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圣母墓冢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姜姓展区
一说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老城南侧小华山上, 《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一说 姜嫄墓 俗名“娘娘坟”,位于彬县炭店乡水北村拜家洼,西距县城5公里。传说是古代姜嫄的葬地。墓为不规则圆台形,封土高7米,直径约20米。明《一统志》载:“姜嫄墓,在邠州城东北一十里,有庙。姜嫄,虞后稷之母。”墓前曾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姜嫄圣母墓”碑1通。再前有水一潭,名叫“响潭”。潭对面有平地一区,俗称“拜家凹”,传说系昔日春秋致祭之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螈,一作姜原。周族始祖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一说为帝喾之妻。
简介
编辑 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姜嫄墓牌楼 姜嫄墓位于陕西武功老城南侧小华山上, 《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家庄通。” 1990 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址
编辑 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 “飞凤穴”。 其封土高约4米,下为方形,周长15米。《史记》载,姜嫄为帝喾元妃,履巨人之足迹而生后稷,母以子贵,世人尊称姜嫄为圣母。
其墓冢面朝东方,墓前有清代砖雕牌楼一座,正面顶额书“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 牌坊匾额字迹漫漶,两边对联已不见。左右对联上方横额分别镌刻:“厥初生民”,“炎黄巨尊”。左右楹联镌刻:“履帝武敏周人生,亘古高冢志邰城”。[2] 背面顶额匾额上书“母仪邰城”,左右对联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
居高临下俯瞰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庄稼之间,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人们观后无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姜嫄为周人始祖,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及人们所敬仰,届时都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从汉代就开始营造祭殿,直至后来,姜嫄墓曾占地六十余亩,庙堂、殿宇、楼阁连成一片,古柏参天,十分壮观。
绿野村南建有祭坛,每当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就在这里举行祭拜仪式,墓前的坡地也被称为“腊祭坡”。此俗一直延续至今,虽不举行大型活动,但是十里八乡的民众,来墓前祭奠的人络绎不绝。[3]
历史记载
编辑 据1956年文物普查登记:墓前有一砖砌牌坊,中门上有石刻“姜嫄圣母墓”五个大字,为光绪丙子年立,清代
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清知县陈尔弗重修陵园围墙,方圆约三十亩之大,树大葱茏,罩尽整个山头,历代铭碑林立其间,远远望去,十分巍峨,“姜嫄古墓小华山”为《武功八景》之一。牌坊后有石碑两块,前后竖立。另有石羊两尊,已散佚。
诗歌描述
编辑 《诗经·大雅·生民》的开端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诗经·鲁颂·閟宫》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