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姜立纲墓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姜姓展区
姜立纲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镇金竹山北坡。块石砌筑,圈椅式。 墓志上镌“明中书舍人太仆寺少卿立纲姜公之墓”16字。墓前尚存古翁仲、石虎各一对。
姜立纲字廷宪,号东溪,龙湾区海城办事处(前瑞安市梅头,现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溪村人。明代大书法家。擅楷书,草书造诣也极高,笔法潇洒透逸,著有《东溪书法》一书。曾写匾于日使,日使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被誉为“一代书宗”。卒后,明孝宗皇帝曾遣使谕祭。一生经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从英宗天顺七年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太仆寺少卿。遗著有《东溪书法》一卷,论八法八病。墨迹被收入清《三希堂法帖》,传世作品有瑞安文物馆藏中堂草书《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南京博物院藏行书《咏易诗》,故宫博物藏楷书《七言律诗》,以及楷书碑刻多方。
1993年,日本民俗考察团曾到姜立纲的故乡进行一整天的考察和调查。
1990年列为瓯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姜立纲一生经历明正统、天顺、成化、弘治五朝,从天顺七年二十岁授中书舍人到弘治四年累官至太仆寺卿,为官数载,一向谦恭谨慎,生活俭朴,过着像一般老百姓人家的日子,故其“位徙清华,布素如寒土;至于周急解纷,视弃金帛若尘土。”所以,深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同时,他很喜爱到各地游历,遇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往往流连忘返,这对他的书画艺术造诣与风格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何乔遴《名山藏》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姜立纲尝临湖舍作“皆春”二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字遂写成风波行舟之势。
姜立纲从小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所以,幼童时已能写水平甚高的径尺大字,显露出书法天才,故年仅七岁,被朝廷征选为翰林院秀才。这听起来好像叫人难以相信,但却是有史籍可征的事实。明黄佐《翰林院记•选充秀才》条云:“秀才之选始自太祖(朱元璋)时,然未始隶翰林也。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
姜立纲的书法,《万姓统谱》说他“初学黄蒙(按,字养正,瑞安人)。继法钟王,后自成一家”。擅长楷书,其字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在天顺、成化、弘治三代,名噪一时。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人皆称其书曰“姜字”,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人得篇纸,争以为法”(《图绘宝鉴》)。明天一阁主人范钦,在《评书•弇州山人稿》中曾谓:“成、弘以来,尚正书,姜立纲端正、凝重,世顾好之,迭明宗习”。由于时人以得到他的书法为一桩荣幸的事,因此赝品也就应运而出。明人话本《醉醒石》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述,说在成化之际,某人曾仿姜立纲书体,冒姜立纲名字,进行行骗钱营生。
姜立纲除擅长楷书外,草书的造诣也极高。他的草书,结法圆熟,如传世珍品《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匹,笔势流畅婉转,笔法潇洒秀逸,雅健遒媚,深得唐怀素神遂。他还善作山水画,徐沁《明画录》云:“其画山水,深得黄子久法”。据孙衣言《瓯海轶闻》所记,在汪珂玉《珊瑚网》书中,记有他多幅自题山水画。
姜立纲的书法,不但当时国内有名,就在日本同样享有很高名气。据何乔遴《名山藏》所记,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这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史上的一则佳话。此外,在姜立纲的生前身后,他的书法都曾博得很高的品评,这在明人的笔记作品中屡见记载。如项子京《蕉窗九录》曰:“朱孔肠、姜立纲皆椽史笔也,所谓南路体也”。《书画跋》云:“姜自置身金紫,今遗迹在京都,价亦不减希哲(祝枝山)、履言(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野获编》言:“嘉靖间,吾乡有谈相号木泉者,幼而门役,长而伟议,工书,习姜太仆立纲体。入京师,值世庙西内修醮,因得以书供事斋官,大被宠眷,积官工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