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管姓网 > 管氏宗祠 管氏宗祠

安徽省管鲍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管姓展区
简要介绍:管鲍祠,位于颍上县解放北路,管仲公园院内。为了纪念管仲和鲍牙叔而建立的饲堂,建立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后被红卫兵摧毁,1986年重建。省人民政府行文将管鲍祠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历程

管鲍祠坐北朝南,门前有一条公园小河,水中还有一些游船,但因是雨天,没有游人。站在管鲍祠门前,仰望门楼,但见上方大书“管鲍祠”三个金色的大字,在右下方一块牌子写有“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小字。

管鲍祠右侧种植一些花草,没有建筑物。来到大殿前,两侧有一副对联,上书:“佐霸肇开新政局,分金饶见故人情”。大殿内塑有管鲍两人的塑像,正殿高悬:“挚交千古”额匾,两侧明柱子上还题有一副对联:“相齐桓公一匡天下,友鲍叔牙万古高风”,这副对联和大殿前的对联同出一人之手,联可谓千古绝唱,字则恣肆汪洋。这两副对联是1987年,颍上籍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所题。现在管鲍祠内最有价值的大约就是大殿内右面墙壁上嵌有的一块清道光年间石刻经,内容是管鲍祠颂并序。大殿东西两端还各有一个园门,不过是个假的园门,是堵实的墙,一日“分金园”、一日“荐贤门”。

管鲍祠建于明朝。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当时县令、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并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屠隆在颍知县时见有管鲍史实,而无管鲍之祠时感慨,“由管仲至今,数千年邑无祠”。于是广泛征求乡民、诸生意见,而做出修建管鲍祠的决定。并“捐俸掊金”,建管鲍祠。

管鲍祠修建之后,明末毁于战乱。崇祯十二年(1639年),学谕汪廷宏主持重修,清嘉庆年间毁于火灾。道光六年(1826年)万如陵再修。咸丰年间又毁于大火。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县长张鼎家募资复建。由此可知,管鲍祠历遭多次劫难,经历三毁三修之后,祠内当时还存正殿三间,堂内供管鲍两人的牌位。南临大寺塘,东有“九合桥”,奠念管仲“九合诸侯”之功;祠西有“四维桥”,昭“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意。祠西南有管仲衣冠冢,当地称“管仲墩”。然而,历经多次劫难的管鲍祠在七十年代又未能幸免,文革再遭毁坏,“九合桥”、“四维桥”毁之不存。红卫兵并将其墓夷为平地。

1986年,管鲍祠获得新生。省人民政府行文将管鲍祠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任县长张新宇极为重视管鲍祠的修建工作,由政府拨款,重修管鲍祠。在祠前重建三间前门,修复了院墙,并将管仲墓移到管鲍祠院内,在祠的正殿塑了管鲍像,并在墓前重新复制了两块古碑。

管鲍故事

春秋时期,颍上县同时出了两位名垂青史的人物:管仲和鲍叔牙。管仲,名夷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旷世奇才:他辅佐齐桓公尊周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弱小的齐国成为五霸之首。史学界称他为“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法家先驱”,孔子一生奉他为楷模。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亦称“鲍叔”、“鲍子”。当年,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叔牙辞谢,保举管仲。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知人”为世人所称道,后世说到人之相知,故多以“管鲍”誉称。

早年,鲍叔牙与管仲一起经商,管仲每逢赚了钱总想多分一点,鲍叔牙不以为意。有人对鲍叔牙说:“你这么做不是吃亏了吗?”鲍叔牙回答说:“管仲并不是贪财之人,只是家中贫穷急需钱财而已,是应该多拿些钱的。”有时候做生意赔了钱,鲍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还安慰管仲说:“这是时机不利的缘故,请不要放在心上。”管仲听了十分感动,这就是被后世盛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管仲也曾从军出征,在战场上多次临阵脱逃。有人讽刺管仲胆怯,鲍叔牙则极力为其辩解,说这是因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养侍奉,故不能轻生。

公元前723年,管仲出生在颍上北郊管谷村。在此前后,鲍叔牙也诞生在颍上北郊鲍庄。管谷村和鲍庄仅一河之隔,管谷村在沙河北岸,鲍庄在南岸,管、鲍二人自小便是好友。如今,在颍上县城北有一个以管仲名字命名的商贸城,叫管仲商贸城。商贸城内, 亭榭玲珑,碧水荡漾。水岸边有一片古建筑,面水依楼,花墙环护,景观雅致,这就是皖北名祠——管鲍祠,1986年7月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鲍祠原名管子祠,始建年月已不可考,因同时纪念管仲、鲍叔牙两位贤人,改名为管鲍祠。明万历六年,由文学家、戏曲作家屠隆在颍上县令任上重建,并作名文《管鲍祠碑记》。管鲍祠修成后,明末毁于战乱,清道光六年重修。现在的享殿与管仲墓,为民国年间重修。

院内左侧有管仲墓,实为管仲衣冠冢,墓前石碑上刻着“呜呼大政治家颍上管子之墓”12个大字,为1926年任颍上县知事的倪焕奎所题(管仲遗体墓在今山东临淄牛山北麓)。

历史评价

管仲虽然远去2700多年,其思想却穿越漫漫时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管仲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德治国”,并且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关系国家存亡的高度。管仲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言论主要记载于《左传》、《国语·齐风》、《史记·管晏列传》。《管子》一书,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法律、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农业生产等诸多学科,堪称百科全书。该书体现出管仲一面强调法治,一面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礼法、发展经济的思想内涵。由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管仲被后人誉为名相,被尊称为“仲父”。

管仲比孔子早生几百年,孔子认为:没有管仲,我们还不会被开化。据《论语》记载孔丘的话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汉代的贾谊《论积粟疏》开头就引用管仲论点。诸葛亮在青年时代就以管仲为榜样。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管子评传》中也对管仲有着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