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贺姓网 > 贺氏宗祠 贺氏宗祠

镇洞贺氏宗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贺姓展区
江南镇洞市老街的青石板和青砖木质楼房虽满目沧桑,却给人以无限遐思。

     下午的阳光热烈跳跃,正好相映着我们一些很怀旧的心情。汽笛悠远飘来,惊醒了老街尘封的记忆,老街渐次展开了她的生活空间。

     当街进口处巍然耸立着安化现今保存得最完整亦是境内最大的祠堂——贺氏宗祠。贺氏宗祠气势恢宏,与老街街道、城门交相辉映,煞是威武壮观。大门石柱门框上镌刻着“梅岭云开诸峰挺秀,镜湖月朗万派长流”的对联,屋顶飞檐翘角,四周雕梁画栋,显示出精湛的工艺。这里现作为了安化利源隆茶厂的厂房,依然保持了当年深宅大院的气派。厅堂房廊,曲回一体,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空间处理,丰富多样且雕刻精美的门窗、石刻柱础、雕花砖墙,玲珑剔透,体现了匠师们独到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制作工艺。第二宅堂屋当口有“红薯包谷蔸根火这点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的对联,为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所撰。陶氏与贺氏有历史的渊源。最后一进的堂屋里供奉着陶澍的画像,亦有对联挂在两边。

     陶澍于1839年老去,如今的祠堂有点空荡。那些长辈们的谆谆教诲声、那些婚丧聘悼的乐器声、那些孩儿的嬉闹声、那些作揖时的寒暄声……已一去不复还,历史沉淀了,忧伤滤去了,只余脉脉乡愁,散在淡淡的空气之中。

     踏上青青的石板路,脚步轻轻,重拾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宁静。

     街道往日的风采早已被流淌的时光冲刷得没有了踪迹。不见了熙来攘往喧腾的人流,不见了挑篮小卖的吆喝之声,不见了热乎乎的辣椒米粉摊,只有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只有乌黑幽暗的木房子,只有一些年老的妇女摇着大把蒲扇,以她们固有的蹒跚步履,从容舒缓地走她们自己的路……

     德盛隆油盐粮食行,是当年最有规模的商行之一,如今,唯有墙壁上一溜文字在默默发散着往日的人气。从东家的米箩里,我发现了一口竹蔸剜制的瓢,老板说,这是他祖上遗留下来的,这口瓢是用来盛米的,已有一两百年历史了。我问:“卖给我好吗?”他连连摇头。这位从几十年风雨里走过来的年迈老者,蓦然回首他祖先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思绪久久地盘旋在那已然失去的影像里。谈起他的家史,他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尘封往事。他的小孙子和外孙女,咿咿呀呀地唱着难懂的儿歌,从黑黑的窗口里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探头探脑间,同事阿建用相机摄下了他们可爱的形象。他们的父母亲均已南下深圳,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他们也许很快乐,也许有些无奈。      

        继续前行,我们信步来到一居民家,家里只有一老婆婆和她的邻居另一老婆婆。岁月把老婆婆打磨得只剩两口门牙了,但她依然健谈,她为我们唱起了哀婉缠绵的恋歌。爱情从她嘴里流泻出来,已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了,那是实实在在的扶持与理解,一点一滴,尽显恩爱。我想,在她清贫简朴的生活中,她的恋歌与她当年的爱情,何尝不能开出美丽芬芳的花朵来?    

      歌声感染了大伙的情绪。谁都期盼着能沾染些老婆婆幸福的光,谁不希望拥有这样坚实的爱情呢?

   太阳想落山休息了,小镇已露出倦怠的面容。我们还在乡愁的梦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