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符姓网 > 符氏宗祠 符氏宗祠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考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符姓展区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考  

裘樟松(符氏文化研究会整理,2008年8月3日)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碑文作“苻”,两《唐书》作“符”。《金石文字记》对此有议论,定其为“符”姓。《金石萃编》、《陕西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环宇访碑录》等据碑文引录为“苻”。可见引碑主姓氏尚无定论。

符璘事迹,两《唐书》俱入《忠义传》,碑文与《传》比较,碑文详而《传》略。欧阳修、宋祁编撰《新唐书》时,是否见过《符璘碑》拓本,未见史载。然《传》所记多与碑文相同,可见《新唐书》编撰者对符璘的历史是较清楚的。《旧唐书》成书于五代,离唐代很近,可以认为,两《唐书》以璘为“符”姓,是有一定根据的。

符姓是从周王室的姬姓衍生出来的。《元和姓纂》:“鲁顷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 人。可见,周公姬旦的后裔符公雅是第一姓符的人。碑云:“璘,字元亮,其先琅琊人”。又云:“考讳令奇,昭义军节度副使、试太常卿开府仪同三司、琅琊郡公、□□部尚书、左僕射”;“弟琳授检校太子宾客、琅琊郡公,瑶授忻州别驾,琅琊县男”;子澈为“琅琊开国侯”。以璘祖先为琅琊人,父、弟、子皆封邑于琅琊考之,其为符姓,较为可靠。又元人于钦所纂方志《齐乘》也作“符”姓,此亦为据。

苻姓,出有扈氏,后人代为氐酋,本姓蒲,至晋蒲洪改为苻。《晋书》卷一百十二:“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典文‘竹符应为王’,又其孙坚背有‘竹付’字,遂改姓苻氏”,后周襄州刺史龙居公苻猛,其元孙苻迁敌,唐金州刺史苻子珪,弟太子舍人璋,皆为临渭人。”(《元和姓纂》)其为苻洪一脉无疑。璘世居琅琊,与临渭之苻姓,毫无干系。他怎么可能姓“苻”呢?

然为何李宗闵撰文或柳公权书碑时书璘以“苻”呢?这可能是符、苻在古代通用的缘故。如《咸阳灵台碑》、《老子铭》、《礼器碑》等,把“符”都写作了“苻”。考汉碑隶书率以竹为艸,少有从竹的。笔者认为,普通文字,符苻通用,在姓则恐不可。将此两姓通用,皆因失勘耳。

  

备注:

本文发表于《东南文化》1991 年Z1 期

附:符璘碑拓本现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库,典藏号:SB/739.124/4784

  

1 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一

  

符璘公石碑排片影照·(唐)柳公权书