有一座钟楼,内悬古钟一口。右侧为正殿和后殿。正殿三间,中塑孟姜女彩像一尊,她身穿素衣,满面愁容凝望大海;两侧面各塑有一童子,一个捧着包袱,一个提着雨伞。塑像后的墙壁上绘有“姜坟雁阵”壁画。塑像两侧悬有一付对联,据传为文天祥所作:“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殿内悬有“万古留芳”匾和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姜女祠》等诗。东面墙壁上嵌有从山海关东门楼临摹下来的“天下第一关”门额石刻。西面墙壁上嵌有历代文人墨客所作诗文的刻石。殿

  姜女庙 外的廊柱上,挂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正殿后为天后殿,天后殿的后面有两块巨石,其中南面的一块刻有“望夫石”三个字,石上有许多小坑,据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时留下的脚印。石后有振衣亭和小石台,相传是孟姜女登石望夫之前整衣和梳妆之处。

姜女坟在姜女庙东南八华里的海中,有四块礁石突出于海面之上,传说这就是孟姜女的墓,称为姜女坟或姜女石。相传孟姜女生活在秦始皇时代,她的丈夫范杞梁被抓去修长城,多时未归,她不辞辛苦万里寻夫来到海边长城脚下,却听说丈夫已因修筑长城累死,尸骨埋在长城下。她得此噩耗,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将长城哭倒,她把丈夫的尸骨拣出埋葬后,投海自尽。

其实孟姜女与万里长城毫无关系,据史学家考证,她应该是春秋时的齐国人。公元前549年,她的丈夫杞梁被委任为攻打莒国的先锋,不幸阵亡。她善哭在齐国是有名的。据说她哭杞梁哭得极为哀婉动人,以至把城哭倒。到了唐代“杞梁妻哭崩城”的故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叫贯休的和尚写了一首诗,把杞梁夫妇与秦长城联系到一起。从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流传下去了。[2]  虚构  

编辑 孟姜女的故事既然是虚构的,姜女坟自然也是假的了。但这几块陡峭的礁石实在是海鸟的乐园,成群的海燕从海上飞来,在这里盘旋栖息景色优美而又独特,被称为“姜坟雁阵”,是渝关八景之一。姜女坟对面的海岸上有一处秦汉时期大型建筑的遗址,据专家考证为碣石遗址。碣石宫与阿房宫、始皇陵并列秦代三大工程。

重述孟女  

编辑 “重述神话”是一个大型的全球出版活动,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社长吉米·拜恩发起。其核心计划,就是集合全世界最优秀的作家,重述各国的神话。全球包括英、美、中、法、德、日、韩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社参与的全球首个跨国出版合作项目。欧洲媒体将其称之为“国际出版界的一大奇迹。”

到目前为止,已加盟的丛书作者包括诺贝尔奖、布克奖获得者及畅销书作家,如大江健三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齐诺瓦·阿切比、若泽·萨拉马戈、托妮·莫里森、翁贝托·艾科、中国作家苏童等。据悉,重庆出版集团旗下的重庆出版社,是唯一被选中参与“重述神话”的中国内地出版机构。此外,中国著名作家李锐、叶兆言也已加入“重述神话”的写作,分别阐释中国古代的不同神话。

重庆出版集团打造“重述神话”系列丛书,《碧奴》出版重述孟姜女哭长城。苏童“重述”的神话是《孟姜女》。虽然如今《孟姜女》改名《碧奴》,但苏童透露,故事的主体内容并无变化。“依旧还是围绕‘千里送寒衣’和‘哭倒长城’这一主线进行的”,只是在过程当中发挥了一些想象,把故事讲述得更加丰满生动。重庆出版集团透露,已结盟世界上3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共同打造一套“重述神话”系列丛书。

旅游资讯  

编辑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7:00-18:00

景点类型:文物参观

具体景点介绍  

编辑 长阶  

远望孟姜女庙,首先引起游人瞩目的恐怕便是那长长的台阶了,

  长阶 长阶是通往姜女庙正门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随地势而逐渐增高,

直达山门。长阶共一百零八级,抬头仰望,使孟姜女庙增加了几分庄严。

至于长阶为何有108级,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适应建筑的需要,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孟姜女寻夫千里迢迢,历尽千难万险,修筑108级台阶,就是要人们象征性地体验一下当年孟姜女的艰辛,因为古往今来有用108喻多之说。总之,

说法不一,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凡到过姜女庙的游人,

对这长阶一定会记忆犹新。[2]   108长阶 山门  

沿108级台阶缓步而上,迎面便是屋宇式一字墙硬山顶山门,

  山门 配上灰色小瓦,玲咙小巧,别具一格。两旁为一带红墙,

随山势起伏环绕着孟姜女庙。[2]  山门正中门额上挂一匾,上书“贞女祠”

前殿  

前殿为硬山顶式建筑,三楹四窗,古朴平凡。

行至前殿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2]  落笔成趣,进入大殿,只见正中设一神龛,两侧石壁上则镶嵌着数块卧碑石刻。正中神龛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装素彩,身披长风,面带愁容,遥望前方,端坐于方形高座上。她那忧郁的双目中似有无限哀怨,可想当年孟

姜女千里迢迢寻夫的凄凉心境。孟姜女塑像旁还各塑一小童。东侧男童

  殿内孟姜女像 身背雨伞,西侧女童一旁侍立。孟姜女像后有一幅彩色壁画——姜坟雁阵。

神龛上楣题额:“万古流芳”,两旁有一副楹联:

