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金井英围洪氏宗祠
在晋江市金井镇围头半岛上,有座英围洪氏宗祠,该祠取英林村的“英”字和围头村的“围”字而得名,顾名思义,洪氏的始祖从英林村繁衍而来。
早在唐昭宗7年(公元897年),洪氏第14代朝奉公偕长子宣义、次子评事,从河南省光州府固始县,随开闽先驱王审知入闽,肇基晋邑(晋江)十四都英林村,繁衍至六世祖兴嗣,即于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公元980年)分支金井沿海围头村,为围头洪氏一世祖,今已传至29世祖,历经1021年。
英围洪氏宗祠位于围头村西面后城,与金门岛隔海相望。1958年,在震惊中外的“8·23”炮战中,炮火纷飞,解放军几十万颗炮弹落在金门岛上,国民dang军的许多炮弹也落在围头半岛上,村里民房倒塌,到处凄凉,英围宗祠也遭炮毁坍塌,成为废祠。此后,海外侨亲回乡寻根,无处谒祖,愁闷而归。
1985年,洪氏裔孙溯灯由菲返里,招集宗亲商议建祠,并慷慨捐资;旅菲族裔闻讯,纷纷捐资;家乡族亲也群起响应,共集资人民币100多万元,重建宗祠,奉迎“六桂”始祖。
新建的英围宗祠,于1987年2月奠基,1988年仲冬竣工。宗祠规模颇大,正堂面积137.85平方米,堂前铺砌石埕,面积493.79平方米,东厢兴建办公楼,面积108.68平方米,西厢建筑戏台,面积158.96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堂、楼、台、埕连成一体。雕梁画栋,光彩映人,木雕、石雕、磁图、彩画,熠熠生辉。今年6月,泉州市历史研究会确认金井围头洪氏宗祠机构健全、谱册完整、建筑堂皇、规模颇大、裔孙念祖、贡献殊多,于是定为“泉州名祠”,并授予“泉州名祠”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