秦皇安在哉 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了 千秋片石铭贞

相传此联为南宋文天祥所题。

殿内左侧墙壁上镶嵌着石刻匾额一方,上书:“天下第一关”,笔力雄健,是从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城楼巨匾上拓刻下来的。[2]   天下第一关巨匾 诗刻  

孟姜女忠贞节烈,受到人们的敬仰,孟姜女庙自然便成了人们凭吊的古迹,发思古悠情的地方。许多人都在此留下墨迹,就连清代几位皇帝也留下了御题。

姜女庙前展的石壁上嵌镶有多块卧碑,上面刻有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及近代一些游人的题诗。书体不同,各有千秋,赞颂了孟姜女的高节。

乾隆御题

墨胎可比伯夷贤,

戊戌曾经此泐篇,

应劭又云国君姓,

千秋究史轶真传。

葵卯孟冬月

道光御题

  石刻 当年抗节塞门风,

凄惨芳孤付海东,

一点灵犀通冥漠,

想他好合两心同。

姜女祠叠旧作韵

道光已丑孟冬月

嘉庆御题

免罪吊庐义凛然,

翻因善哭迭讹传,

齐东野语虽难究,

节烈堪褒闺阁贤。

乙丑孟秋月

姜女祠诗

爱新觉罗玄烨

朝朝海上望夫还,

留得荒祠半仞山,

多少征人埋白骨,

独将大节说红颜。[2]  后殿  

后殿亦为硬山顶式建筑。额枋上挂“慈航普渡”横匾一块。

  后殿 殿内正中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观音面容慈祥,

身着长衣,双手合十盘膝于莲花宝座上。两旁男女小童侍立左右。

东侧普贤菩萨手持如意,安祥自如;西侧文殊菩萨手持书卷,全神贯注。[2]  望夫石  

后殿之后,有大石一块,上面有几个石窝窝,

  望夫石 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

石上还刻有三个大字——“望夫石”顺治八年山石道白辉所书

凡到此的游览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下个影,

以寄托自已美好的愿望。似只有这样才不枉孟姜女庙一行。

望夫石是怎么得名的呢?

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可到时天色以晚,城门四闭,

  望夫石 无法过关。孟姜女非常着急,夜不能寐,便登上凤凰山,

立在一块大石上向远处的长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里看和见呢?

她焦急异常,便在这大石上来回走动,急盼着天快点亮,

好早日过关与夫团聚。不想一夜之间,足迹竟深深地印在了石头上,

于是后人便把这块大石称作望夫石。

望夫石在人们眼中成了忠贞的像征,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挥毫遗墨,

就连风流天子乾隆也在这望夫石上留下了亲笔御题。

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配国殇。

  石刻 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

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

长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2]  梳妆台  

望夫石旁有一个方面的小平台,如妇女的妆镜一般,

这便是传说中的姜女梳妆台。孟姜女千里寻夫终于来到长城脚下,

想到就要见着日 思夜想的万喜良她心里十分高兴。

行起路来也精神倍增。走着走着,她无意中低头一看,

自已的衣衫由于连日长途跋涉,已是破烂不堪,鬓发蓬乱。

怎么能让丈夫看到自已这狼狈的模样呢?

于是她便在一块巨石上磨出一块小平台,又在旁边磨出一个小圆坑,捧来积雪,化成雪水洗浴的孟姜女更加秀美清丽。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便把这个小平台叫做梳妆台了。[2]  振衣亭  

望夫石旁有一六角攒尖凉亭,名“振衣亭”。孟姜女忠贞刚烈,

受到世人的敬仰,就连身为天子的皇帝亦对孟姜女赞赏有加,清朝就有四位皇帝曾到此拜庙,相传振衣亭就是为清帝康熙拜庙休息所建,用来宴坐更衣。当然今天的振衣亭已非皇家禁地,但人们多愿到此坐一坐,感受当年威严无限的一代帝王,体验一下当“皇帝”的滋味![2]  钟亭  

山门右侧为钟亭

钟亭为一悬山顶小凉亭,亭内悬挂古钟一口。相传宋以前建庙时,就有钟,

  可惜原物已失,现存铁钟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群众捐款所铸。古钟重约500公斤,高122米,厚0.08米,钟身铸有八卦图及捐款铸钟人的姓名。[2]  敲击古钟,声音宏亮悠远,山鸣谷应,回荡于山海之间,愈发显的古庙悠然。

海眼  

凤凰山北麓有一天然峭壁,壁下有一深洞,长年积水。

  

  相传这里的水能一直通向大涨,故名“海眼”。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但仍有不游人来到海眼旁,

仔细聆听,希望能够听到大海的涛声[2]  姜女坟  

姜女庙东南约5公里的南海上,波涛起伏间,有两块礁石兀然屹立,高者20多米,矮者10余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姜女坟。

  姜女坟 孟姜女千里寻夫,却不料得知夫君死迅,哭倒长城800里。才发现夫君遗骨。秦皇对万喜良和孟姜女的遭遇不但毫无同情之心,反而垂涎孟姜女美貌,欲纳其为妃,孟姜女不畏强权,抱先失遗骨纵身跳入茫茫大海,殉夫而死。就在她跳入大海中的一刹那,海上波浪涛天,汹涌澎湃,海面上冉冉升起了两块坟状礁石,这就是后人称谓的姜女坟。[2]  姜女坟立于海上,潮长坟长,潮落坟落。再大的潮也没不到坟顶。

站在凤凰山上,远眺姜女坟,令人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